4
“一举三得”,这战略能行得通吗?
美国的如意算盘很美好——一边发财、一边遏制俄罗斯,还能拉紧欧洲伙伴的小手,可谓一举三得。
但是,这办法能行得通吗?
我们看到,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降至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谷,双方政治关系的恶化,为俄欧能源关系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欧洲本身就有加速摆脱对俄罗斯油气能源依赖的意愿,近年来俄与欧洲国家的数次“斗气”就是典例。
为此,欧盟已经做了不少动作:
一方面,竭力搅黄俄罗斯绕开乌克兰经黑海至保加利亚、意大利等国“南溪”天然气管道建设,拒绝与俄罗斯的新项目“土耳其流”对接;
另一方面,积极筹建“能源联盟”,加快从北非、南高加索、中亚和中东等地区购买能源,并采用第三方标准限制俄气的运营权。
但是,要想欧洲摆脱对俄油气尤其是天然气的依赖,困难重重。
从现状看,俄罗斯仍是欧最大外部能源供应商,欧仍是俄最主要出口市场。
首先,欧洲自身能源产量下降。
英国、挪威、荷兰等天然气开采量呈下降趋势,预计2020年挪威开采量将下降90%。
乌克兰危机有望成为欧洲页岩气政策解冻的催化剂,但与美国相比,欧洲地质条件差、开采难度大、环保门槛高,预计2020年页岩气产量为4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2013年俄罗斯对欧洲供气的2.5%。
其次,潜在外部能源供应国问题重重。
土库曼斯坦2/3的天然气须经俄罗斯出口,阿塞拜疆虽已选择跨亚得里亚海管道向欧洲输气,但供气量仅占欧洲需求的2%,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国家对欧供气也难有很大起色。
第三,欧洲对既有管道布局已存在“路径依赖”,“另辟蹊径”对欧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从20世纪60-70年代起,俄罗斯陆续建成了数条对欧供气管道,如:
Transgas管道——经乌克兰入斯洛伐克,向西通往奥地利,向南至保加利亚;
“亚马尔-欧洲”管道——经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
“蓝流”管道——至土耳其;
“北溪”管道——穿越波罗的海至德国;
等等。
欧洲天然气管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