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陈云伟:要建设什么样的科技创新体系,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2020年09月01日  |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5期  |  阅读量:8655

要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的人口健康保障科技需求,全方位加强生命健康科技保障体系建设,全面促进现代生命医学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强国、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强国,提供与人民需求相均衡的医疗科技保障。要长期战略布局打破生命健康科技领域的长期发展“短板”问题,稳定支持长期基础研究,持续开展重大传染病、恶性病、慢性病、老年病等的科研攻关;持续加强先进医疗诊断、检测试剂和疫苗等的研发;开展先进高端医疗设备和先进医疗防护技术装备的创新研发;重视和加强我国原创药物的创新研发,促进中药的创新发展与老药新用研究;大力提高生物安全科研水平,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体系和研究体系。

“美丽中国”人地和谐共生生态环境科技体系

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升生态环境与地球科学研究水平,持续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污染环境的修复。需要从科技基础上认清生态、环境演变规律,明确其核心影响要素,突破关键技术与技术系统集成问题,建设“美丽中国”人地和谐共生生态环境科技体系。

重点围绕认知环境质量演变规律、发展生态系统修复与污染控制技术、建立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演变的立体监测网络等方面,解决相关核心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技术体系的系统集成,并实现示范推广应用。要重点突破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及各圈层相互作用、地球行星宜居环境与生命起源等资源生态环境重大前沿与关键问题研究;通过多尺度、定量化、综合集成的研究手段,揭示全球生态—环境—资源—社会多要素协同过程与机理;建立生态系统恢复和功能提升技术体系,形成标本兼治的环境污染防治新原理和新技术体系,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模式和调控技术体系,建立跨境流域水安全保障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建成“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系统解决方案;建设地基、空基、星基、月基等多“基”构成的立体全天候无缝地球观测系统和数字地球,打造全球资源环境要素的无缝监测、高精度模拟和动态分析能力。要注重建立全球资源生态环境类大数据库,服务生态环境的大数据科学研究。

深空与深海探测应用开发科技体系

深空与深海探测是世界大国竞相争夺的两大领域。为大幅拓展我国的海洋探测和应用能力、海洋开发利用能力、空天科学与探测能力、空天技术能力与综合信息应用能力,使我国真正成为全球领先的空间与海洋强国,有效保障我国在空间探索和海洋开发方面的科技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要着力建设深空、深海探测应用开发科技体系。

在空间科学与空间探索上,要围绕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太阳活动和地外生命探索等关键问题,实施空间科学卫星和探测计划,开展基于载人空间站平台的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空间技术具有军民两用性质,须在领域的发展中做到自主可控,形成完善的空间探测关键技术和设备体系,建成多种网络融合的天基云技术架构,开发定量化遥感有效载荷核心技术和科学探测急需的超静、超稳、超精及智能化的卫星平台技术,实现载人登月、火星探测、深空探测的新突破,进入世界空间科学强国行列。在深海领域重点围绕近海可持续发展、深海探测与地球系统演化、海洋关键技术与装备、深海底资源开采等方向,开展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

3 政策建议

要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和挑战,满足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其科技需求,建设科技强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幸福中国、平安中国等,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来落实,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必须要从战略规划、科技布局、领域选择、人才培养、创新环境、制度建设等方面形成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绝不能把自己的科技命运交到他国手中。这里就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相关政策问题提出 4 个方面的建议。

关于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

2006 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确立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在正确的科技指导方针引领下,过去 15 年我国科技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和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在新一轮科技变革与产业革命中,科技强国、大国间的科技竞争空前激烈;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重心不断向东转移,国家间科技竞争进入“战国时代”。我国要建设科技强国,就要实现科技创新体系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系统跨越”。为此,必须遵循科技创新的新规律、新特点,“深化改革”以建设和完善最具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长期、稳定支持建设基础科学强国,以自立于世界科技强国之林;以“自立创新”强化原始科学发现型知识供给支撑,激发科技新产业创造以建设科技新产业创造强国,支撑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因此,我国应确立“深化改革,自立创新,系统跨越,建设强国”的新时代中长期科技发展指导方针,以指导和引领未来 15 年乃至 30 年的科技创新工作。

制定实施具有前瞻性和约束力的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体系

国家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制度的竞争。国家间的科技竞争,最关键的是科技战略和政策制度的竞争。在建设支撑国家发展的完整、系统的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科技战略规划体系是重中之重。

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中,应当形成完善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体系。应当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及其科技需求,既制定中长期国家总体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也制定服务和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科技领域的创新体系专业规划;既制定科技领域发展的创新体系规划,也制定国家主要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发展规划,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城市群等一体化发展区域的国家重要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发展规划,使之成为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主要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和补齐一些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科技领域的科技规划“短板”,如国家生物安全战略规划、粮食安全战略规划、信息网络安全规划等,以及一些关键国土区域(如长江、黄河等重要生态带)的生态保护科技规划等。

1 2 3 4 5 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