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刚:中国为什么要坚持和美国沟通?又该如何沟通?
2020年08月27日  |  来源:中美聚焦  |  阅读量:5505

2020年8月7日,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去世。消息传到中国,给弥漫在战略界的忧虑和伤感氛围增添了一丝凝重。

斯考克罗夫特作为当代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之所以被铭记史册,为中国学界熟知和尊敬,不仅是因为他在实务操作中体现的战略思维,更是因为他曾在最危险时刻参与推动了中美之间的艰难对话。

钱其琛的《外交十记》记录了1989年的接触:“就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制裁中国的喊声甚嚣尘上之时,美国派来了密使。”

“秘使外交”是在老布什总统主动致密函给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并得到邓复函之后开启的。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斯考克罗夫特将军作为老布什的特使,以在困难中维护中美关系为使命,于1989年7月秘密访华,把邓小平提出的“解铃还需系铃人”原则带回华盛顿。

此后半年,老布什三次致函邓小平,邓小平两次复函,就“解铃还需系铃人”原则做更深层次的沟通,商定争取使中美关系重回正常轨道而不是倒退。那一年12月初,斯考克罗夫特再次访华,探寻恢复两国关系的“路线图”。

进入1990年,东欧剧变削弱了老布什政府改善对华关系的主动性,但随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的海湾危机凸显了中美在联合国安理会保持合作的重要意义,两国外长经多轮会晤,“路线图”步入实施阶段,美国对华制裁开始松动,中国重启融入世界的进程。

这是中美建交以来最成功的一次“危机解套”。在与老布什合著的回忆录《重组的世界》中,斯考克罗夫特对那段历史也有详细记述,其中专辟一章并以“解套”为题。

斯考克罗夫特认为,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增进了双方对对方动机的信任度,即使在如何行动的问题上并不一致。他也写道,双方都拥有信念,“路线图”才得以被成功实践,没有这样的信念,即便最严谨设计的对等步骤也难以付诸实施。

当年老布什是带着浓重的中国情结和对中美合作有利于世界的信念推动改善对华关系的,为此背负了沉重的国内政治压力。在与中方达成一系列谅解后,老布什否决了国会众参两院通过的撤销中国最惠国待遇的“佩洛西法案”。这一否决又被众院否决,之后老布什在白宫和国会山之间进行了艰难的协调,才使总统否决在参院再次投票中幸存。难以想像,如果当时总统否决再次被国会推翻,历史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改写。

中美关系并不缺少危机的“尖峰时刻”——31年前、21年前、19年前都曾有过,但最终都通过双方基于对共同利益深刻认知的沟通化解掉了。然而,目前中美关系正在经历的危机是弥漫式的,其尖锐度虽尚不及过去几次,但广度和深度却是前所未有的。

就在斯考克罗夫特去世前一天和后一天,特朗普签署两道总统行政令,对中国的Tiktok和腾讯公司实施交易限制,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中国涉港官员实施制裁。中美关系的危机正大踏步向资本市场和网络空间深入,“大脱钩”明显加快。

严格来讲,我们正在经历中美之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可以用“大国关系危机”来界定的下坠,管理的必要性和难度远超以往。然而在此过程中,双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沟通失灵现象。

过去几个月,中美之间的官方高层沟通实际停摆,政策信息交换主要靠隔空喊话进行,很多尖锐的言辞和坊间的舆论缺乏当面的解释,在猜测和臆断中不断发酵,加剧了误判的危险。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