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强:危局与新局:2020年国际政治
2021年01月19日  |  来源: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  阅读量:3433

2020年不仅是“新冠疫情元年”,是影响国际政治发展演变的关键一年,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谓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它以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开局,伴随着美国总统大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改变甚至颠覆了长久以来世人对国际政治的许多传统认知和经验性判断,也无疑对大国关系、世界格局以及全球秩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危局的阴霾

在以新冠疫情为代表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冲击之下,2020年可谓是波澜不断、危机四伏的危局之年。首先,新冠疫情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和全球治理的面貌。作为最大的一只“黑天鹅”,新冠疫情的爆发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尤其是很多欧美国家的“神操作”可谓令世人“颠覆三观”。时至12月底,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然突破7000万例,累计死亡超160万例,平均每9秒就有1人死于新冠。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不仅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也使得混乱、纷扰和动荡成为2020年国际政治舞台的底色。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部分国家的无良政客为了争功诿过而采取的种种不负责任的政策,令各国之间的政治信任遭到严重削弱,对彼此之间的防范和戒备心理得到显著加强,国家间权力政治博弈和利益争斗更趋激烈,也对既有国际政治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

其次,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逆流横行。在全球各国因深陷疫情危机而最需要团结协作的时候,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却在单边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继续肆无忌惮地大搞单边霸凌,使得诸多国际矛盾被进一步激化。例如在中东地区这一传统的“火药桶”,美国在加大对伊朗经济制裁的同时,不断增强对伊朗的军事高压和威慑,甚至悍然于2020年1月3日出动无人机对巴格拉机场发动袭击,击杀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而伊朗随即于8日发动“苏莱曼尼烈士行动”,向驻有美军的两个伊拉克军事基地发射数十枚导弹进行报复。12月,伊朗国防部核计划负责人、核物理学家穆赫辛·法克里扎德又在德黑兰遇袭身亡,伊朗方面则指责以色列是幕后黑手,令地区紧张气氛再度加剧。又如为了打压俄罗斯,美国千方百计阻挠俄罗斯修建对欧输气的“北溪-2”和“土耳其流”两条管道,甚至不惜对德国挥舞制裁大棒。12月14日,美国宣布由于土耳其不顾美国反对,坚持购买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因此将根据《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对土耳其国防机构和高官实施制裁,从而遭到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愤怒谴责。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以“保护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将中、法、德、俄、意大利等国共计77个实体列入“实体清单”。12月21日,美国又宣布将包括45家俄罗斯企业在内的103家企业纳入“军事最终用户清单”实施制裁(另外58家均为中国企业)。

第三,大国战略博弈持续升级。随着新冠疫情在美国的失控以及总统大选的开锣,特朗普急剧加大了对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社会等几乎全部领域的“全政府”打压,不仅极力向中国“甩锅”推责,而且大放厥词地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制度,借助台湾、香港、新疆和西藏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对无辜中国企业、官员和民众横加制裁,拉拢甚至胁迫他国“围堵”和“对抗”中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使得中美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高度紧张。又如特朗普对俄罗斯也步步紧逼,打压手段也日趋极端,致使美俄之间围绕中东乱局、乌克兰、天然气管道、北极航道、反对派领导人中毒事件等问题上的斗争力度也不断升级。2020年8月,俄驻叙军队一名少将在叙利亚遇袭身亡,俄军指责CIA参与策划了此次袭击,随后俄叙联军接连出手打击反对派武装,并公开拦截和围堵美军在叙巡逻队,导致4名美军受伤,并迫使美军车队带伤逃离现场。而在特朗普败选后,美国又屡屡高调宣称多个政府部门遭到来自俄罗斯的网络攻击,并以此为由在12月18日宣布将关闭驻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馆,暂停驻叶卡捷琳堡总领馆的工作,随着美国在俄罗斯最后两处总领事馆的关停,令本已不佳的美俄关系更加雪上加霜。

第四,地区热点层出不穷,甚至多地爆发流血冲突。2020年9月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两国在纳卡地区爆发的冲突可谓是今年最为血腥的局部战争,为期45天的战斗导致双方数千官兵和大量平民的伤亡,最终在阿塞拜疆从亚美尼亚手中夺走了大片土地之后,两国勉强达成停火。又如在1月28日,特朗普政府公布所谓“新中东和平计划”,悍然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导致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于2月1日宣布断绝与以色列和美国一切关系,并随即引发巴以之间新一轮的流血冲突。再如在南亚地区,印巴两国于2020年的第一天便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枪战并导致人员伤亡。11月13日,两国在实控线附近又爆发大规模炮战,造成至少10余名军事人员和数十名平民丧生。12月18日,印军在印巴停火线的巴方一侧无故开火,并击伤载有2名军事观察员的联合国车辆。此外,印度军队于今年4月频频越界进入加勒万河谷地区,挑起中印新一轮边境争端。6月16日,由于印军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导致两国军人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这一事件也成为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后双方冲突最激烈、最严重的一次。此后印度总理莫迪发表全国讲话,声称授予前线临机决断权,并开始向中印边界拉达克地区增调大量兵力,部署重型装备,使得中印边境发生擦枪走火的危险性急速升高。9月7日,再次非法越界的印军又在班公湖地区向我边防巡逻部队开枪示威,酿成中印两国边境数十年来首次鸣枪事件。

第五,全球治理进程和国际多边机制遭到沉重打击。在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排外论等思潮的冲击之下,全球化时代自由、开放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机制建设面临严重的打击和倒退。例如2020年5月22日,特朗普政府向《开放天空条约》所有签约国递交退约决定通知,并于11月22日正式退出。11月4日,美国又正式退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成为迄今为止唯一退出该协定的缔约方,严重削弱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努力。尤其是面对新冠疫情这一“照妖镜”,多年来作为全球治理倡导者的欧美国家纷纷“自扫门前雪”,强调本国优先甚至不惜以邻为壑,截留和抢夺他国采购的卫生防疫物资,纷纷露出了极端自私自利的“原形”。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更是基于狭隘的民粹主义,对于国际合作抗击疫情嗤之以鼻,甚至于2020年4月14日悍然宣布停止对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助,并且威胁要对WHO发起“失职调查”;5月29日,美国宣布正式终止与WHO的关系;7月6日,特朗普政府正式通知联合国将于2021年7月退出WHO。欧美一些国家种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和进程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使得以国际制度规则为基础的全球治理受到严重削弱。

二、新局的曙光

放眼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的诸多阻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遭遇的重大挑战,如此种种,均对全球各国敲响了警钟,昭示了维护稳定、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此过程中,以中国为首的世界各国面对危局纷纷采取行动,以积极谋划和开创新局。

例如,面对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中导条约》,拒绝延长“第三阶段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等一系列“毁约退群”、危及全球战略稳定的行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6月20日批准中国加入《武器贸易条约》,彰显了中国坚定支持多边军控机制、维护国际军控体系的决心。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应对气候变化威胁以及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中国的特殊贡献。12月15日,经中俄两国元首批准,中俄两国国防部长签署协定,决定将中俄《关于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的协定》有效期延长10年。该《协定》的顺利延期体现了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也表明了两国致力于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决心。12月22日,中俄两军实施了第二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解放军4架轰-6K与俄军2架图-95飞机联合编队在日本海、东海有关空域展开了联合巡航。此外,中俄两国还积极携手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在反干涉、反污名化斗争中坚定相互支持,以维护全球战略格局的稳定。

又如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对全球贸易造成的严重冲击,尽快实现经济复苏,在历经8年的艰苦谈判之后,11月15日,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共15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根据协定,RCEP各成员国将整体上对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并将通过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签约国之间相互开放市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统一市场,从而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就此诞生,让世人在危局的阴霾中看到了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光明和希望。此外,英国与日本于9月11日宣布达成《英日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也是英国正式“脱欧”后作为独立贸易国签订的首个自由贸易协定,也体现了两国试图“抱团取暖”共度危机的强烈意愿。

再如随着英国在2020年1月31日正式退出欧洲联盟,成为第一个脱离欧盟的成员国,其间所蕴含的巨大不确定性令陷入经济停滞的欧洲各国忧心忡忡。加之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对欧洲盟国也一视同仁地采取霸凌手段,促使欧洲多国开始对美国频频“说不”,并更加积极地谋求提高战略自主性。例如美国一再指责德国与俄罗斯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建设,甚至在国防授权法案中威胁对德国参与“北溪-2”项目的企业施加制裁,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拒绝退让,公开批评美国的域外制裁“非法”,并明确声称将无视美国的威胁完成“北溪-2”项目。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呼吁欧洲必须要自立自强,自己“站起来”,并声称欧洲有能力,也有条件组建类似于中美那样的“独立防卫战略”以“与外界侵扰相抗衡”,凸显了欧洲国家对“去美国化”、重拾自主权的强烈意愿。与此同时,欧洲还积极谋求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对冲美国的压力。在2020年,中国不仅首次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双方于9月14日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显示了中欧共同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12月30日,欧盟顶住美国的强大压力,与习近平主席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为全球的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注入了一股新的强劲动力。

三、结语

2020年注定将作为人类历史上特殊的一年而被世人所铭记。1月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至今依然在全球蔓延,导致国际间人员往来被按下了“暂停键”,大国战略博弈的烈度有增无减,全球化面临“脱钩”和“失序”的风险,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也随之陷入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0年全球GDP将萎缩4.9%。而据世界银行估计,疫情将导致2亿人陷入极度贫困。在西方各国鼓吹“群体免疫”,甚至为是否应该佩戴口罩而争论不休之际,中国则不仅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而且成功实现了经济复苏,并即将在2021年迎来“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新冠疫情这场百年大疫和百年大变局的不期而遇和叠加共振,不仅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激化了本已在不断升温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竞争,也使得世界进入前景晦暗难明的动荡变革期,令国际权力结构和全球秩序的演进开始进入提速换挡的新阶段。

(信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