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陈云伟:要建设什么样的科技创新体系,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2020年09月01日  |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5期  |  阅读量:6336

从国内角度观察,中国自身或将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低生育率陷阱、塔西佗陷阱、高福利社会陷阱等多重挑战。中国的海域能源资源开发权益和制海权、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开放获取和社会舆论引导等多方面存在诸多挑战。科技的发展导致国家和公共安全问题超越传统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向食品、公共卫生、能源、空间甚至虚拟的网络世界扩展和延伸。

中国未来要化解来自外部的各种陷阱、内部的各种风险,就必须继续坚持“以我为主”的科技创新,要尽快补齐关键核心科技领域发展“短板”,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2 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适应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及其科技需求,需要着力建设以下科技创新体系。

国家战略性长期基础科学研究体系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源头,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基石。我国基础研究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整体科研实力、基础条件建设和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但我国对现代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础科学的突出贡献仍很少,领先的核心技术仍屈指可数。建设科技强国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必须建设国家战略性长期基础科学研究体系,将基础研究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

要制定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政策体系和经费投入机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基础研究经费比例要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全面建设适应基础科学探索创新的新型基础研究机构治理体系,支持适应大数据范式等的新型卓越创新机构建设,推动基础研究机构与应用研究机构之间的研发合作,以及与国际一流卓越科学创新机构的合作;形成“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科技人才交流体系,建成以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为核心的优秀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职业生涯发展体系;面向重大问题和需求,寻求在重点领域实现引领和突破,在前沿基础科学方面完成一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性重大科学发现成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并形成理论基础。

变革性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科技体系

创造新的科技产业是科技强国的一个显著标志,而这需要创造关键核心产业控制技术。我国要面向产业发展需求,提升高技术创新能力、产业体系发展水平,至 2035 年总体上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要研究清楚在信息网络通信、生命医疗、高端制造、先进材料、国防军工等领域需要攻关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布局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前沿技术攻关,推进相关技术试验示范及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变革性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科技体系。

重点发展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新一代移动网络与远程通信、大数据存储与计算、高速交通与运输、高端装备与工业母机、新能源开发存储与应用、未来智慧城市与可持续社区、老龄化人口的智能化健康护理等重点变革性前沿技术领域。

至 2035 年前后,要实现节能环保、信息通信、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车辆等领域新兴产业培育与突破性发展。建成以产学研技术创新中心网络为基础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体系,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孵化器”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体系。

“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先进信息网络科技体系

以建设“数字中国”为统领,使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社会信息化程度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建成与主要发达国家同等先进水平与规模的数字经济、智能社会体系;要以服务于智能化、信息化社会为目标,建设智慧社会信息网络科技体系。

1 2 3 4 5 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