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智慧对接 奋楫扬帆 智库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五年回眸
2019年02月18日  |  来源:光明日报  |  阅读量:4903

导读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此为起点,这项承载新时代使命的世纪工程掀开了沿线国家和地区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崭新一页。“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正式启动几乎是同步的。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自此,中国智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回顾“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五年多来,众多智库积极投身“一带一路”研究、主动开展相关活动和国际交流,为研判“一带一路”建设走势与重点、推动相关政策出台与实施、化解“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风险和挑战、凝聚国际共识、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了独有贡献。
  要点提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以“一带一路”为研究主题的智库类机构已超过300家,已出版“一带一路”研究图书400余本。
  ●5年来,一批聚焦“一带一路”的智库对接国家需求,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咨询研究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应聚焦我国及国际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点穴式解决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重大问题。 


夯基石、树品牌 以智库建设助力“一带一路”

紧扣国家发展需求,各类智库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智力先行,强化智库的支撑引领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相关研究机构、高校等积极响应,整合力量,发挥专业所长,努力推进以“一带一路”为研究主题的智库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以“一带一路”为研究主题的智库类机构已超过300家。从智库类别区分,涵盖了《意见》中的七类智库。其中代表性智库既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官方智库,也有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等高校智库,还有“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全球化智库等社会智库。从研究成果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智库已出版“一带一路”研究图书400多本。以“一带一路”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有超过2.5万篇文章;而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词检索,则有超过5.3万篇文章。

  外国学者也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研究中来。据不完全统计,密切关注“一带一路”的外国知名智库有50余家,已发表100多份专题研究报告。例如,新加坡学者卢沛颖的《“一带一路”倡议》、德国记者乌韦·赫尔辛的《长征2.0:作为发展模式的中国新丝绸之路》、美国学者彭泊宇的《“一带一路”:从创意到现实》等成果颇受关注。在智库建设方面,2017年11月,由数十名日本学者发起的“一带一路”日本研究中心在东京成立,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为最高顾问。
  各类智库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品牌性智库成果、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与合作机制吸引了国内外智库广泛参与,架起了促进沟通、增进理解、凝聚共识的桥梁。
  持续发力,在服务中央决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发展壮大“一带一路”智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相关智库研究从主要聚焦“一带一路”本身的内涵、背景、外部形势等基本问题,扩展至“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有效对接,如何有效推动全球治理与新型经济全球化等前沿领域,越来越注重关于“一带一路”的基础性、前瞻性、针对性调研。一方面,研究内容不断深化,“一带一路”研究的理论框架逐步搭建,并启动了案例库建立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智库产品不断丰富,不仅提供权威专业的智库专报、学术文章、媒体评述,而且持续在国际场合推出相关研究成果。
  以“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为例,作为一家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从业者等各界人士组成的“一带一路”网络型智库,百人论坛不仅开设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还邀请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与商务印书馆联合打造“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研究院,不断就自身的机制化建设展开探索。成立以来,百人论坛连续举办了四届年会,发布三本“一带一路”年度报告,组织了多场国内外调研和研讨;诸多文章、内参直接服务中央决策。
  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智库合作网络,集群效应初步显现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指出,“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有专家认为,智库网络是基于各个智库的独特优势,促进资源优化,避免重复研究,推动网络整体与智库个体的利益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构建“一带一路”全球智库合作网络,深化沿线国家和地区智库交流,有助于及时回应各方关切和疑虑,夯实“一带一路”民意基础、社会基础。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的“丝路国际论坛”和“丝路国际智库网络”是在国际范围内构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网络的较早尝试,经过数年经营,取得了显著效果。
  2015年4月,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牵头,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单位成立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截至2018年,该联盟拥有国内理事单位137家,国际理事单位112家,“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主流智库基本都参与其中,有效统筹了国内外智库资源。
  2015年10月17日,兰州大学、复旦大学、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8个国家47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联合发布《敦煌共识》,决定成立“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联盟旨在构建“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
  2017年5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邀集来自40多个国家的智库负责人、前政要和专家学者约200人深入探讨。会议传递出中外智库共同建设“智力丝绸之路”的时代心声和坚定信心。
  对标国际知名智库,一批品牌智库、品牌成果渐成风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以其为研究主题的智库积极对标国际一流智库,为“一带一路”由倡议转化为行动提供了专业支撑。
  中国科学院2013年以来率先打造“人才、平台、项目”相结合的“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体系,先后启动实施了“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和“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行动计划,率先牵头建设“一带一路”科技组织联盟。目前,中科院每年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科技交流规模超过2万人次,每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近400场,同国际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科教机构签署200多份院级国际合作协议和1000多份所一级合作协议,陆续启动9个海外科教联合中心建设。
  福建、广东、上海等省市也在“一带一路”智库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华侨大学举办“一带一路”研究高级讲习班、“一带一路”与海外华人发展研修班。2014年,暨南大学成立了“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以“侨”为特色,组织了一系列重要活动。上海社科院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研究,通过创办丝路信息网、“一带一路”上海论坛、“一带一路”研究英文刊物等载体,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从2014年起,共举办了多场500人以上规模的“一带一路”主题国际会议,编写了《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贡献》白皮书和20余部“一带一路”系列研究书籍和报告,在超过50个国家宣讲“一带一路”,与多国智库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与对话。
  国家信息中心致力于打造以大数据为特色的“一带一路”智库品牌。2018年9月,在天津举办的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了《“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这是国家信息中心连续第三年推出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反映“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与成效的综合性年度报告。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