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甫:失调的世界,需要中国之声
2021年06月03日  |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  |  阅读量:2060

5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挑战了不公正的国际秩序,一些西方国家出于多种动机围堵中国,国际舆论斗争日益激烈。

而现实的处境是:中国尚处在话语低位状态,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存在巨大的文化逆差。中国的崛起须有自己话语“护卫舰”保驾护航。失去话语护卫,即便你做的全是对的,西方也说你是错的,将你的行为污名化,甚至妖魔化。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通过话语权掌控意识形态主导权,试图通过话语霸权构建来维系其世界霸权。在国际交往中,崛起的中国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中国声音。在国际交往中的失语,造成我们难以为自身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辩护,更难赢得“他者”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中国对外交流的话语“失声”,关键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套有效的中国话语去说明中国、解释中国。当今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话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习惯用别人的话讲自己的故事。既没讲好,也把自己讲低、讲没了,以至于到了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工作。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本事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

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话语上,我们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在由西方主导的话语霸权之下,中国之理,因“词穷”而变得“理屈”。中国话语的建构不应依附于他者话语,而应基于中国独特传统和现实语境,基于中国自身历史和现实规定性的理论阐释,基于中国道路,应具有鲜明中国精神特质,具有中国力量。柏拉图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