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源华 韩常顺: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调整与中国周边外交
2020年10月27日  |  来源:《当代世界》2020年第10期  |  阅读量:5040

第四,“抗疫效应”为中国开展周边外交和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疫情效应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导致美国国际领导力下降、西方联盟出现裂痕和反全球化潮流涌动,这标志着以美国全球领导地位和国际组织的全球治理能力为基石的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发生动摇;另一方面则加速了世界政治经济重心“东移”,中国国际地位相对上升。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并重塑全球大国关系,标志着新的国际秩序已在酝酿之中。国际秩序调整的新趋势,将为中国开展周边外交和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更为广阔的战略空间。

后疫情时代中国开展周边外交的主要路径

面对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调整给中国周边外交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国有必要提出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周边外交应对新策,化解危机,用好机遇,推动中国和周边国家合作走深做实。

第一,着力构建“周边卫生健康共同体”,促进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给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公共卫生合作和积极构建“周边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全新动力。疫情暴发之后,中日韩三国围绕防疫抗疫,先后举行新冠肺炎问题司局长电话会议和特别外长视频会议,决定加强三方合作,共同遏制疫情。随后,中日韩与东盟十国召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决定加强针对大流行病及其他传染病的地区性早期预警机制建设,建立“10+3”重要医疗物资储备,加强流行病学科研合作,设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特别基金。上述举措不仅标志着以中日韩为核心的公共卫生合作的范围已经扩展至东南亚,更标志着周边公共卫生合作的机制化取得重大进展。7月27日,中国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举行四国外长新冠肺炎疫情视频会议,标志着中国周边公共卫生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南亚地区。中国和中亚国家也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桥梁,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抗疫合作。周边公共卫生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与机制化表明“周边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这为中国今后进一步拓展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积累了重要条件和经验。

第二,保持战略定力,制定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战略。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加速和导致中美关系呈现“自由落体式下降”的急剧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诸多新问题和新特点。中国需要制定和完善一个新的适应大变局和中美关系新状态的国家发展和周边外交大战略。面对美国的气势汹汹,中国宜沉着冷静,实施“太极式”柔性应对,既坚持保护自身利益的原则,又不在乎一时的态势高低,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式,维护好自身发展稳定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仍将在既有国际体系和规则之下实现强国目标,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重要讲话已经明确表达了中国主张,因此多边主义仍将是未来周边合作的主要原则。

第三,强化周边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化解美国“脱钩”带来的经济压力。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反全球化“寒潮”和世界经济大衰退虽然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但也为双方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机制建设提供了契机和动力。一是继续大力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作为中国推进周边经济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已经举办十六轮并取得积极进展。三方都有意借助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成的合作之势,按照三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加快谈判进程,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复杂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三国经济自贸区的建成,将有力推动东北亚经济走廊建设和亚洲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二是加速缔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面对疫情暴发之后美国对华“脱钩”和挑起中美贸易战等反全球化措施,早日推动签署RCEP成为中国加强周边经济合作机制建设的重大战略性措施。2020年6月,第36届东盟峰会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中国积极推动与会领导人达成共识,争取在2020年年内完成并签署RCEP。这不仅是东盟支持多边自由贸易投资体系的强烈信号,也将为疫情后恢复地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贸易遭受疫情严重冲击的大背景下,2020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出口额逆势上扬,高达2.0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据中国外贸总值的14.7%,东盟取代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加速推动缔结RCEP将有助于中国化解美国“脱钩”压力,也有利于推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复苏和繁荣。

第四,冷静应对美国在南海的挑衅行为,努力维护周边海域和平稳定。在疫情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美军明显提升了在南海军事挑衅的频率和烈度,不仅两次在南海举行双航母演习,而且频繁派遣军机对中国大陆实施抵近侦察,派遣军舰在南海进行所谓的“自由航行”,导致中美两国在南海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上升。努力化解美国施加的军事安全压力,确保周边海域和平与稳定,防止中美因意外擦枪走火而走向“热战”,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8月6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应约同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通电话,强烈要求美方停止错误言行,加强海上风险管控,避免采取可能使局势升温的危险举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同时,中国在南海进行大面积实弹军演,展现了中国不畏强暴、坚决维护中国领海安全、努力将南海建设成安全之海、和平之海、发展之海的决心。

第五,坚决反对美国干涉台海事务,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疫情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美国明显加大了打“台湾牌”的力度。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必须坚决维护的核心利益。针对美国卫生部长访台、不断增加对台军售、美军飞机“疑似”从台湾起飞、美国副国务卿访台等美方不断升级的挑衅活动和美台勾连不断加速的动向,中国军方举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值得注意的是,8月27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不仅明确针对美国挑衅行动表明了“一是反对,二是不怕”的坚定立场,而且一反以往声称相关军演“不针对任何国家”的惯常表述,罕见地明确表示东部战区“在台海地区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针对的就是外部势力干涉和一小撮‘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行径。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清晰表明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向外部势力干涉台海发出了强烈警告,有助于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第六,继续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和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重点应放在中国周边地区。后疫情时代,中国应欢迎和吸引更多的周边国家在更大程度上参加“一带一路”建设,使中国和沿线周边国家共同享受“一带一路”建设的红利。2020—2035年,中国将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胜期,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发展为沿线国家共同行动的全面高质量建设阶段。中国在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中国周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35—2050年,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级强国。中国周边外交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中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及时总结和提炼“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成效,进而丰富和发展“中国方案”“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内涵,中国将和周边国家携手推行更高水平的合作,共同实现将周边和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愿景。

(石源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教授;韩常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