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兰州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5年10月30日  |  来源:兰州新区  |  阅读量:3374

新办发〔2015〕155号

兰州新区党政办公室

关于印发《兰州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新区各部门、各单位、各产业园区指挥部、新区各国有企业、省市驻区各单位、各镇党委和人民政府:

《兰州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已经2015年8月7日新区党工委第6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兰州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规划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推进兰州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方位交流合作,将兰州新区逐步打造成国家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内陆沿边地区对外开放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部署,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兰州新区在区位、交通、产业、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深入研判和把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契合点与对接点,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对外开放和内部合作并举,突出打造交流平台、体现新区特色、深化产业合作三个重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争取把兰州新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工业产品生产合作基地、生产资料疏解基地、职教人才培训基地和文化融合的示范基地”,逐步将兰州新区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兰州新区与中西亚、南亚和欧洲国家、地区在产业投资、商贸物流、人文交流等重点领域的开放合作基础框架初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实现兰州新区对内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线广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基本健全,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贸易合作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依存度、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额逐步提升;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初见成效,产业合作框架初步形成;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对外人员往来更加密切。进出口总额超过30亿美元,年均增幅100%以上,基本建成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

三、重点工作

(一)打造重要的工业产品生产合作基地

重点围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物流以及现代农业七大产业,以八大产业园区为依托,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招商引资硬环境,着力加强招商引资,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上下游企业紧密衔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重点打造石油化工、石化装备制造、水性科技、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电制造、大数据几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到2020年,兰州新区跨国、跨境企业5个(兰石、正威、亚太、科天、吉利),产业基地2—4个(石化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1.打造现代石化产业基地。以兰州新区石化产业园为载体,依托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搬迁改造项目,充分利用中西亚国家丰富的油气资源优势,做大做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油气资源与战略通道合作,积极争取设立兰州新区“中哈化工园”,围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三大体系,形成国家重要的炼油催化剂、润滑油、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生产基地。重点引导中石油、中化集团等龙头外向型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生产装备技术水平,发展下游深加工产业,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扩大进出口贸易。

2.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兰石集团、兰州知豆、中铁建等企业为龙头,打造石油化工装备产业链、汽车产业链、电机与发电设备产业链、建筑装备产业链、新能源装备与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等5大产业链。推动智能化钻采设备、高效节能换热装备、电动汽车、隧道掘进机成套装备、电梯、交流伺服电机、风电装备、光热光伏装备等优势产品走出国门,提升装备成套能力和外向出口能力,扩大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尤其是加强与德国工业4.0的合作,重点推动新区装备企业智能化制造水平与产业竞争力。

3.打造西部大数据产业基地。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甘肃广电等数据中心项目及联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龙头,加快打造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构建大数据和云服务平台,服务制造业信息化、跨境电子商务需求。加强与中兴通讯、世纪互联等企业的合作,建立面向中西亚与欧洲地区的金融结算数据中心、商品贸易流通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网站与平台,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金融、文化、地理等数据的交流与应用,将新区建设成为辐射中亚、西亚的离岸数据特区。近期重点推进联创智业园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中国电信兰州新区通信枢纽中心工程项目、中国移动兰州新区移动数据中心项目、甘肃广电网络有限公司数字电视生产线项目等数据中心项目。

4.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四联光电、厦门润晶、武汉长飞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打造以高端手机面板、光学镜头、显示屏、LED绿色照明、集成电路基板、蓝宝石单晶光纤为主的光电材料产业链,推进与LG电子、三星电子等企业的合作与产业配套;以科天化工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打造以水性涂料、水性树脂、水性皮革为核心的水性材料产业链,延伸航空、汽车领域环保涂料及服装、箱包产业,推进与兰州石化、中材集团、德国巴斯夫、美国耐克、李宁公司等中外企业的合作与产业配套;以正威集团、金川公司为龙头,加快打造铜基、镍基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延伸电子功能材料、储能材料、新型高强合金材料及汽车电池、电子线缆、计算机芯片产业,推进与华为、富士康、英特尔等中外企业的合作与产业配套。形成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品出口基地。

5.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佛慈、奇正、新兰药、和盛堂、申联药业为龙头,打造以中藏药新剂型、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及功能性保健食品等为主体的中藏药产业链;以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兽药研究所为龙头,打造人用及兽用疫苗、诊断制剂等生物制药产业链。以品牌与技术标准为核心,通过双边与多边合作协议,打造中医药国际认证中心,依托新区保税区,加快发展甘肃区域特色的黄芪、党参等中药材出口加工业,加大佛慈制药六味地黄丸等特色产品的出口,拓展中藏药走向中亚、西亚、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领域。积极发展生态环境改良治理、生物资源高效转化的生物产品,推进生物产业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生态治理合作中发挥作用。

6.打造民族特色产品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发挥省内藏族与穆斯林民族文化与区域特色,充分利用新区出口中亚、西亚、南亚的通道优势,规划建设兰州新区民族产业园,加快发展民族特需品、民族服饰、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产业,以及牛羊畜禽等清真食品产业,培育全国最具规模的民族特需商品加工出口基地。按照国际物流贸易的相关标准建设清真食品物流港,争取设立中国清真食品认证中心。加快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以保税区为依托,推进玫瑰油、牡丹油、葵花油料、文冠果油等“四桶油”、高原果蔬、小包装杂粮出口加工,走出国门。依靠“一带一路”战略平台,与中、西亚国家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交流,主要以生物制种、土壤改良、水肥一体、果蔬保鲜、节水灌溉等新技术为主,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争取与以色列共同打造西北干旱区(兰州新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

(二)打造生产资料疏解基地

依托兰州区位交通优势,加快丝绸之路陆路和空中运输通道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航空货物运输、仓储、物流和运输保险企业发展,建设面向中亚、西亚国家的商品采购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积极打造丝绸之路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供结算便利和税收优惠,不断扩大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到2020年,建成连通欧亚的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体系;建成两大物流园区(公铁联运物流园区、临空物流园区)和四大物流中心(石化及新材料物流中心、高新技术及装备制造物流中心、西南交通物流中心、东南交通物流中心),形成国家承东启西的国际战略通道枢纽节点和“一带一路”重要的生产资料疏解基地。

1.公路畅通工程。积极推进省政府“6873”突破行动方案新区工作任务,立足兰州新区作为西北交通枢纽和向西开放大通道的战略定位,加快高速公路、省际主要出口公路、口岸公路的建设,提升新区公路交通水平。近期重点建设中川机场-兰州段(中通道项目)、景泰—中川高速公路项目。中远期重点建设白银-中川机场-永登一级公路项目、推进G109、G201等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建成集运输组织、中转换乘、装卸存储、多式联运、辅助管理服务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兰州新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

2.铁路连通工程。构筑以兰州新区为核心“双H型”区域铁路系统格局,形成兰州-中川-张掖城际、中兰客专和南部客运联络线共同构成“H型”快速铁路通道;马家坪—中川—朱家窑铁路与包兰线、兰新线共同形成支撑新区产业发展的“H型”普通铁路通道。在新区范围内形成“南客北货”整体格局,与兰州市区共同构筑大兰州铁路枢纽。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点对点联接和直达交通,推进“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正常运营,构建国内货源组织、进出口货物运输集结扩散,将兰州新区打造为“一带一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陆路进出口货物集散中心。近期重点加快中川—朱家窑铁路建设,积极争取中卫到兰州客专经过新区并设站,争取国家在新区设立铁路口岸,争取开通兰州新区北站至中西亚、南亚、欧洲货运班列。

3.航线广通工程。以中川机场扩建为契机,形成面向中亚、西亚、欧洲及全国的航空航线网,构建连通国内外重要城市的“空中丝绸之路”,构建60条国内航线和30条国际航线组成的丝绸之路航空网。建设兰州空港清真肉类食品、水果进出口指定口岸,建设中川机场国际航空口岸快件监管中心,拓展国际快件和货运直航业务。实现国际航空港口岸落地游客72小时免签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乃至欧洲市场的产业分工,发展服务西北、面向中西亚和欧洲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把兰州中川航空港建成国内各地出境和中西亚入境的中转基地。近期开辟兰州至阿拉木图、兰州至莫斯科等欧洲城市和日、韩、港澳台客运货运航线。中远期争取开通兰州至柏林、兰州至巴黎等国家航线。

4.信息联通工程。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契机,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建立面向中西亚与欧洲地区的金融结算数据中心、商品贸易流通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网站与平台,将新区建设成为辐射中西亚的离岸数据特区。近期重点推进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物流园项目。中远期积极争取在兰州新区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型国际数据中心。

5.物流中心建设。以两大物流园区和四大物流中心为基础,拓展与中西亚、南亚、欧洲等国家、地区的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劳务与工程合作,推进贸易通关便利化,建设“一带一路”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国际中转物流,打造辐射中国西北区域重要陆港、铁路货运中心和国际航空港。近期重点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仓储物流项目、中川机场空港物流园项目、北站货场物流园项目、上海企业工业(集团)总公司兰州物流枢纽中心项目。

(三)打造职教人才培训基地

抓住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紧密结合兰州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全省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中高职一体化,相对独立、优势互补的现代职业教育集群。积极开展多边合作,到2020年,学生规模15万人左右,年培训能力达到10万人次。

1.加快职教园区建设。支持和引导省内外院校整体搬迁或在职教园区设立分校,利用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培育复合型、实用性人才;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科技研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境外高水平教育机构建立联合职教人才培训基地,争取创建国内一流职业学院,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国内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近期重点建设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商贸职业学院、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等院校,统筹规划新建院校的实训基地、图书馆、礼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公共设施,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

2.促进教育全面合作。争取教育部支持在兰州新区布点建设中西亚国家的汉语教师培训基地、阿语教育培训基地、中西亚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研究中心、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文化教育平台。支持高等院校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设立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选派优秀志愿者赴外进行汉语教学,开展双边学生留学和学者互访。依托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效文化研究平台,开展国别研究、学术交流、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为多领域合作通过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

(四)打造文化融合示范基地

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打造品牌化、特色化、国际化的文化旅游企业与产品。到2020年,建成文化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多类型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5%,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1.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加快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步伐,开展以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文艺交流,主动参与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丝路书香工程”,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联盟,全面增强兰州新区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文化品牌,建设一带一路欧亚风情文化街,搭建特色经营和文化展示平台。邀请沿线国家和城市文艺团体来兰州新区交流演出,举办美术作品展览和影视作品展演。

2.建设丝绸之路旅游新城。以长城影视集团兰州新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项目、陕旅集团丝绸之路西部国际商旅文综合生态产业区项目等高端文化旅游项目载体,打造休闲娱乐、主题公园、动漫演艺及文化旅游衍生品研发制造为主的兰州新区文化旅游产业链。围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传媒创意、民俗工艺、生态文化等重点领域,凝炼和实施一批对兰州新区文化产业区发展具有统领性和龙头性的支撑项目。加强与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国家城市衔接,开展互为旅游目的地广告现象宣传等“丝路新区、魅力新区”系列推介活动。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机构在兰州新区设立办事处、代表处,为兰州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提供便利。支持信誉度高的旅行社机构与沿线国家城市互送旅游团队,增加沿线国家互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数量,签署相关签证协议。开辟丝绸之路出境旅游业务,开发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游客的民俗探秘、自然探奇、养生保健等旅游产品,打造以丝绸之路精品游、黄河风情游、民俗风情游等为主题的旅游精品线路。

3.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投资建设集健身休闲、电子竞技、体育彩票、体育培训、体育艺术品、体育赛事等为一体的体育产业集聚区。积极创造条件承接和举办各类国际体育赛事,提高新区影响力。重点建设甘肃省体育馆项目、国际型亚高原山地运动训练基地项目和市民健身活动中心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项目。中远期建设兰州新区国际体育赛事中心项目、体育文化中心项目。

四、支撑体系

(一)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开展与青岛、郑州、西安、乌鲁木齐以及天津、连云港、宁波等口岸海关的大通关合作,积极衔接国家和省上铁路、海关、质检、商务等相关部门,建立“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服务体系,实现“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无纸化通关”,增强货物运输换装能力,提升通过效率。着力打造集保税加工、保税仓储、保税物流、口岸作业和综合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保税区。加强与宁夏银川综保区、新疆喀什、阿拉山口综保区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便利化程度。推动跨境电商平台、快件配送中心、金融结算中心的申报,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出口加工型企业与物流配送企业入驻。提高物流进出口通关效率,实现综保区与机场“大通关、大物流”无缝对接、一体化发展。近期建设综合保税区进口商品展销中心项目、马来西亚速泊玛有限公司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电子商务平台项目、马来西亚土著青年团联盟和印尼奴山达拉国际集团穆斯林跨境电商O2O平台及线下时尚生活展销中心项目。

(二)争取设立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园区。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行政文化中心、区域中心服务园区(不包括东南片区)、科教研发中心园区、机场东物流产业园区、机场北物流园区、石化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为依托,设立自由贸易园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外资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扩大制造业开放,扩大服务业开放,实行更加便捷的货物贸易监管模式,大力发展开放型自主创新,逐步建立起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把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园区打造成为内陆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争取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领事馆、经贸办事处。在兰州新区划出适当区域,会同省外事办争取外交部支持,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兰州新区设立领事馆,与沿线国家、地区互设经贸办事处,开展签证办理等业务,促进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科技交流,互通有无,互利合作,为兰州新区乃至全省向西开放提供服务。

(四)设立兰州新区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争取成立兰州新区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尽快发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应有功能,为入驻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及新区其他进出口企业提供报关、报检、查验及备案等通关、检验检疫监管便利服务。

(五)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吸引标志性国际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和货币经纪、券商直投、金融租赁、互助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集聚,推动金融机构组织层次升级,大力发展总部金融、国际金融和新兴金融,开发适合中西亚及沿线国家市场的金融产品。吸引中西亚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兰州新区设立金融分支机构,跟踪了解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筹建进程,创新兰州新区投融资模式。健全金融商品要素市场,建立资本项目开放、中外货币自由兑换、跨境结算、跨境融资的快速、便捷运行机制。用好出口买方信贷工具,加大对区域性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研究设立中国—中西亚基础建设专项合作基金。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建设兰州新区“一带一路”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睿任组长,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牛向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郭智强、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永平、李西新、孙庆红、杨忠、王慧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新区经发局,新区各部门为成员单位。

(二)建立专家咨询指导机制。立足于寻求高水平智力支持,在国家、省级和市上层面,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为兰州新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库支持,聘请一批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咨询组,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为新区“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提供咨询指导和政策建议。

(三)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由牵头部门分头负责,各有关方面协调配合,坚持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列入新区实施的重点工作,在牵头领导负责下,分别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尽快开展工作。

(四)注重多层次工作联动。坚持区域一盘棋的理念,加强和省、市联动、和部门联动、和企业联动、和区域联动,形成上下联动、纵向合作的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实施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

(五)强化信息交流。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产业布局和政策支持,以及周边省区、中心城市建设“一带一路”进展情况,完善工作思路,加快工作进度。

附件:

1.兰州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2.兰州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专家咨询组名单

3.兰州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作分解表

4.兰州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库

附件1 兰州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李睿 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副组长:牛向东 兰州市副市长、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郭智强 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张永平 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西新 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孙庆红 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杨忠   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王慧   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成员:刘怀君 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秘书长

任银光 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建设局局长

冯乐泉 兰州新区党政办公室主任

韩玉金 兰州新区组织部部长

马骁   兰州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

牛成喆 兰州新区财政局局长

张爱胜 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王炯   兰州新区规划局副局长

杨军   兰州新区国土资源局局长

郭庭天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局长

王晓宁 兰州新区招商局局长

李向军 兰州新区社会保障局局长

王波   兰州新区教育科技文化局局长

苏文国 兰州新区卫生局副局长

孙筱伟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筹委会负责人附件2

兰州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专家咨询组名单

专家组组长:

蔡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

专家组成员:

汪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

单元庄 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新华社中国城市国策委员会专家委员、亚欧大陆桥物流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

高新才 兰州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

马润平 兰州商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范舒   甘肃省信息中心副主任

张文礼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曹洁   兰州交通大学信息学院院长

徐生云 甘肃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处长

杨天峰 甘肃省发改委产业协调处处长

刘荣发 甘肃省工信委规划发展处处长


分类: 全球治理 2025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