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外交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占据特殊地位,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周边国家共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10月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针对周边外交工作举行的高规格会议,擘画了未来5到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访问周边国家,充分显示周边外交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上,不少大国的兴起,都面临如何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问题。其中,有的将周边国家视为“后花园”,有的将周边国家作为势力范围和战略缓冲地,更有的将周边国家作为经济殖民地。实践证明,这些都没有形成与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模式,产生了不少教训。中国的周边外交不会也不能走这样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所以,中国周边外交不搞依附、不搞干涉、不搞势力范围、不搞你输我赢、不搞分而治之,而是走出了一条大国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一是政治引领的特点更明显,通过形成常态化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双边和多边的会晤机制,保证了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常来常往和定期互动。二是规划先导的作用更突出。中国同越来越多周边国家制定了5年或10年的双边关系发展规划,努力通过发展规划对接的方式确保合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三是交流合作的层次更丰富、领域更广泛,涵盖政党交流、政府部门行政合作、执法安全合作、地方间合作、工商论坛、治国理政交流、人文交流等方方面面。四是互联互通的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方加大互联互通力度,大大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人、财、物、智的流动性,释放出亚洲在国际关系中的活力。五是外交实践的创新更多样。这些年来,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外交规划、互联互通、地方合作、安全合作等,都始于周边,由点及面。
当然,中国的周边地区存在政治生态多变、发展阶段有别、社会生态各异、风俗人文不同、域外国家介入较深等特点,这就决定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干扰因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邻里之间难免磕磕碰碰,但双方要坚持从两国关系大局出发,通过和平友好协商,妥善管控和处理分歧,防止两国关系偏离正确航道,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显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是主流,可以通过建立必要的分歧解决机制,保证双边和多边关系不偏离共同发展的航道。
中国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命运与共。在西方国际关系和外交实践中,大国与周边国家建成和谐共生关系的模式不多,亚洲和东方国家在这方面有条件也应该避免走西方外交的老路,相信通过各方协力合作,能够走出一条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周边外交新路。
(苏长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院长,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全球与国家治理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