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构建“一带一路”公共卫生合作体系势在必行
2020年10月16日  |  来源: 大国策智库  |  阅读量:1965

导语:众所周知,人类社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漫长历史,归根到底,就是与形形色色的危难和灾祸进行抗争,与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进行博弈的历史。在这个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历史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便要不期而至的传染病和流行病,始终是全人类不得不共同应对的重大风险和威胁。此次突然爆发并扩散到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特大疫情,不仅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遭遇的最大一次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自一战结束以来经历的最大一次全球性危机。近年来日趋紧迫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因此面临一个崭新课题。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也因此出现许多新的问题。

本文为作者9月9日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厦门市政府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的主旨讲话。


我国应对新冠疫情首战告捷,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但就整个世界而言,疫情形势仍相当严峻。不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面对新冠疫情这一“时代大考”,总体表现欠佳,这是国际社会不得不认真面对的严酷现实。以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组织体系,应对疫情软弱无力。世界卫生组织的有限作用,受到美国霸权的疯狂打压。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严重滞后的问题,暴露无遗。

所幸,人类社会要求共克时艰的主流意愿,渴望相互救助的善良诉求,随着疫情的发展而得到了适度展现。在今年3月召开的G20特别峰会上,中国和相关各方向全世界承诺,要采取一切必要的卫生措施抗击疫情,即时分享各种资讯,共享研究资源,实行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经济措施和担保计划,消除疫情带来的社会经济和财政影响。这是国际社会健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重要一步,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在我国集中爆发时,我们的抗疫斗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到5月底我国发布抗疫白皮书时,全球已有170多个国家领导人、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300多个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向中方表达了支持和慰问。另有70多个国家和10多个国际组织,为我们提供了不同规模的捐赠。与此同时,中国本着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开展合作,及时通报疫情发展情况和中方的各种应急措施,并且与包括美国俄罗斯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展信息交流。在本国抗疫形势相当紧迫的情况下,中国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也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世卫组织等国际机构,提供了各种援助和支持。另外派出几十支医疗队和专家组,协助相关国家开展疫情防控。


于洪君在论坛上发表主旨讲话。

当前,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对世界经济运行、对各国的联系与交往,造成了远远超乎我们想象的干扰和冲击。“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贸交往、产能合作、园区建设乃至人文交流,不同程度地受到消极影响。但是,我们没有因疫情严峻而止步,没有因挑战艰巨而退缩。我们砥砺前行,激流勇进,百折不挠地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方式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货物发送量大幅度提高,为支持世界各地的抗疫斗争,为维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持续运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今年5月召开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时,习近平主席再次呼吁世界各国,要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合作理念,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合作构想,极大地拓展了“一带一路”的合作前景。基于这一新理念、新构想、新思路,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全力搞好疫情防控、发挥世界卫生组织作用、加大对非洲国家的支持、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新建议。譬如:未来两年,中方将对外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将与联合国合作在中国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将要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国际社会。

中国是个言必行、行必果、讲诚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8月份召开的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又表示,在中非团结携手抗疫的过程中,双方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将合作重点向健康卫生、复工复产、改善民生领域倾斜。习近平主席这番讲话,不仅适用于中非抗疫合作,同时也适用于“一带一路”建设全过程,进而适用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公共卫生事业。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高度评价我国人民在全球抗疫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和衷共济、爱好和平”道义担当。他指出,我们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全球抗疫形势仍将十分复杂,推全球公共卫生合作,争取建立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任务,将异常繁重。中国为推进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一带一路”建设,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充分利用疫情防控斗争中积累的资源和经验,充分发挥我国在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方面展现的巨大潜力,全面落实习近平主席的庄严承诺,把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设计,纳入我们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联动发展、共同进步的神圣事业。

当然,我们也要充分注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尽相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鉴于此,我们要站在推动文明共生、促进文明互鉴的历史高位,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秉承互利合作共赢合作这些普遍认同的理念,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基本原则,将我国政府指导和企业市场行为,有机统一起来;将我国与相关国家的双边合作,与上合组织、金砖合作、中日韩区域合作、中国与东盟(10+1)合作、中国与中东欧(17+1)合作等框架下的多边合作,有机结合起来;还要在更大范围内,与世卫组织统筹的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包括与发达国家及其组织的合作,有机衔接起来。

全面开展并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公共卫生合作,建设公共卫生合作体系,首先应建立卫生部长会议机制和公共卫生论坛,还应建立传染病流行病防控中心、信息情报交流互换中心、人才联合培养培训中心、医疗卫生产品药品生产中心、新疫苗研发与临床试验机构,还应包括常态化机制化、高水平高级别的政策沟通与协调机制,包括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和保障民众日常需求的医务合作,包括医科大学联盟以及金融机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的广泛参与支持,特别是媒体和智库的参与和支持。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公共卫生合作体系,动力源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广泛感召力”,这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公共卫生合作与合作机制体系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全球化进程在更高水平上向前迈进的历史选择,也是人类社会通过共同进步共同安全走向命运与共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有信心也有能力,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这一崭新领域,先行先试,做出成就,积累经验,提供范例,引领潮流。

我们相信,“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公共卫生合作,能够也必将与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并驾齐驱,互为补充,并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创新与完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践终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能够科学对待并认真解决时代赋予我们的这一崭新的历史任务。

(于洪君,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外委会委员、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原中国朱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