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数字经济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路径
2021年05月24日  |  来源:经济日报  |  阅读量:2855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总是相伴相生。随着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应用,新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持续升级,产业结构因而被不断重塑。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产业结构加速演进并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中,尤为显著的就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重大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本质上是产业体系中相对较为高级的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的过程,其发展方向是高技术化和高集约化。由于现实经济活动的连续性,产业结构中各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各构成部分之间,并非绝对割裂而是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内在联系,产业结构升级呈现为复杂的系统演化过程。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资源配置,催生出新的产业,为传统产业提供转型升级路径,进而对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演进产生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理解我国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进一步探索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路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

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界较为关注的课题。早期研究大多从数字产业化或者产业数字化的单一视角来研究二者的关系。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日渐深入,综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来探讨二者关系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

从单一研究视角看,数字产业化通过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数字化通过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效率提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综合研究视角看,数字经济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能,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向技术含量更高、环境友好型的方向演进,是我国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经济能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其内在机理。历史经验表明,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会带来经济范式的变化。在新的经济范式下,新兴产业往往会超越传统产业逐渐成为产业体系中的主导产业,并通过产业关联、技术扩散等效应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使产业结构向更高水平升级。就数字经济而言,其以数据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的高效清洁、低成本、可复制以及可海量获取等特点克服了传统生产要素的固有缺陷,且能有效解决工业经济时代边际报酬递减等问题,是能够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动能。在实践中,相较于农业和服务业,制造业是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主要领域。

关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基本方向

数字经济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向刺激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重塑产业结构的形态。

数字产业化孕育新产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数字技术通过产业化发展成为新的产业。经过信息技术几十年的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已较为成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迅猛并正在引领数字经济的发展潮流。这些新的产业使产业结构的内涵日益丰富。

数字技术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模式进而形成新的产业。相比于以企业价值创造为中心的传统商业模式,数字技术催生出以客户价值创造为中心、基于互联网创新的商业模式,缓解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福利无谓损失等问题,增加了商业利润、激发了商业活力,进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

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产业数字化催生了可感知的智能生产模式。在生产工艺方面,基于数字技术与工业软件的增材制造技术,突破了传统减材制造技术难以生产复杂结构部件的约束;在生产工具方面,工业机器人快速发展,甚至逐渐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和决策能力,其广泛应用代替了大量重复性的人类劳动。

产业数字化塑造了可视化的产业组织模式。作为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平台和载体,工业互联网实现了生产者、消费者、供应商、设备和产品的联网,搭建了人、机、物对话的框架,成为信息的“汇集池”和资源的“匹配器”。每一个参与主体不仅能够了解与自己有直接业务关系的合作者,而且能够清晰地辨识与其存在间接关系的各类主体,同时实时监控物理设备运行状况,从而做出精准的战略决策、推动运营优化。

总的来看,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基本方向。虽然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但是产业整体的数字化水平依然较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将会极大地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今后一个时期,需在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并加快产业数字化的步伐。

以数字经济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路径

面向未来,我们需更加着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结构升级,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第一,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加快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应从战略、目标、部署、路径、运营等方面全方位进行统筹规划。一方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基建”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需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承担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安全有序开放,加快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另一方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应坚持“全国一盘棋”,兼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开展区域、行业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强化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第二,前瞻性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强前沿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数字产业化是形成新产业、实现产业增量扩能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产业数字化的支撑和保障,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当前,我国数字产业化动力不足,主要在于核心技术、前沿高科技、基础性创新等方面相对薄弱,数字技术转化及应用场景也较为受限。对此,一是要瞄准数字经济领域的前沿核心技术,前瞻性谋划未来数字产业化的方向,科学引导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二是要构建“政产学研用”创新共同体,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以数字技术标准的制定引领创新,实现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的转变;三是要扩大数字产业化中试基地和应用场景实验室建设的规模,畅通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数字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的堵点和断点,打通产业链和创新链。

第三,促进数字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全国数字产业空间布局。

数字产业的空间布局将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以数字产业的合理空间布局夯实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区域间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东中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发展呈梯度递减态势。对此,需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数字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加大中西部地区建设“新基建”的力度,弥补区域间数字基础设施的差距,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

第四,实现产业的数字化升级,重点在加快健全工业互联网的生态系统。

产业数字化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引擎,传统产业需借助工业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实现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体而言,需转变思维,共建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大力鼓励并支持实体经济的领军企业成为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主导者和构建者;创新生态合作模式,使生态系统的各参与主体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夯实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建设的微观基础;加快数字化软件服务的更高层次开放,实现补链扩链强链并更好承接创新链转移,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