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世界油气市场或重新洗牌
2020年03月12日  |  来源:文汇报  |  阅读量:3263


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上周五在维也纳谈判破裂后,沙特单方面宣布增加产量,向莫斯科启动“石油价格战”,令国际原油价格一夜闪崩3成,掉到“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最低水平”。国际油价下跌主要原因是市场供需失衡,而产油国之间围绕市场份额的争夺又使油价进一步受挫。

从需求方面而言,正在全球加速蔓延的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使作为世界最大能源进口国的中国经济产生“休克”,石油需求迅速下滑自然会导致油价下跌;从供应方面而言,目前全球石油供应充足而且过剩。本来,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俄罗斯的减产机制使油价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准,但此次沙特与俄罗斯为争夺市场而导致减产谈判破裂自然会推升石油供应,从而导致油价进一步下跌。

中国在事件中的危与机

俄罗斯承受“石油价格战”的能力有多大?虽然俄罗斯自认为有能力弥补石油价格下降至每桶25美元至30美元情况下持续6至10年的财政收入下降,保障社会义务的履行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但实际上,俄罗斯对油价的依赖不仅仅体现在预算收入上,近日俄罗斯石油企业的股价已大幅下跌,卢布对美元和欧元的汇率亦跌至2016年以来的最低点,如油价持续低企,通胀率会进一步上升、民生将更加艰难。即使不会马上引发社会动荡,亦会对2021年的杜马选举和2024 年的总统选举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就此而言,俄罗斯方面对油价下跌的影响估计可能过于乐观。

至于中国在事件中的危与机,油价下跌虽然对严重依赖进口的中国是件好事。但此次油价下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中国经济因疫情“急性休克”导致。尽管油价下跌,但国内目前并没有足够的市场来消化低价石油,而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设施不足,难以大规模储存。更为重要的是,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将进一步打击世界经济,使中国商品的出口市场进一步萎缩。因此,仍远不到为低油价而弹冠相庆的时候。

石油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

国际石油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沙特和俄罗斯争夺市场份额的战役才刚刚打响,此次价格战对双方的冲击还需要一段时间观察。双方不大可能在3月18日就回到谈判桌上。即使重启谈判,也不会迅速达成妥协。近年来国际能源市场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美国的异军突起,在美国页岩油气的冲击下,沙特和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都相应下降。俄罗斯此次举动有借国际油价下跌之机挑战美国页岩油生产、从而抢夺被美国占据的市场份额的考虑。随着价格战的深化,世界油气市场和能源地缘政治正经历新一轮洗牌。

中国应运用“结构性权力”

中国油气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容易令人认为能源安全是中国的一个软肋,但实际上,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上流动性和市场化最高的大宗商品。国际能源产业链是由资源、资金、 技术、市场四个因素共同组成的,而中国在这四个方面都有足够的优势。随着新能源革命特别是国际石油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中国庞大的能源消费市场正在成为重要“结构性权力”,可以成为对外能源合作至关重要的议价工具和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而在实践上,中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结构性权力”的重大战略价值,还没有形成以这种结构性权力打造中国在国际能源战略格局中的影响力、塑造力和主导能力的总体思路和可操作性工具。如何发挥这种结构性权力的影响力,是学术研究、政策制订和公司运营都应该着力加强的地方。

(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