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 李征:全球疫情冲击背景下美国对华
2020年08月20日  |  来源:《东北亚论坛》2020年第5期  |  阅读量:7982

五、主要结论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而迅速崛起的中国成为激荡酝酿之新格局中的最大变量。此次全球疫情对中美关系产生了重大而复杂的影响,美国加速推动对华"脱钩",从而令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风险与挑战。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疫情所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仅仅是美国深化对华遏制、加速对华"脱钩"的催化剂,而中国崛起与美国基于单极思维的国家安全战略发生的内在冲突,则是美国打压和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冷战"结束后,经济安全取代了军事安全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确立的对华"接触"战略的目标在于,通过"内部化"中国从而实现对中国发展路径的掌控。然而,中国经济所迸发出来的强大的爆发力和创新能力,冲击了美国国家经济安全观的两个重要前提假定。这是特朗普政府最终实现美国对华政策大转向的根本原因。显然,中国需要在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做好充分应对美国竞争性对华政策的准备。本文认为,现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以率先复工复产为前提。短期来看,中国率先在疫情冲击下实现经济的全面复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既能够缓解内部巨大的就业压力,也能够通过进出口和投融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发挥正向影响。因此,严防疫情反弹和加快复工复产应当齐头并进。建议进一步出台鼓励消费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政策,加快重启经济的步伐。中美博弈的关键因素在两国的内部而不在外部,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向好态势是与美国进行战略博弈的关键。

第二,以持续自主创新为基础。应对美国的多方位施压,中国应当加快技术和制度两个维度的创新。一方面,通过加大对人才培养、基础科学研究、前沿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投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成熟的高科技产业集群,降低对美国的技术依赖";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尤其是在金融制度建设方面,在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探索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外国债券市场建设以及金融科技创新,加快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进程,弱化对于美元体系的依赖,最大程度上降低美国可能随时升级的金融制裁对中国造成的冲击。

第三,以深化区域合作为依托。为了破解美国在经济、外交以及地缘政治等领域构建围堵中国的多边同盟体系,中国有必要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适度调整∶进一步深化与日本、韩国以及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加快开放国内市场的步伐,在东亚范围内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这对于更好地对冲美国的"印太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应当继续同欧盟国家就双边经贸合作,特别是在直接投资方面加强对话合作,做好"稳外资"工作,持续深化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盟主要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

第四,以推动互利共赢为手段。现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全球影响力仍难以与美国直接抗衡,应当发挥中国完善的基础设施、完整的人才梯队以及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这些相对优势,通过优惠的政策和完善的配套服务,以打造互利共赢的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为抓手,不断密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更多国家持续深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提高世界经济"去中国化"的成本。从战略层面来看,中国只有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被美国边缘化的风险。

(王达,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征,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1 2 3 4 5 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