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欧最新长文:中国大周期及其货币
2020年09月25日  |  来源:学习俱乐部  |  阅读量:1621989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存在着一种完善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皇帝拥有负责不同领域的大臣,这些大臣通过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各省市进行互动,而与此同时,一直以来,皇帝和臣民都有很多争夺权力的斗争。

从地理上讲,中国基本上是被山脉和海洋包围的大平原,人口众多。因此,中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在这些边界之内,大多数战争是为了争夺对中原的控制权,而且都发生在这些自然边界之内,主要是中国人自己之间的战争,不过有时也会发生在外国侵略者和中国人之间的战争。

就战争及其哲学而言,传统上的目标是理想地赢得战争,不是通过打仗,而是通过悄悄地发展自己的力量,使之大于对手的力量,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人们还广泛使用心理学来影响对手的行为以产生预期的结果。[8]

历代以来,中国境内发生过许多暴力战争,尽管在中国境外并没有很多。中国境外的战争是为了建立中国的相对实力、安全和贸易,而不是为了占领。学者们认为,中国缺乏在中国以外的显着扩张是因为中国的土地面积如此之大,以至于对其进行控制已经绰绰有余,因为它的资源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他们更愿意通过隔离保持自己的文化纯洁。与征服并占领其他国家的其他大帝国不同,中国占领遥远的国家相对罕见。传统上,中国人倾向于与境外帝国建立关系,这种方式类似于先前提到的哲学所期望的-即当事方了解自己的位置并据此行事,其位置由其相对权力决定。

例如,如果中国更强大(在该地区就是这种情况),那么实力较弱的国家通常会以礼物和恩惠向中国表示敬意,作为回报,它们通常会得到和平的保证、对其权威的承认和贸易机会。这些从属国家通常保持他们的风俗习惯,他们的国家的管理没有受到干涉。[9]

至于中国货币、信贷和经济而言,历史是漫长而复杂的,经历了第二章及其附录中描述的全部货币/信贷/经济体系和周期,因此,中国与几千年来世界各地的情况基本相同,尽管确切的时间和方式有所不同。

更具体地说,像在中国境外一样,在中国内部,存在着各种类型的货币系统,各种实体发行的货币,所有系统都以我所描述的方式运行。在中国,几千年来最常使用的货币是金属(主要是铜),第二章中描述和债务周期由同样的因素来驱动(即债务创造了购买力,因此提供债务使人们感到更富裕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财富,并被允许增长到远远超过为他们提供服务所需的货币数量,并且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可以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在这些大的债务周期中,有稳定的时期,即债务增长不过度;相对的泡沫时期,债务的增长相对于可以维持的水平而言过高;债务危机时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债务;印制货币为缓解债务危机而印制钞票的时期,这导致了通货膨胀。

在国际上(有时在国内)白银是主要的金属货币,尽管有时也使用黄金。至于经济的变化,主要是从原始农业演化至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以制造业器具划分的经济时代,包括与外国人/野蛮人进行贸易的各种途径(最重要的是通过丝绸之路)。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有时会允许私人企业家经营企业,这通常还会产生财富和财富悬殊,导致财富重新分配。这些也以大周期发生。例如,财富创造、分配和破坏方式都发生了无数的变化。与中国是一个聪明勤劳的社会相一致,有许多技术发明创造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它们以前面各章中描述的典型方式发生。尽管大多数情况都相同,但中国的货币和经济趋势有所不同。例如,即使中国在9世纪发明了纸币,但是直到19世纪后期人民币问世之前,使用铜币的传统一直很强。

下图传达了有关中国货币和信贷如何周期行运行的一些信息。正如我在第2章“货币,信贷,债务和经济活动的大循环”中所解释的那样,货币系统具有三种基本类型,其中:1)货币具有内在价值(例如金,银和铜币),我将其称为第一类货币系统;2)货币与具有内在价值的资产相关联,即具有固定价值的纸币可以兑换成黄金或白银(第二类货币系统);以及3)没有任何联系,称为法定货币系统(第3类货币系统)。

正如所解释的那样,随着历史上的每一个缺点变得无法容忍,这些问题在历史上从一个变为另一个。下图显示了这些货币体系自唐代以来在中国历史中的变化情况的极简图。[10]

事实上,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中国的不同地区经常有不同的货币,有时来自其他国家的硬币和铸币(如16世纪晚期的西班牙银币)的变化比图表中显示的要频繁得多。图表仍然具有广泛的指示性,旨在表明它们拥有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基本相同的全部货币体系,最重要的是,硬通货导致了债务问题,导致了对硬通货的抛弃,导致了高通货膨胀,导致了硬通货的回归。

下图显示的通货膨胀率可以追溯到1750年,这反映了货币价值的变化。早期相对稳定的通货膨胀主要是中国使用金属(银和铜)作为货币的结果。与印制中央货币不同,金属按照原始重量被兑换成货币(即一型货币体系)。清朝破败时,各省宣布独立并发行自己的货币,货币由银和铜制成,其价值取决于重量(一型货币体系被保留),这保证了货币价值的稳定,并解释了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可怕的时期,这些钱也没有出现过高水平的通货膨胀。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债务(承诺交付资金)增长使得传统的债务周期提供资金的承诺远远超出了提供资金的能力,并出现违约问题,这导致了传统金属标准的废弃,金属硬币与银的私人所有权被取缔。

如前所述,货币用于1)国内贸易,受政府垄断控制,可以不受法定货币和虚假货币的影响;2)国际贸易,此时货币必须具有实际价值,否则将不被接受。一般来说,用于国际交易的货币要比较好一些。对一国货币实际价值的检验,是看该国货币是否在与本国相同的国际交易所中被积极使用和交易。当资本管制阻止本国货币在国际上自由兑换时,这种货币更容易贬值,这也是为什么要把不进行资本管制作为储备货币的标准之一。因此,一个原则是,当你看到一种货币受到资本管制时,特别是当存在严重的国内债务问题时,这种货币就会枯竭。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有两种货币,一种是用于国内的法定货币,另一种是用于国际支付的金银货币。在国内使用的法定货币被大量印刷,贬值很多,而且发行这些货币的政府由于内战失败,所能控制的领土越来越少,这就是我们在图表中看到的那个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

记住,作为一个原则,在债务危机和战争期间不要使用法定货币,因为它们会被大量印制以支付债务,这将导致法定货币贬值,并导致高通胀或恶性通胀。

如下图所示,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内战的动荡之后,1948年12月,第一批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发行,并保持有限的供应,以结束恶性通货膨胀。1955年发行了第二批人民币,1962年发行了第三批。从1955年到1971年,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2.46元。从1972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在控制货币和信贷方面做得更好。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你可以看到另一轮高通胀。它是由1971年全球货币对黄金贬值、全球通胀压力、中国逐步取消价格控制、宽松信贷以及国有企业缺乏支出控制等因素造成的。1996年,中国允许经常项目可兑换,但资本项目不允许。从1997年到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保持在8.3。2005年,中国结束了与美元挂钩的政策。

1 2 3 4 5 6 7 8 9 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