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毅:疫情加速全球化的转型和新旧要素的交替 | 复旦金融投资课
2022年06月11日  |  来源: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  阅读量:2964

图片

2022年6月8日,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原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百达私人银行"金融和发展讲席教授(Pictet Chair in Finance and Development)黄毅走进“2022复旦金融投资课”,围绕“世界经济新版图:东盟经济圈投资展望”主题,从全球价值链角度为大家创新梳理东盟发展新机遇。

课程伊始,黄毅教授重点分析了2022全球金融市场面临的风险以及世界经济前景。放眼全球,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已成定局,宏观(货币)政策可能产生严重后遗症,以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世界经济将面临“低增长和高通胀”的滞胀风险。

当我们把视线从全球落到太平洋东岸,会发现东盟以自由便利化的贸易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成为了极富有活力的经济共同体。国际基金货币组织预估东盟2022年将达到5.5%的经济增长率。东盟也已连续2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如期生效实施,中国-东盟贸易发展也进入了崭新阶段。“经济投资最重要是经济基本面,目前全世界经济唯一实现较好增长、稳定增长的就是东盟区域。” 黄毅教授表示。

那么,我们该如何投资东盟国家?相较于债券投资,黄毅教授更建议整合当地商业资源和商业模式,利用当地的商业网络进行股权投资;机构投资者可以和东盟区域的金融中心新加坡的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参与协同投资和提高资产组合分散化(diversification) 的效率;而对于中国企业,可以伴随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可以考虑再“下南洋”,前往周边东盟区域及新兴市场国家寻求替代方案。

随着东盟的发展、疫情的反复,产业链会加速迁出中国、转移到东盟吗?黄毅教授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疫情不会加速产业链迁出中国,反而会加速全球化新旧要素更替、新旧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全球产业链区域重构和布局。”黄毅教授具体分析,首先,不少发达国家表示疫情之后要增强产业链独立性,但除非国家给予跨国公司大量补贴,企业仍会以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第二,转移产业链需要另觅国家投资,成本高昂,疫情导致跨国公司资产负债表恶化,削弱了跨国公司转移产业链的财务能力。第三,中国市场对跨国公司举足轻重,即使在疫情期间,以苹果、特斯拉为例的大型跨国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量都再创新高,与其转移出中国,再销售回中国,不如将产业链保留在中国。“我们需要知道国际价值链其实不是一条链,还是一个复杂的商业网络,中国的规模经济与日趋成熟的供应链都极具优势,全球市场想要离开中国产业没有那么容易。同样的道理,中国企业也离不开全球市场;目前更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洞悉全球市场的最新动态并全力开拓国际市场。”黄毅教授表示。

展望中国与全球产业链未来发展趋势,黄毅教授认为,中国应该需要不断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创造,中国企业一直试图摆脱全球价值链中低附加值和下游的部分,进而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疫情加速了全球化的转型和新旧要素的更替,促使中国向高端制造转移的速度可能比预期的还要快。全球化的下半场将会带来新的机遇,新的周期,打开全球商业新版图。全球化的中国要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机遇,迎接中国的“世界企业家” 再出海的新时代。

想聆听最详细、最全面的投资课程,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订阅“2022复旦金融投资课”,

掌握属于你的财富密码!

图片
分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