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方:为什么说发达国家缺少提高全球治理效能的内在动力?
2019年06月10日  |  来源:上观新闻  |  阅读量:3421

最近,大家都很关注世界经济。特别是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加剧,世界经济似乎蒙上一层阴影。20年前,全世界都在为全球化兴奋;20年后,全球各地,特别是发达国家,却到处充斥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甚至频繁的动作。

近期一些国际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测显示,全球经济增长开始出现停滞,世界经济不再上行了。可是,当前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科技还在不断进步,人工智能突飞猛进,5G时代即将来临,产业技术还在加速迭代,为什么世界经济不再上行了呢?问题出在哪里呢?一般来说,经济学家是不会反对全球化的,但是今天全世界的经济学研究者们也拿不出应对全球经济问题的有效办法。

或许,现有的理论可能落后于时代了,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学的解释工具有点失灵了,比如现在通行的国际贸易理论诞生于两百年前,1776年的《国富论》、1817年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些两百多年前的理论今天我们还在用。理论上的滞后,当然就会有现实中的困惑。

现在大家都谈到的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其实在现实的世界经济形态中,早就多出了一个重要主体——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全球贫富差距、南北差距和社会不平衡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而在分配领域,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的二次分配问题还有待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如果没有全球政治的共识,全球经济治理就很难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全球经济治理依托国际经济组织的变革,应本着更加照顾新兴国家的利益,从而使世界运行得更加平稳,但是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在推进全球治理改革的时候,其国内政治基础非常薄弱,因为大部分蛋糕被资本利益集团拿走了,而选民选的是国内当政者,这样的偏离很难给发达国家提供全球治理改革的内在动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非常小,发达国家全球领导力与治理力的效能低下及其国内政治基础不强,才是制约当下全球治理的最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我们还要看到,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摩擦,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成本负担。全球的生产体系,由于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规则和运作流程,一旦被打破,那么调整的成本是巨大的,而重中之重的影响,是信心受挫,这甚至是难以估量的。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完整提出了“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内涵,其中共建“一带一路”,令世人瞩目。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从宏观到微观,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一带一路”成功案例的研究,及时总结出新的理念,建构新的理论,回答实践中的新问题。



(作者为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