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崑:“一带一路”的内生动力来自地方
2021年01月15日  |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  阅读量:5875

近日,应中国一带一路网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在中国一带一路网出品的《“一带一路”百人谈》节目中发表了演讲。

▲ 近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一带一路”百人谈》节目中发表主题演讲。(图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以“一带一路”的地方动力为话题,翟崑在演讲中分析了2020年“一带一路”地方动力的形成、优势以及各省如何更好地参与建设“一带一路”。

翟崑提出,“一带一路”的内生动力来自地方。2020年最大的地方动力是,由中欧班列与陆海新通道组成的“一带一路”大动脉。

以下是翟崑演讲全文,由中国一带一路网整理。

“一带一路”大动脉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演讲题目是“一带一路”的地方动力。更确切地来讲是“一带一路”双循环的地方动力。之所以分享这一题目,是与我2020年的经历有关。

2020年1月,我非常有幸配合习近平主席出访缅甸。1月之后,由于疫情,我就只能在家。但是6月以后,我真正体验了一把“一带一路”的国内大循环。

▲ 翟崑在节目现场。(图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首先,我从中国中部地区开始。我到了河南郑州,郑州正在做“空中丝绸之路”。我在当地参观了河南与立陶宛合作的一个非常大的项目。

接下来我往西又去了成都。成都是2020年中欧班列的明星城市,在国际班列发行数量、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班列的数量上都保持了第一。现在,成都跟重庆共同推进中欧班列,这就向西部拓展了“一带一路”。

然后我开始往南走,到了广西和云南。广西是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重点省份,当地与东南亚的经贸往来密切。云南通过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积极加强与东南亚的陆上合作。广西则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投资峰会等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合作。

之后我沿海一路向北,经过海南、深圳、广州、厦门,最后到了大连。最后,我回到北京,北京在大力推进“两区建设”。

东西南北中一小圈走下来,可以看出,这些城市展现出发展的强劲动力,也使我发现,“一带一路”的原动力来自国内。

可以说,2020年地方动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一带一路”大动脉的形成。

2020年,“一带一路”大动脉重新塑造了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这主要是由两方面来塑造的。

第一个是中欧班列,这是老牌的“一带一路”名片。第二个是陆海新通道,这是一张新的名片。这两者形成了“一带一路”大动脉。

大动脉是什么意思?中欧班列是从东到西遍布全国。陆海新通道是从南到北遍布全国。这样两条大动脉合在一起,遍布全国,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然后再与外部的经济走廊、海上通道连在一起,形成“一带一路”真正的大动脉,这是真正的动力结构所在。

地方动力从何而来?

那么,“一带一路”的地方动力从何而来?

我觉得是来自习近平主席两次重要的“官宣”。第一次是2017年,他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说,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的名片;第二次是在2020年11月27日,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开幕式视频致辞上,他首次提出,要推进陆海新通道。既有通向南北的通道,也有更具体的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这样无论是海是陆,空中还是网络,都连在一起。

通过两次官宣,“一带一路”大动脉形成。

▲翟崑(左)在节目现场。(图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