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聪:大国竞争下中东局势新变化与中国—中东合作
2022年10月24日  |  来源:当代世界  |  阅读量:5295

一、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及其在中东的新动向

美国是新一轮大国战略竞争的始作俑者。冷战后,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奉行“新干涉主义”,不断推动北约东扩,这背后不仅是其长期奉行的霸权主义思维,而且是对绝对安全的追求,实质是维护其全球霸权利益和单极秩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国把伊斯兰世界视为主要威胁,这反映在美国2002年、2006年、2010年和2015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和美国综合实力的相对衰落,美国的绝对霸权地位日渐下降,美国由此产生战略焦虑和恐慌,并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战略对手和敌人。2017年12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公布了其任内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公开将中国、俄罗斯确定为战略竞争对手。此后,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逐渐成形,中国与俄罗斯成为其主要目标。

中东地区并不是当前大国竞争的主战场。美国推行的大国竞争战略重心在亚太和欧洲,进而扩展至中东地区。俄乌冲突后,美国重新评估中东地区的战略价值,并加大在中东地区的布局。第一,调整中东政策,以配合其全球大国竞争战略。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的同时重塑军事威慑能力,打压伊朗、叙利亚等亲俄反美国家;巩固与传统盟友以色列、沙特、埃及、阿联酋、约旦等国的关系,加强双边政治、外交和经济联系;打造亲美的小多边机制,如“内盖夫论坛”(包括美国、以色列、巴林、埃及、阿联酋、摩洛哥)和中东版的“四国机制”(包括美国、以色列、阿联酋和印度)。第二,蓄意破坏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经济合作,对冲中国在中东的经济优势。美国威逼利诱以色列、阿联酋等传统盟友调整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尤其是在高科技、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港口等领域,破坏它们与中国的互利合作关系。同时,美国加强与伊拉克、以色列、沙特等部分中东国家的经济关系,企图抵消中国在这些国家的经济优势。第三,利用在中东地区的软实力优势,抹黑中国与俄罗斯的形象,破坏中东国家与中俄合作的民意基础。美国利用其所能利用的一切与新疆相关的议题,极力离间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友好关系。同样,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在中东大肆渲染“俄罗斯侵略论”,争夺舆论优势。


2022年7月16日,沙特吉达,6个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以及美国、埃及、约旦、伊拉克领导人参加“安全与发展”峰会。(澎湃影像/IC photo图片)


实际上,美国奉行大国竞争战略,不择手段制造矛盾、挑起纷争,其目的是削弱竞争对手,维护其世界霸权。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具有很大的强制性、胁迫性、破坏性,导致冲突迭起,全球性问题持续恶化,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和不确定性。一方面,大国战略竞争加剧了世界的对抗。可以说,美国全面推进大国竞争战略,导致全球安全治理从合作转向对抗,2020年围绕新冠病毒的严重分歧、2022年俄乌兵戎相见都见证了这一深刻变化过程。另一方面,大国战略竞争削弱了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问题的能力。2022年2月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人类安全报告》,指出人们的安全感降至历史低位。9月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主题为“不确定的时代,不稳定的生活,在转型世界中塑造我们的未来”的《2021/2022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多重危机正在阻碍人类发展,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连续下降,绝大多数国家的人类发展水平正在倒退。9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大会议上警告,世界正面临巨大危险的时刻,并列举了“气候冲突与灾难”“不信任与分裂”“贫穷、不平等和歧视”等诸多挑战。可见,美国发起的大国竞争正在将世界拖入“丛林时代”的危险境地。


二、大国竞争下中东局势的新变化

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是大国竞争的舞台,这里曾是人类文明的“高地”,却因外部干涉、战乱频繁,成为全球安全的“洼地”。理解中东局势,简单说有三个层次:国家层次、地区国家间关系层次、域外大国与中东关系层次。这三者彼此互动,共同塑造中东格局,影响中东局势演变。当前,在大国竞争背景下,中东局势呈现新变化,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大国对中东战略重视程度提高,对中东争夺加剧,中东作为全球战略竞争“中间地带”的地位更加凸显。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俄乌冲突加剧了俄罗斯与欧美的阵营化、两极化、对抗化倾向,而中东国家在俄乌冲突中整体上表现出中立立场,再加上中东能源地位凸显,其已成为双方战略博弈的重要“中间地带”。

大国在中东加快政策调整步伐,以策应其全球战略。美国、欧洲、俄罗斯、印度等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力量对中东地区的关注度都在上升。美国重新校准中东政策,利用盟友、小多边、军事经济外交多种手段,试图发挥自身优势,维持其在中东的影响力,这也是拜登2022年7月访问中东的大背景。与此同时,俄罗斯积极寻求在中东的战略“突围”,打破欧美围堵。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022年6月在利雅得与海合会国家外长级官员举行集体会见。7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德黑兰与土耳其和伊朗领导人会晤。欧洲国家明显增强了对中东地区的战略重视,尤其是对中东能源出口国和土耳其的重视。2022年5月,欧盟提出“与海湾地区的战略伙伴关系”概念,拟加强与海湾国家在经济、能源、安全、援助、人文和制度六大领域合作,并增进与黑海沿岸重要安全行为体土耳其的沟通。9月下旬,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三国,旨在巩固和扩大能源伙伴关系,期望能缓解当前德国面临严峻的能源短缺困局。此外,印度借助“中东四方机制”,深度参与中东事务。日本在中东的核心利益是保障原油供应安全和展现政治大国抱负,拉拢中东国家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大国博弈中,美国拉拢欧洲、印度、日本等,公开阻扰中国、俄罗斯与中东之间合作的意图愈发明显。

2022年9月15日,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伊朗总统莱希举行会晤。(澎湃影像/IC photo图片)


第二,中东国家实力进一步分化,地区强国的战略空间增多,自主性、选择性和灵活性增大。在大国竞争背景下,不同中东国家的实力此消彼长,地区国家“两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得益于国际油价走高和欧盟天然气缺口扩大,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前景被看好,在地区格局中愈发占据有利位置;相反,也门、叙利亚、黎巴嫩等“脆弱国家”的发展困境则更加难以纾解。而当前世界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令部分地区国家脆弱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可能导致政局动荡、极端思潮蔓延和恐怖主义组织威胁上升。从整体上看,中东国家正经历漫长的转型期,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成为首要关注目标。因此,大国竞争、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引发的粮食危机和通胀压力,促使地区国家更加关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在此背景下,中东多数国家坚持在大国之间两面下注或多面下注,确保战略自主性。当前,域外各方有求于海湾地区,海湾国家更加自信,逐渐从战略被动转向战略主动,在与大国周旋时更为从容。当然,对于地区强国的战略自主性不能过分夸大,这种战略自主是相对而言,仍存在局限性,并没有完全摆脱域外大国的控制和影响。其中,海湾国家更是展现了多重属性和多面孔特征,既保守又开放,既传统又现代。多数海湾国家在转型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安全领域仍依赖美国,在经济领域仍倚重油气“地租经济”。

第三,地区国家关系逐渐改善,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次区域整合以及小多边和“灵活多边”正在塑造中东格局和秩序。中东地区国家间关系出现缓和趋势,展现出近10年较为明显的和解姿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耳其领导的穆兄会阵营与沙特、埃及、阿联酋、以色列等反穆兄会阵营之间的缓和;二是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摩洛哥、苏丹等阿拉伯国家的和解进程加速;三是沙特等逊尼派联盟与伊朗领导的什叶派集团之间的冲突更加可控。俄乌冲突以来,中东国家对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的不信任感加剧,降低了对美国的安全依赖意愿,客观上也加速了地区主要国家间的关系缓和,表现在土耳其与沙特、阿联酋的高层互访,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访问土耳其,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宣布对沙特联军单方面停火,埃及、阿联酋、以色列举行三方会谈等。

然而,中东地区大国间的敌对紧张并未根本解决,只是从对抗转向竞合,其中,以色列和伊朗仍剑拔弩张,以色列还积极游说美国,拉拢沙特等国,谋求建立反伊军事集团。同时,海湾安全危机尽管趋于缓和,但安全困境还没有彻底改变。此外,“伊斯兰国”武装组织虽遭遇重创,但仍频频发动袭击,制造恐怖事件,损害地区稳定。


三、大国竞争下中国与中东合作的路径

在大国竞争加剧、中东战略格局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全球层面看,中东国家的战略自主性增大是重要机遇,但美欧拉拢中东国家和大国在中东地区激烈竞争对中国构成挑战;从地区层面看,中东国家间关系整体缓和对中国是利好,但这种缓和态势能否持久仍存在不确定性;从国家层面看,中东国家普遍寻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中国有利,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民心相通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在大国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应坚持守正创新,在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安全互助方面开拓新的合作路径。

第一,以元首外交为引领,深化政治互信,进一步夯实中国与中东国家战略友好合作基础。一是以元首外交为引领,深化双方政治合作。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政治交往具有全方位、立体化、宽领域的特征,其中首脑外交的引领作用尤为显著。202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元首互动频繁。2022年2月,埃及、阿联酋、卡塔尔三国领导人来华共襄北京冬奥盛举。习近平主席多次与中东国家领导人会面交谈、电话沟通和互致贺电,引领双方友好关系行稳致远。二是深化战略互信,加强对彼此核心利益的支持。中国已与20多个中东国家中的15个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显示出双方对深化彼此关系的高度重视。随着美国在中东国家信誉度进一步下降,中东国家战略自主性不断增强,它们对中国的关注度和合作度显著提高。中国与中东国家有着更多的意愿、更大的空间、更强的动力深化战略合作,重点是彼此加强在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的相互支持。三是加强交流互鉴,引领人类文明转型进程。人类文明发展处在十字路口,西方主导的现代化模式弊端愈发凸显。中华文明和中东地区文明有着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共同价值理念和智慧,包括尊重自然、生命至上、重视集体、包容他人等。双方可以加强交流,互学互鉴,共同发挥在世界文明转型和塑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捍卫世界文明的平等性和多样性。

2021年12月17日,宇通卡塔尔电动车批量发车仪式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新华社图片)


第二,以创新为引领,强化“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的双引擎功能,提升中国与中东国家经济合作水平。发展是破解中东难题的总钥匙。中东国家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第一大原油供应地和重要的工程承包市场,中国已成为中东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重要的能源出口市场。2021年,中国保持中东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同中东国家贸易额近4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5.7%。中埃泰达产业园区、以色列海法新港项目、土耳其安卡拉光伏产业园等“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平稳推进,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阿联酋哈斯彦清洁煤电站等如期完工。

中国与中东国家应主动作为,推动创新合作和发展,提升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水平。一是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东国家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巩固双方传统的能源、制造业、农产品等领域的经贸合作,拓展在人工智能、5G技术、粮食安全、绿色能源、物流和智能供应链、现代金融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二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国与中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合作,中国企业可在中东地区开展产业投资活动,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从依赖货物贸易向出口与产能合作“双轮驱动”转变。三是在全球发展倡议引领下,提升对“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总钥匙”的认同度,积极推动中海自贸区谈判取得进展,推动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建立自贸协定,充分利用中东国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辐射力,积极通过“金砖+”等合作方式,拓展与中东国家相关的第三方合作,携手为中东地区和世界发展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积极回应安全关切,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提升中国与中东国家安全合作水平。一是主动为推进中东安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开罗阿拉伯联盟总部讲话时指出,“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我们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近年来,中国先后提出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五点倡议、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四点主张、落实巴以“两国方案”三点思路和“两个支持”等系列理念,深得中东国家的认可。二是做促进中东安全的行动派,积极推动中东地区的和平和安全。例如,中国2006年以来已累计向黎巴嫩派出维和官兵7000余人次,先后探查清排近200万平方米疑似雷区和1.5万余米巡逻道路,发现和排除各类地雷及爆炸物1万余枚,创下了质量最高、成本最低、零伤亡率的国际扫雷之最,被联黎部队司令称赞为“最出色的维和部队”。2015年3月,也门安全局势恶化,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赶赴也门亚丁湾海域港口,安全撤离621名中国公民和279名来自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新加坡、意大利、波兰、德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15个国家的公民。三是加强安全合作,携手应对安全威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和中东国家守望相助,从派出医疗队、援助大批医疗物资、建立新冠肺炎检测中心,到之后在阿联酋、埃及、阿尔及利亚设立疫苗生产线,这些行动谱写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命运与共的新篇章。双方加强联合反恐训练,交流反恐情报,联合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双方还签署了《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在数字安全领域的合作走在世界前列。2019年11月和2022年9月先后两次在北京举办中东安全论坛,中东国家政要和专家高度评价中国对推进中东地区安全和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四、结语

当前,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和地区冲突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战略竞争日趋激烈,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大国竞争一直是中东地区的常态。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出于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的考虑,重新调整了中东政策,强化在中东地区的大国竞争,但是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博弈态势正从控制中东地区逐渐转向争取中东国家,这反映了中东地区力量格局的新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东国家战略自主性增强,加大了对地区问题乃至国际事务的参与度,以自主求安全、以团结谋发展、以合作促复兴的诉求空前强烈,中东地区大国间关系出现了缓和势头,这为中东地区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然而,中东国家战略自主性上升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大国主导中东的局面,中东地区发展和安全问题尖锐复杂,热点问题盘根错节,地区局势走向仍充满变数。

面对中东局势的新变化,中国和中东国家需要深化战略合作,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相互支持捍卫各自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和稳定。中国始终坚定支持中东国家团结协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支持中东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今年即将召开中阿峰会,将是中国与中东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双方应抓住历史机遇,推动中国和中东国家关系跨入新阶段,携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平台编辑 | 田贺

分类: 西亚中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