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2019,俄罗斯外部环境有所改善
2020年01月07日  |  来源:世界知识  |  阅读量:3344

2019年,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持续深度调整,世界经济呈现疲态,全球治理真空凸显,国际思潮泥沙俱下。大变局下,俄罗斯外交在多方面有所斩获,外部环境有所改善。

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受到西方制裁,外部环境大幅恶化。但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内外政策变化所带来的“浑水效应”以及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使世界进入了一个坐标失衡、体系振荡的“混沌期”,而这给综合国力下降但战略谋划能力超强的俄罗斯带来了乱中取胜的好机会。

观念塑造战略,战略决定行动。2019年6月,普京公开表示自由主义已走到尽头。9月,拉夫罗夫在联合国大会上直言西方主导地位已经衰落。俄诸多战略界人士预言“西方的黄昏”到来。10月,瓦尔代俱乐部发布的年度报告直指“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已经崩溃,重建国际秩序的努力徒劳无益”,宣称“国际秩序缺失并非灾难,无政府是国际关系更自然的状态,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大可能”,并进而强调“国家不能再期待秩序的庇护,而需要为各自的生存斗争”。可以看到,乱局之下,俄罗斯外交反而攻势凌厉、收放自如。

在后苏联空间,俄罗斯软硬兼施。一方面,借美国放松对欧亚事务关注、部分欧亚国家内外压力加大之机重塑影响。俄在与白俄罗斯成立联盟国家20周年之际,重提一体化,希望继续推进两国“融合”;俄对相继经历领导人更替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两个中亚大国加大工作力度,高层互动频繁,两国外交重心向俄有所倾斜;为缓解西方压力,俄在对乌克兰关系问题上有所松动,向乌归还2018年底刻赤海峡危机中扣留下的三艘海军舰艇,在过境乌克兰天然气运输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灵活姿态,在“诺曼底四方”机制下就乌东冲突达成暂时性妥协。

在中东地区,俄罗斯纵横捭阖。不仅借出兵叙利亚保住了巴沙尔政权、从而维护了在东地中海地区的战略存在,而且与伊朗和土耳其结成某种“临时性同盟”,力图填补中东战略真空;尽管在叙利亚问题上与沙特立场相左,但在建立“欧佩克+”机制以共同限产保价问题上两国却相互配合、各取所需。事实上,俄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与中东逊尼派和什叶派都有合作的国家之一;尽管以色列对俄在中亚的重要盟友叙利亚和伊朗经常发动定点军事打击,但为避免与之反目,俄基本上是息事宁人的态度。可以说,俄在中东正试图以“调解人”身份出现,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收益,其中东外交充分展现了实用主义的本质和量力而行、左右逢源的风格。但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俄在中东多有斩获,但断言其可以主导中东事务还为时尚早。

在亚太,俄罗斯“向东转”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双边贸易额2019年有望突破1100亿美元,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运营,两国在国际领域的协调、配合更加紧密。在与西方关系持续恶化的背景下,俄不仅从中国获得了投资、技术和市场,更获得了从其他地方难以想象的战略支持,极大缓解了战略压力。俄日关系持续改善,尽管领土问题一时难解,但首脑互动频繁,“2+2”机制运转顺畅,相互借重心照不宣、小步急行;俄印战略合作未因“印太战略”衰减,俄在将印拉入上合后,继续强化中俄印、金砖机制运营,力图以此打造“非西方平台”;俄与越南善用特殊历史纽带,双边贸易不断增长、军技合作持续推进,两国开始对万安滩进行联合勘探开发,欧亚经济联盟与越南自贸区协议开始启动。

俄与西方关系虽未整体解冻,但已出现部分回暖迹象。普京虽称“不会请求减轻制裁”,但希望俄美关系能重回正常状态。12月10日,拉夫罗夫就诸多重大问题赴美磋商。特朗普表示会面“非常好”,希望继续对话。有消息称,普京已邀请特朗普参加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活动,特也有意出席;北约与欧盟内部对俄态度出现松动,马克龙称北约不应将俄视为敌人,呼吁应与其开展透明、可持续对话;虽然美国威胁实施制裁,但俄与芬兰、瑞典、丹麦和德国都已经批准“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项目施工进展顺利。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