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丹:双循环是深层次的改革开放
2020年09月02日  |  来源:莫干山研究院  |  阅读量:4300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认为,双循环的提出既是对短期疫情冲击下,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更是从长期来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双循环不是闭关锁国,根据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立足大循环,促进双循环,需要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

从国际来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中美分歧与博弈加剧,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遭遇明显冲击。比如,产业链层面来看,过去几十年全球化浪潮之下,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国际分工与合作。中国在此过程中受益颇多,形成了相对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和相对完整独立的产业链条,并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占全球制造业附加值近30%,占全球进出口份额的23%。然而,随着疫情催生产业链回流、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以及全球成本竞争优势发生转移,近年来国际大循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此外,中美关系在美国疫情、特朗普大选等因素作用下,呈现新的格局,近期中美交锋正在贸易、金融、科技、军事、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展开,中美博弈升级。中美变局影响深刻,从“国际大循环”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我看来,其实体现了是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积极的战略选择与调整。

同时,促进国内大循环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体现了较强韧性,二季度GDP增速重新回升至3.2%,在全球范围内首先走出疫情阴霾。根据IMF、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GDP下滑至-5%,而中国经济则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然而,尽管迎来疫情后的经济快速反弹,但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四大结构性失衡,即需求恢复慢于生产、三产恢复慢于二产、中小企业恢复弱于大型企业,以及实体与金融冷热不均,为经济反弹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当然,上述失衡不是全新现象,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高增长,但供需失衡、区域失衡、行业失衡、企业失衡的矛盾有所加剧,成为困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难点。例如,实体经济结构方面,中国长期面临产能过剩局面,但供给难以满足需求,不少高品质商品还需依靠外部渠道才能获得满足;区域层面,东部沿海城市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行业层面,金融业和房地产扩张与实体经济回报率下降形成反差;企业层面,民营经济发展常常面临着“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障碍等等,生存空间弱于国有企业。

因此,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缓解结构性失衡,立足内循环,促进双循环,亦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内外部经济形势的深刻变革,长短期中国经济的挑战与压力,怎么办?之前我经常提到举国体制的重要作用,就是我们要去催生建立新型的举国体制。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把它分成三版。举国体制在中国1.0版就是计划经济时期,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两弹一星”给我们真正创造了今天稳定的“非对称性均衡”的环境,大家批评计划经济,有时候把它当作一种原罪来看待,其实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国家体制。

改革开放40年,我认为是2.0体制,这个举国体制,大家其实是可以看到给我们带来的发展道路上起的重要作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我们用举国体制处理好了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家对四万亿是有一点概念,实际上我们中国率先用国家调整的能力处理好了那次危机。大家知道2.0版就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为背景的、为基础的。

而在世界经济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决策层做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最新部署,而这也可能成为贯穿中国未来5-10年发展的战略纲领,成为“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方针。我认为,这也要发挥举国体制,当然,3.0版肯定不是简单的重复1.0版计划经济的事情和2.0版。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去总结经验,去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去创新。

可以肯定的是“双循环”不应该是闭关锁国,而应保持积极开放姿态。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独具吸引力,在产业链转移风险加大背景下,仍应该通过加大开放措施,加速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吸引外资流入。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外部经济衰退背景下的政策应对,鼓励出口转内销,以多边主义稳定贸易投资,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和中欧投资协定等经贸框架谈判,协助外贸企业寻找替代出口市场。

与此同时,深化改革仍是双循环,特别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培育高质量的国产服务供给,扩大国内最终消费。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为主要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要方向,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提高科技供应链的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提高政策层面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推进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创新生产要素供给;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推动教育和科技体制的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预祝夏季莫干山会议圆满成功!也预祝莫干山大学首期铸剑项目成功启动!

(孔丹,中信集团原董事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莫干山研究院名誉院长,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