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深刻认识“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0年08月18日  |  来源:光明理论  |  阅读量:3124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再到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深刻认识“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丰富内涵,对于走好走稳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意义十分重大。

01 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实质上就是质量和效益替代规模和增速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也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有多少”转向“好不好”“优不优”。经济发展的这一阶段性变化,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倘若社会主要矛盾依旧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质量和效益便不可能替代规模和增速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倘若没有由物质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由落后的社会生产向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转变,经济发展也就不可能从“有没有”“有多少”转向“好不好”“优不优”。

所以,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

02 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实质上就是要坚持契合美好生活需要而非单纯物质文化需要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全面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这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做出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就在于强调实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五位一体”的改革联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倘若依旧局限于单一的经济视野讨论发展问题,便不可能实现契合美好生活需要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倘若没有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向全面深化改革的转变,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高质量发展,就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围绕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03 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阶段的变化,自然要伴之以发展理念的变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理念,大不相同于引领高速增长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所以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在于强调新发展理念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倘若依旧固守适应于高速增长阶段的观念,便不可能调整、纠正、摒弃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行为、做法。倘若不能将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就不可能使各方面形成合力,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所以,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紧紧牵住新发展理念这个牛鼻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上来。  

04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

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肯定有所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自然要伴之以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主线的调整。

2015年11月,党中央之所以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在于将其作为一条居于主导地位、统领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注重以改革的办法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的动力。倘若没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的形成,便不可能更多采用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倘若离开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需求管理的重大调整和方向性改变,便不可能以改善供给结构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所以,高质量发展,就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推动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以及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上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05 建立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上的发展

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国民经济体系支撑。国家强,国民经济体系必须强。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目的在于更好地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倘若不能实现由中低端产业为主转向中高端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型,就不可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更为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倘若不能实现由传统动能当家转为新动能崛起的动能转换,就不可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所以,高质量发展,就是建立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上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全力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个基础工程,把注意力集中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上来。

06 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时代变革

同高质量发展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方面可能还有很多,但上述的五个维度应该是最基本、最深沉、最重要的。总括起来讲,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既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同步发生、与全面深化改革相互交织,又同新发展理念的确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捆绑在一起,其影响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牵动理念、思想、战略调整以及立场、观点、方法的变化,无异于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时代变革。

站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所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在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丰富内涵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找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着重点。

着力点和着重点之一,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围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

着力点和着重点之二,深刻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新部署,围绕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点和着重点之三,深刻认识新发展理念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围绕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持续发力。

着力点和着重点之四,深刻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条居于主导地位、统领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围绕推动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以及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而持续发力。

着力点和着重点之五,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支撑作用,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而持续发力。

做到上述要求,我们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面临诸多新的变化的背景下,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