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勒·吉通博士(叙利亚):马可波罗中国行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2019年01月18日  |  来源:阿拉比双语精读  |  阅读量:10490

马可·波罗(1254-1324年)的远东之行,尤其中国行,是西方在认识东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尽管欧洲人自罗马时代就对穿中国丝绸、吃印度调料习以为常,但他们对这些商品的原产国一无所知,不知道这些宝贝是经哪些商道运到欧洲市场的。因为在马可之前,西方了解东方的信息源自《圣经》和商人、十字军讲述的故事。

十三世纪,蒙古人是亚洲的主导力量,在十字军战争中与欧洲列强保持着联系。欧洲使节曾两次访问喀喇昆仑(当时为蒙古首都):第一次是1245年由教皇英诺森四世(Innocent Ⅳ,1195-1254年,罗马第180位教皇)派出的,第二次是1253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1214-1270年,法国卡佩王朝第九任国王,被誉为“中世界欧洲君主的楷模”)派出的。

这两次出使的目的是,试图将蒙古人的信仰从偶像崇拜改成基督教,从而组建蒙古—十字军联盟以对付穆斯林。但这并未奏效,于是西方开始等待一位来自威尼斯的小伙,即马可·波罗,前往中国为欧洲人打开远东,尤其中国的大门。


马可·波罗赴可汗宫廷

马可·波罗抵达中国时,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孛儿只斤·铁木真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1227年逝世)分裂成了四个王国:黑海北部的克普恰克蒙古汗国(钦察汗国,1219-1502年)、波斯蒙古汗国(伊利汗国,1256-1335年,旭烈兀)、中亚汗国(察合台汗国,1222-1402年)和定都中国北京的大蒙古汗国(窝阔台汗国,1225-1309年)。

这些汗国都效忠听命于大蒙古汗国,马可到访并定居于中国时的大汗是忽必烈(1215-1294年,元朝开国皇帝,元世祖)。马可1254年出生于威尼斯城,他的父亲尼古拉和叔父马修曾两次游历中国。第一次是1260年,当时两人赴黑海地区和克里米亚国经商,但没能回到威尼斯,于是向东途经布哈拉(乌兹别克斯坦第三大城市,1220年被成吉思汗征服),抵达忽必烈汗在北京的皇宫。大汗热情款待了他们,兄弟二人于1269年返回威尼斯。

两年后,兄弟俩再赴中国,这次随行还有马可·本·尼古拉。1275年,波罗家族抵达忽必烈汗的宫殿,他们受到了大汗的热烈欢迎,于是定居在中国。尼古拉和马修专心做生意,精通蒙语的马可则专职于可汗委派给他的中外公务和私事。同时,大汗还任命他为扬州州长(或为“扬州行省平章政事”)。

在工作中,马可展现出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忠诚,可汗为之惊叹,给他点赞。17年后,波罗家族请求可汗让他们回归故里,但可汗还需要他们,因此拒绝了。但当忽必烈要求他们护送一位蒙古公主(阔阔真)跨海远嫁波斯伊利汗国的阿鲁浑汗(1258-1291年)时,他们的机会来了。波罗家族向忽必烈承诺,在威尼斯呆一段时间就回中国。

事出突然的是,阿鲁浑已驾崩,于是公主嫁给了他的继任者,他的儿子(合赞汗,伊利汗国第七任可汗,1271-1304年)。波罗家族离开波斯之前,传来了忽必烈驾崩的消息,于是他们跨越黑海前往特拉布宗(土耳其东北沿海城市),经君士坦丁堡于1295年抵达威尼斯。波罗家族回去时带着大量金银珠宝,有宝石(sapphire:蓝宝石)、红玛瑙、钻石、祖母绿(emerald)和绿松石等。

1296年,威尼斯和热那亚(意大利西北部)之间爆发战争,马可被俘,碰巧在狱中见到一个来自比萨(意大利中部,斜塔)的俘虏,他就是小说家鲁斯蒂谦。于是,马可用法语向他口授了自己游历中国和东方诸国的故事。鲁斯蒂谦则用一种扣人心弦的小说笔法把故事写了出来。1299年,马可获释,1324年去世前他把自己的财产分给了妻子和三个女儿。


游记摘录

在马可之前,一些欧洲使节和商人曾到访过中国,但马可的经历独一无二。因为他是第一个在可汗宫廷里获得崇高地位的欧洲人,第一个被委任管理中国一个行省的欧洲人,第一个深入了解中国蒙古社会真相的欧洲人,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当时生活各领域实况的鲜活画面。例如,马可在谈及蒙古人的一些习俗时说,他们的食物有马肉、骆驼肉、狩猎所得,他们只喝马奶。

马可提到,蒙古人的节日有928日的可汗生日。这一天,可汗身着镶金服饰出现在百姓面前,接受他们的贵重礼物。同时,帝国的信徒们还在礼拜时高声呼喊,祈求可汗健康长寿。他们的节日还有每年21日的蒙历元旦,叫“白节”(蒙古春节),因为可汗和其子民在这一天穿白色衣服,他们相信白色象征着好运。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