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源华 韩常顺: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调整与中国周边外交
2020年10月27日  |  来源:《当代世界》2020年第10期  |  阅读量:3928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世界性大灾难、大破坏、大震动,导致国际体系出现“领导缺失”,全球治理机制遭受重创,全球化进程受到冲击,“东升西降”格局加速变化,大国关系面临重组。这些变化给中国周边外交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面对后疫情时代周边外交的新情况,中国应着力构建“周边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制定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战略,强化周边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努力维护周边海域和平稳定,坚决反对美国干涉台海事务,继续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确保中国和周边国家合作成为支撑“中国梦”早日实现的坚实基石。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世界性大灾难、大破坏、大震动,导致国际秩序出现重大调整,也给中国周边外交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中国必须全面评估、精心筹划、趋利避害,提出中国周边外交的应对方策,确保中国和周边国家良好合作成为支撑“中国梦”早日实现的坚实基石。

疫情冲击下国际秩序演变的新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冲击了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重创全球治理机制,削弱全球化进程,推动“东升西降”格局变化,大国关系面临重组。

第一,国际体系出现“领导缺失”。面对史无前例的疫情,西方联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领导力。世界第一强国美国自身抗疫不力,不仅没有引领全球抗疫斗争,未能成为提供全球抗疫物资的大本营,反而四处抢夺抗疫物资以及新冠疫苗专有权和优先使用权。美国由此被指责为“现代海盗”,导致其国际形象和战略信誉受损,全球领导力迅速下降。

第二,全球治理机制遭受重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欧国家疫情管控效率低下,暴露了西方国家治理机制的内在缺陷。面对国内政治压力和总统选举需求,特朗普狂妄推行“美国优先”政策,越来越表现出焦虑、自私和独尊的心态。在全球抗疫关键时刻,美国停止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宣布退出世卫组织,对全球治理机制造成重大冲击。

第三,全球化进程受到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导致民粹主义与“本国优先论”盛行,破坏了世界各国团结,对全球化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美国强制推行对华全面“脱钩”政策,强迫他国“选边站队”,重创国际产业链,致使全球化进程遭遇“寒潮”。

第四,“东升西降”格局发生变化。疫情大流行导致全球经济停摆和金融市场震荡。世界经济面临大衰退和大萧条,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东升西降”格局的“东”,从泛指以金砖国家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广义概念变化为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东亚地区的狭义概念,“世界中心东移”可能加速。

第五,大国关系面临重组。疫情暴发后,美国抗疫表现不佳,成为全球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迄今未见疫情好转拐点,国际领导力明显下降。中国在抗疫过程中遵循和维护国际体系和规则,积极支持联合国、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充当了引领国际合作抗疫和为各国提供大量抗疫物资的重要角色,国际影响力有所上升。美国不能接受这一新态势,借疫情拼命“甩锅”和污名化中国,并对中国全方位打压。中美战略竞争将重塑大国关系,对未来国际新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环境变化与中国周边外交新挑战

面对史无前例的疫情冲击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秩序调整,中美关系发生骤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许多新问题和新特点,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周边外交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第一,抗疫之路任重道远。全球包括中国周边部分国家疫情仍然十分严峻,中国国内部分地区也面临疫情反弹的风险,能否做好国家间疫情联防联控是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首要挑战。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迅速控制住国内疫情。但是,中国陆海邻国众多,彼此间人员和物资往来频繁,只要全球尤其是周边国家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就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第二,经济冲击和挑战前所未有。中国领导人始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保持高度警惕。2020年4月,在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负增长的背景下,党中央作出了“两个前所未有”的重大判断:一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二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中国必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避免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冲击。能否保持和增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是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第三,国际舆论战场狼烟四起。疫情暴发之后,美国右翼势力借机炮制了“中国瘟疫论”“中国隐瞒论”“中国误导论”“中国责任论”“中国赔偿论”“劣品出口论”“口罩外交论”等种种“毒化”中国国际形象的负面言论,美国共和党内部文件甚至明文要求把与疫情蔓延有关的所有问题一律“甩锅”中国。美国借疫情问题污蔑和攻击中国,中国要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并及时反击,精心塑造并努力维护自身在周边国家中的正面形象。

第四,中美战略竞争持续升温。抗疫斗争突显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凝聚力的差异和国际领导力的异位,导致美国对华政策更趋强硬,中美战略竞争升温。在政治领域,美国不断借助疫情“甩锅”和污名化中国,导致中美舆论摩擦不断升级;在经济、科技和人文交流领域,美国不仅叫嚣与中国“脱钩”,而且努力拉拢和压迫其盟友对中国采取共同行动;在军事领域,美国不仅利用中印领土争端等在中国周边制造事端,而且直接在南海和台海对中国施加军事压力。美国对华挑衅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有效化解因疫情而持续升温的中美战略竞争,成为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重要挑战。

2020年9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习近平指出,疫情放大了全球治理体系中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中国从不搞意识形态对抗,从不主张脱钩,从不想称王称霸。 

后疫情时代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新机遇

百年未有之新冠疫情大流行给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带来了挑战,但历史大灾难也可以转化为历史大机遇。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判断,中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运用中国勇气和智慧,运筹帷幄,努力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努力延长中国继续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将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

第一,“抗疫精神”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奠定了更为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的抗疫历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可动摇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的强大生命力,举国同心、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战斗力,“以人为本”“人民的健康高于一切”的治国理念和“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的优越性,汇聚并升华为中国的“抗疫精神”内核,对世界和中国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开展周边外交和抗击可能的外来挑战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第二,“抗疫成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中国不仅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控制住疫情,迅速复工复产,而且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尽管少数外资企业可能会在短期内迫于其国内政治压力而暂时撤出中国,或与中国企业“脱钩”,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灿烂前景、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购买力,仍具有难以匹敌的吸引力。具有“逐利本能”的外资企业难以割舍巨大的中国市场,西方国家“去中国化”的短视政策终将失败。“抗疫成果”将成为中国开展周边外交的“推动器”和周边经济合作的“稳定器”。

第三,“抗疫合作”的实践使中国在周边国家中的良好信誉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有助于中国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面对史无前例的大灾难,中国政府本着“人民至上”“生命第一”的重要理念和对人民负责、为世界担当的坚定信念,用力量、智慧与牺牲为世界争取了抗疫的时间窗口,交出了令世人满意的“中国答卷”。中国及时向世卫组织和各国通报疫情,迅速测出并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毫无保留地与各国分享防控诊疗经验,派遣数十支医疗专家组援助疫情严重国家,充分展现了“中国担当”;中国率先复工复产,成为生产抗疫物资的“世界工厂”,源源不断的抗疫物资从中国运往许多有迫切需要的国家(包括美国),为全球抗疫事业作出了卓越的“中国贡献”;中国推动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发起二十国集团抗疫援助倡议、举办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级别会议、承诺中国试制成功的抗疫疫苗将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等一系列务实行动,为各国合作应对疫情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中国在全球抗疫战争中表现出的与邻为伴、同舟共济的合作精神,为中国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