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山:一带一路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
2019年02月12日  |  来源: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  阅读量:8510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说和美国的过去的区域合作模式都采用了相反理念。“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个现实主义逻辑的提案。“一带一路”没有将安全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反而认为在高级政治领域很多议题,例如安全,其实现的基石是低级政治领域议题的解决,例如经济的发展。将军事同盟、防御性同盟等概念混杂在区域合作里,只能增强合作的不稳定性,构成对区域潜在的干扰。现实主义逻辑下强调的“联盟体系”,在“一带一路”中表达为更加长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强加的安全不是长久之计,通过“五通”建设所形成的结伴同行的“伙伴”关系,才是真正的解决良策。“一带一路”也不特意设立“朋友”、“敌人”这些概念。西方的“竞争性思维”,即“造敌人”这种逻辑,是极不利于地区合作的。地区合作为的不是各自在所在区域称王称霸,而是为了共同的发展和地区的繁荣。美国每搞一个区域合作,都是为了围堵特定的国家,这种逻辑并不是为了真正的合作,而是为了美国的利益。“一带一路”欢迎所有的国家,无论美欧,还是亚非拉。这种胸襟的广阔,体现的是国际关系中类似的制度自由主义逻辑。即“国际合作的开展和延续,国际制度的留存和运行,并不需要所谓的霸权国存在。”因为不争霸,所以没有必要人为地假想敌人。中国参与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不是为了什么具体的利益,而是类似于“学而优则仕”的逻辑,中国发展得好了,就要去关心其他和自己一样的后发国家,就要去承担国际责任,就要为人类发展做贡献,就要从更大的,更宏观的视角看待和对待全世界。中国自古以来强调“修齐治平”、“内圣外王”,自身的发展和国际责任的承担,都是为了整个“天下”,而不是“小家”。美国的现实主义理论相比于中国的传统思想就显得寒酸和小气。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所取得的这些成果,是中国独特外交思想和全球视野的物质体现。中国采用了和美国完全不同的区域合作理念,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开创性的伟大实验——这个实验将证明,现实主义逻辑引导下的美式区域合作模式终将被历史所淘汰。人类的利益不可能依靠一个国家来完成,“某国优先”的逻辑从来都不适合于世界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优先”政策更像是过去被淘汰的“重商主义”理念,在全球化不可逆转的今天守着“一亩三分地”,用冷战的思维对待新的潮流。然而,正如当年淘汰重商主义需要亚当·斯密的一本《国富论》,如今“一带一路”虽然通过比较和分析,明显优于美国所提出的区域合作模式,但缺少一个系统性的解释和理论性的描述,或者说,少一本令全世界人信服的论证“一带一路”的思想理论巨著。除此之外,“一带一路”还有更多实践上的挑战,文化上的差异、国际政局的变动、中国经济发展与对外合作等诸多议题和挑战有待解决。


三、“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其他挑战

“一带一路”自从提出以后就受到许多的关注,国外越来越将“一带一路”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2011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该计划目的并不是促进亚太地区各国的繁荣与发展,而是意图加强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同时控制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限制中国的发展。早在1997年,日本就提出“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其意图就是想限制中亚地区对中国油气资源的出口,以此来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日本还通过拉拢与中国有争端的越南、菲律宾等国,使南海局势复杂化,阻碍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从以上美国和日本阻碍中国发展的行动可以看出,中国“一带一路”肯定不会太顺利地进行,一定会遇到重重的阻碍。

根据赵磊及“一带一路”百人论坛2017年12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八大风险:(1)地缘政治风险;(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3)金融风险;(4)市场竞争风险;(5)项目执行风险;(6)文化差异;(7)法律制度差异;(8)受西方世界主流媒体渲染的中国威胁论。

虽然国内的“一带一路”官方舆论以肯定为主,但是,国内坊间,国际,尤其以美国为代表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带一路”舆论质疑较多,国际上对“一带一路”倡议所持的态度与认知差异与国内相比,异常明显,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因素。例如,我国一名声显赫的民间智库将“一带一路”建设阐发为共同现代化的建设。而另一些智库和学者将“一带一路”建设看作新型全球化的抓手。西方一些智库担忧“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性,另一些智库却不怀好心地炮制“中国一带一路威胁论”,将“一带一路”建设看作中国的“新殖民主义”工具和对“全球自由秩序”的颠覆。

如果在“谷歌”以“‘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的英文词条进行搜索,首先弹出来的是在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五年回顾和展望”为主题的听证会上的发言稿以及该听证会的视频。这份发言稿是由乔纳森·E·希尔曼(Jonathan E. Hillman) 在2018年1月25日提供的。他是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以及“重连亚洲项目”的主管。进一步研究会发现2018年3月28号发表在《日经亚洲评论》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真的有效吗?八国的联合工程进展报告表明,工程延期,负债累累,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停滞不前!”。实则引用了希尔曼和他的重连亚洲项目报告,揭露了美日联手抹黑“一带一路”倡议的阴谋。

他们的目标非常明显,通过抹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日本提议的,美国领导,包括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印度-太平洋战略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博取更高的国际接受度和认可度。这样的一个“舆论战役”的结果就是美国的国务卿蓬佩奥宣布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印度-太平洋战略,紧接着美国和其他国家最流行和主流的媒体掀起了一阵批判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浪潮。 虽然这样的一个“舆论战役”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对“一带一路”倡议暴露了极大的偏见,但希尔曼本人的发言却值得细细推敲。

首先,他的发言证实了许多中国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宽度、广度和投资范围领域是合理而值得信赖的:这个倡议连接了世界上七十多个国家,三分之二的人口,其投资范围大概在4万到8万亿美元之间。此外,他还得出了几项重要的结论:(1)“一带一路”倡议是近代历史上最具野心的地缘经济项目;(2)从方方面面来看,许多西方国家都在关注自身,而中国在试图连接世界;(3)“一带一路”倡议也是现行的最广为人知也最不为人了解的外交政策;(4)最后,美国对“一带一路”最好的回应并非口头回应,而是制定以资源为战略的引人注目的美国经济新规划,并在实施中持之以恒。在这份证词中,他还描述了美国的私营企业多么渴望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项目并分析了他们所面临的阻碍。他还暗示越来越多的国家正把中国视为新型全球化的引领者,并将他们的国家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起来。希尔曼对美国使用联邦开支来复制一带一路倡议的规模持反对意见,批评印度-太平洋战略只是华而不实的空谈,建议印太战略应吸纳私人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艾丽莎·艾尔斯(Alyssa Ayres) 呼应了希尔曼的看法,他哀叹道国务卿蓬佩奥保证投入的1.13亿美金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资金需求面前只是杯水车薪。她在CNN的专栏上写明,单是中巴经济走廊这个项目迄今中国就已经投入了620亿美金。这个作者看似矛盾的想法下隐藏着对“一带一路”的嫉妒情绪,暗示中国可以更加公开透明,吸引更多的美国公司加入“一带一路”工程,从而分得一杯羹。

1 2 3 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