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一带一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
2019年01月16日  |  来源: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  阅读量:3706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精心办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创新性实践。近年来,世界经济虽然逐步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但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低于预期,并且各经济体普遍不同步,分化较为严重。特别是自2018年初以来,阿根廷、土耳其等多个主要新兴经济体遭遇了严重的金融动荡,单边保护主义不断蔓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得更为迫切。“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采取多边主义路径,体现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维护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努力打造了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平等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多轮驱动的增长模式。“一带一路”倡议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推动国际经济体系变革,提供了重要平台。

自从二战结束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的目标,在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和经济自主发展的过程中,甚至一度采取了具有较强对抗性的激进方式,但都没有改变发达国家在根本上主导国际经济体系的格局,自冷战结束以来,发展中国家及其推动的南南合作甚至一度在经济全球化中销声匿迹。“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沿线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实现对接,推动国际经济体系变革,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尤其突出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沿线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对接,而不是脱钩。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获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自身处于国际经济体系边缘的地位,除了加强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南南合作之外,更主要是加强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团结,建立了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经济互助委员会等合作机制,具有鲜明的封闭俱乐部性质和一定的对抗属性。有些国家更为激进地认为,唯有与全球经济体系脱钩,才是谋求自身独立健康发展的唯一选择。不仅如此,在近年来逆全球化抬头的背景下,甚至部分发达国家的政策趋向也透射出较为浓厚的“脱钩”取向,例如正在推进中的英国脱欧进程、部分区域贸易协定中排斥第三方的条款,乃至对贸易伙伴发起的贸易战等。

“一带一路”建设则倡导参与方在发展战略、建设愿景、总体规划等方面的有效对接,不仅强调具体行业与领域的对接,而且强调发展战略的对接;既有两国之间的双边对接,更有区域性合作机制乃至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对接。截至2018年8月,已有百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近12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上海合作组织、东盟、亚太经合组织、欧盟、欧亚经济联盟、拉美加勒比共同体等区域合作组织,以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都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支持。在中俄共同推动下,“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已经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中国—中东欧合作、中国—拉共体论坛也以区域方式,推动双方和多边发展战略的对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明确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


第二,“一带一路”建设以内外联动路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发展大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隔绝于世界经济体系,都是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建设采取以国内国外联动的路径统筹经济发展,这与中国所遵循的全球经济治理观是内在一致的。今天的中国已经深度融入了世界,“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的共识,经受住了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检验。“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结合,体现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念。“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主动适应全球化发展新趋势的客观要求,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妥善处理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发挥自身优势和利用外部条件的关系、自身发展与承担国际责任的关系等,形成两个大局之间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格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危和机同生并存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中国扩大进出口贸易,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助力新时期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于稳外贸、稳外资大有裨益。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有力推动了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贸易投资等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有利于中国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在进入新阶段后,“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向参与规则制定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经济全球化。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扮演着经济全球化牵引力量的角色是对外投资的主要提供者、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市场开放的倡导者。由于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发达国家也不断为其注入前行的动力。但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和排他主义在主要发达国家抬头,一些发达国家内部的经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蔓延,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反对力量。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了自保,也通过加强管制、收紧市场、放宽双反措施等多种方式,变相执行贸易保护主义。

在贸易保护主义和排他主义的逆全球化中,“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前行,通过搭建货物、服务、资金、信息、技术、规则沟通的开放性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基础设施跨国、跨区域互联互通。通过构建自贸区网络,“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更具包容性的国际贸易,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捍卫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心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核心地位,并推动“一带一路”参与方以双边或区域合作的方式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带一路”提供的开放型平台上促成具有更大包容性、更广覆盖范围、更丰富内涵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更具创新意义的是,“一带一路”倡议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经济体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促成优势资源和开发能力的聚合,携手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等诸多重要行业和领域,共同规划、联合投资、配合施工,做好后期服务,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达成双赢和多赢。2018年,中国和日本签署了《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备忘录》,并举行了第一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是“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力促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进展。

尤为重要的是,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打造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新平台,但其重要落脚点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合作,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各国共同发展和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在内的全方位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五年多的实践表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有非常高的热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自身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多大程度上受益于此,也成为检验“一带一路”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更彰显了“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新时代中国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是最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有效管控各类风险,推动世贸组织改革。

(本文来源:中国社科报。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金砖国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