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勇:“一带一路”是新型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2019年04月30日  |  来源: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   |  阅读量:5229

今天讲的主题是“一带一路”是新型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今年的达沃斯论坛聚焦讨论“全球化4.0”,要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架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确实很有必要深入研究传统全球化的利弊优劣,纠正全球化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弊端,促进全球化向更为健康、公正、合理的方向优化升级。主要谈三个方面的看法:


一、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迅速发展,同时也引发世界发展不平衡。

互联互通是人类的内在需求,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过去的全球化总体上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但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促进发展的同时,造成的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就是世界发展不平衡。全球化造成不同地域、不同国别、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贫富分化,这种贫富分化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据统计,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超过剩余人口财富总和。本世纪以来,全球相对贫困的一半人口拥有财富只增长了1%。过去40年,在美国及许多发达国家,许多中产阶级收入停滞不前。全球发展不平衡导致国际社会政治思潮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转型,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主义等盛行,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出现“贸易战”“退群”“退约”等诸多乱象,恐怖主义等全球安全威胁也明显不断上升。


二、应该重视世界发展不平衡这一重大历史性现象,深入分析传统全球化背后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

第一,从动力机制上看,主要是资本要在全球范围内无限度地追逐市场和利润,缺少人文道德关怀,极端情况下甚至采取战争、殖民、掠夺等暴力手段,对资本这头猛兽的束缚、节制、引导不够。第二,从结构体系上看,全球化形成了不平等的中心—边缘型世界体系。它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向世界范围扩散,形成中心-半边缘-边缘型这种依附性的全球发展结构。第三,从互动关系上看,更多的是单向度的主动-被动的从属关系。从发展模式、规则制定、价值观等角度看,发达国家主动输出,发展中国家被动接受,双方处于不对等的地位。第四,从协调机制上看,当今的国际治理体系主要是二战后的产物,更多的体现了发达国家在世界治理机制中的权利,责任体现不够。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奉行“本国优先”,不愿意承担国际责任,冷战后的国际治理体系日益失效,对全球发展也难以发挥公正的调节作用。


三、“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全球化向公正、平等、普惠、均衡、共赢方向发展,是对新型全球化的有力推动。

当前,“一带一路”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已经有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对于纠正过去全球化的弊病、推动新型全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一带一路”推动了普惠、均衡、共赢的全球化。“一带一路”坚持市场运作,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注意以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为导向。如果纯粹从市场经济的原则出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周期长、风险大、利润薄。但是,共同推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带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繁荣,以发展促进和平稳定,从而推动世界的均衡可持续发展。

第二,“一带一路”推动了平等参与、开放包容、多元互动的全球化。从平等参与的角度看,无论是双边还是多边合作,各国平等参与,共商共建共享,不是主动和从属的关系。从开放包容的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不是排他的、封闭的,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视为合作伙伴。从多元互动的角度看,“一带一路”促进了全球互联互通,使得全球化趋于网络化、多元化,使得原来的中心—边缘型全球化结构走向多中心、网络化结构。

第三,“一带一路”推动了深化理解、增进友好、民心相通的全球化。以往的全球化对人文交流重视是不够的。现在“一带一路”提出五通,将民心相通作为五通的重要内容,认为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特别重视民生领域,提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提升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注重人民之间的心灵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谊,必将对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此为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勇在中联部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与全球治理”论坛圆桌讨论会上的发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