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陈云伟:要建设什么样的科技创新体系,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2020年09月01日  |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5期  |  阅读量:8357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系统化、突破性、叠加式发展态势,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

各国经济转型发展对科技创新应用的依赖日益加深,科技发达国家间的科技竞赛和竞争,无疑将为各自国家的综合国力赋能,并将全面重塑全球发展版图和国家及区域间的竞争格局,直接决定世界地缘竞争态势。

自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以来,中国第一次没有缺席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并成为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必须主动迎接挑战,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

1 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与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从全球来看,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大趋势主要有:世界经济重心向东转移,发展中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世界人口出生率普遍下降,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加重;全球性数字世界与智慧社会加速成型;国际规则改革重建,地缘政治格局调整重构并深度演进;人类安全和全球社会治理的风险和挑战增加;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争夺激烈;全球自然资源和能源竞争博弈将长期存在;全球变暖和地球生态环境恶化风险持续加大;新技术发展的生物安全与科技伦理失控风险上升等。

同时,由于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经济大国等的显著特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又有显著特殊性。高度概括而言,未来中长期时间尺度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主要呈现在以下 8 个方面。

全球化发展,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我国自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快速全球化发展,2012 年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稳中求进”发展总基调,我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将可能在 2030 年前后实现。随着我国向第一大经济体迈进,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义务的呼声必然高涨,对此必须要早有思想和工作准备。

我国从 2010 年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经济增速开始进入下行通道。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继续扩大,以及经济结构向高质量调整发展,未来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成为必然,但增速放缓的幅度和程度取决于通过鼓励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开放等措施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所带来的经济潜力释放的情况。未来 1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平均保持 5% 左右或可实现,但这需要科技创新驱动给予有力支撑。

未来 15 年,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基本建成现代化强国,需要资源、能源、制造、材料等多方面的保障,同时需要保持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些都需要科技进步和突破给予强力支撑。因此,不仅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还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的突破,从而支撑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稳步转变。

人口出生率下降与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加重

人口出生率下降与人口结构老龄化并存趋势挑战“健康中国”。尽管我国已于 2015 年放开“二孩政策”,远期也将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但我国年人口出生数从 2016 年开始已经进入下降通道。与此同时,我国 60 岁以上及 65 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均明显上升,2022—2036 年老年人口数量将从 2.68 亿增至 4.23 亿,老龄化水平将从 18.5% 升至 29.1%。

老龄化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劳动力人口急剧下降、人口红利消失、养老成本剧增、健康保障需求增加、医疗卫生体系面临压力;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大幅上升,成为威胁民众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此外,14 亿人口的健康还面临着新发和突发传染病等重大突发疾病的严重威胁。“健康中国”面临医疗卫生方面的巨大挑战。

数字中国引领世界,智慧社会全面成型

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推进,中国在全球数字技术领域已经开始跻身前列,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与美国成为引领性国家。2017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 GDP 的比重为 6%(狭义)—30%(广义),美国为 6.9%(狭义)—21.6%(广义),而全世界为 4.5%(狭义)—15.5%(广义);区块链技术相关专利中国约占 50%,美国约占 25%,二者合计占全球的 75%;全球物联网(IoT)支出中国占 24%,美国占 26%,二者合计占全球的 50%;全球 70 个最大数字平台的市值,中国占 22%,美国占 68%,二者合计占 90%;中、美两国还合占全球云计算市场的 75% 以上。预测 2035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 16 万亿美元,数字中国繁荣景象显现。但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我国核心数字技术大部分依靠引进。例如,所谓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主要是基于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市场容量而在商业模式上的成功,但在关键科技创新上还存在短板,因为其所依赖的底层核心技术都不是我国最初发明和创造的。

绿色生态安全健康可持续农业需求长期强劲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安全地解决 14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永远是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的主要挑战之一。2019 年 10 月 14 日,国务院新闻办时隔 23 年再次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明确,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

1 2 3 4 5 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