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诺:从欧洲看美国总统选举
2020年11月10日  |  来源:盘古智库  |  阅读量:2836

导语:美国此轮的总统选举揭开了深层的社会矛盾,并不断的发酵导致激化。鉴于与美国特殊的历史及人文关系,欧洲对这场选举是特别的关心,比以往夹杂着更多的感情元素。欧洲舆论担心的是,在选举最终结果揭晓之后,美国两派选民对峙局面的严重恶化,由此造成美国社会持续的撕裂。因此,欧洲对大西洋彼岸此轮的选举一直保持谨慎态度。

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充满着矛盾、纷争和悬念,因而更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鉴于与美国特殊的历史及人文关系,欧洲对这场选举是特别的关心,比以往夹杂着更多的感情元素。总结起来,欧洲人从四个层面切入进行观察。

一、“特朗普现象”的韧性及民调的失灵

如果将特朗普的施政及风格表述为“特朗普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民粹主义、美国第一、单边主义,加上一意孤行的行为,并在任上不把自己当成全体美国人的总统,一再激化国内矛盾,对疫情不屑一顾,甚至在选举点票之夜邀请无一戴口罩的四百名支持者到白宫守望胜利,将国家权力中心所在地当成了自己的竞选总部,这一切都与欧洲的传统政治和文化格格不入。因此,许多的欧洲人对此并不认同,且也只能无语兴叹。

所以,当近期来自美国的民调一再宣布拜登的支持率领先,而且是领先的百分比越来越高时,欧洲人是暗自高兴的。可是,到了美国投票结束并进入点票时段后,欧洲这边开始发现,“特朗普现象”在持续发力,民主党的气势没有形成压倒性优势,于是得出民调不靠谱的结论。许多评论都指出,历经“搅局”四年的执政后,纵使特朗普最终没有连任,人们不得不承认其政治根基依然牢固。“特朗普现象”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深层问题,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文化的基因。

为什么此次民调再次失灵?欧洲分析的原因有 : 一是存在“隐藏票箱”问题,即一方面是不少的共和党选民没有公开自己的投票意向,另一方面是有些受访者给出敷衍了事的回答;二是民调对选民投票意向缺乏细化分析,譬如对人数较多的非裔选民或拉美裔选民泛泛归类,殊不知根据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移民美国时间的长短和居住地区的不同,这两大类选民投票倾向有差异;三是美国主流媒体基本上不认同“特朗普现象”,故在民调过程夹渣了主观的意见。

二、对美国现状的疑惑

美国此轮的总统选举揭开了深层的社会矛盾,并不断的发酵导致激化。美国存在内部撕裂,并且周期性地出现,今次的表现形式乃多年未见。欧洲评论较多的提到暴力威胁的问题,选举前美国多地的枪支出售量上升,两派对垒发生肢体冲突,选举日大城市街区商店橱窗钉上防护木板。在欧洲,人们是看不到这般选情的。

美国的总统不是全国直选产生,至今仍然延续按州清点选举人团票制度,十分有异于其他国家。更有甚者,拥有全球最先进科技手段的美国,许多州迄今还使用人工点票,加上各州点票的起始时间和办法遵循地方规定而造成差异。欧洲人看在眼里,大有“隔世”之感。

由此产生的选举结果容易带来争议,此番特朗普已经放话,发现点票有作弊,将要求重新点票,并行使向法院上诉的权利。这点让欧洲人看了很不自在,认为选举结果不时被质疑,最终得依靠法院裁决,这难以树立民主政治的典范。

还有,欧洲近年来的政治生态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由新生代主导或操盘政治运作。相形之下,此次美国两名候选人的年龄分别是74岁对77岁,而且拜登有当了47年参议员和8年副总统的经历,欧洲人为此叹息,为何一个在科技上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国家,在政治上却是如此高龄化和保守。

凡此种种,看此次的美国总统选举,欧洲人觉得十分的异样。

三、特朗普与拜登施政的廻异

在欧洲,竞选政纲十分重要,辩论围绕政纲,选民聚焦政纲。美国的总统选举过程,政纲不是竞选操作的根本所在,这次共和、民主两派候选人的表现更是如此。目前,从两名候选人的多场竞选讲话和表态来看,当选后的施政将有很大的不同。

特朗普主打的是经济牌。他此前已经推动投入大量资金研制疫苗,认为推出疫苗指日可待,届时自然可以通过打疫苗控制住疫情。为此,经济复苏是关键,他坚信只要继续推行其原先的经济政策,降低税收,带动企业回归本土,创造更多的就业,美国就可以重振起来。美国社会底层的选民相信这样的说辞。而且,在疫情出现之前的美国经济曾经呈现复苏的景象,当时不少的美国人认为生活有所改善。

拜登主打的是优先控制疫情牌。整个竞选过程,拜登多数时间是在批评特朗普对疫情无为无能,造成大量美国人丧命。这是拜登竞选策略最强有力的攻击点,尽管有一定的收效,但不是主要的方面。所以,他补以强调,要治理种族冲突以及社会不平等问题。但经济政策上没有多少亮点,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要增税。

在理念上,以及鉴于重陷疫情的现状,欧洲舆论更认同拜登先治理疫情再推动经济复苏的主张。而且,民主党历来较更关注民生,尤其是随着年轻一代选民更多的加入其基本盘,这一派越来越青睐欧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与欧洲找到更多的切合点。

四、欧洲的关切

当然,从自身利益考虑,欧洲人最为关心的还是欧美关系的发展。

特朗普任内使大西洋两岸的关系不断疏远是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其连任,如何修补关系,主要取决于美方。一般的估计,在特朗普坚持美国优先的政策主导下,双边的摩擦难以降温,尤其在经济贸易利益方面。新一届的欧盟委员会高调提出其施政将突出“战略主权”,此言也应该涵盖欧美关系,因此如何平衡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观察。而且,特朗普若连任,很难看到他在伊核问题和气变问题上会改弦易徹,加上其不断冲击多边体系的决策,欧洲人对这些都不能接受。

欧洲的主流舆论希望看到拜登当选,原因是认为他能在短期内修补欧美关系,并且会重视加强之间的关系,能与盟友进行协商,同时也会继承奥巴马时期的政策,恢复发展与古巴关系以及重新实施伊核协议,并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多边主义原则。

当然,欧洲不是铁板一块。当美国人结束选举开始点票的时候,欧陆上的斯洛文尼亚总理便在推特上称,特朗普已经获胜;与此同时,德国国防部长发声道,美国的局势充满“爆炸性”。

从目前情况看,美国第46任总统的产生将曲折难免。欧洲舆论担心的是,在选举最终结果揭晓之后,美国两派选民对峙局面的严重恶化,由此造成美国社会持续的撕裂。因此,欧洲对大西洋彼岸此轮的选举一直保持谨慎态度。

(潘诺,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银行巴黎分行高级顾问。)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