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机遇期还存在吗?在复旦举行的这个“一带一路”论坛上,郑必坚等大咖给出了答案
2018年10月15日  |  来源:上观新闻  |  阅读量:5697

 
        “吸引力”和“忍耐力”相结合,带来的就是中国持久发展最大的机遇。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10月14日,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新实践·新理念”。百余位来自国内外政、商、学界的各界人士汇聚主论坛和12场分论坛,共同探讨“一带一路”新实践和新发展。

 

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与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辞。

 

        郭业洲在致辞中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举办这一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顺应了世界形势发展的大方向和全球治理变革的大趋势。在未来的合作中,要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完善这两个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更好地实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他强调,我们应遵循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的思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沿线相关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摆脱贫困,不断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为全球问题提供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努力开辟全球治理的新途径;应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合作伙伴国继续深化政策沟通和发展战略的对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塑造主体多元、活力充沛的治理模式,最大程度地凝聚全球治理新动力;应鼓励合作伙伴国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根据自身的经济基础和自然禀赋,探索创新性的合作方案,构建开放、包容、灵活、务实的合作机制;应传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全球治理的新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他表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致力于为“一带一路”凝聚国际共识,提供智力支持,希望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同行智库的交流合作。 

        焦扬在致辞中向出席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为论坛举办提供指导帮助和大力支持的各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成立一年来,不断汇集优质学科资源,开展全面系统研究,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合力,以教育沟通民心,不断拓展人文交流合作,搭建互动共融平台,在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方面开展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她强调,复旦大学将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建设好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等重点智库,做大做强“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这一品牌,不断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的能级。面向实践、面向需求,进一步推进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以更高标准不断提升理论研究的深度;充分发挥人文社科的学科优势、理工医科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优势,立足智库合作联盟的大平台,强化数字服务这一特色,以更强合力不断提升智库建设的高度;着力发掘和培养一批专门人才,持续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留学项目,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和研究员队伍建设,以更实举措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厚度;以更大决心不断提升人文交流的广度,丰富民间交往渠道,用学术语言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汇聚更多国际关系正能量,共同构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共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常务副校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以《“一带一路”和中国新机遇》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从“中美关系和中国新机遇” “‘一带一路’和中国新开放战略” “‘一带一路’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三个方面深刻论述了中国在新形势下的历史机遇。

 

        面对有人提出中国战略机遇期是否依然存在的疑问,他指出,“一带一路”就是市场,是通过国际合作、共建共享,把世界经济推向更高方向、更新阶段的大市场。“市场就是机遇,大市场就是大机遇,新市场就是新机遇。”他强调,我们有建立在“大市场”基础上的人类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全新国际关系理念,由此而形成的“吸引力”是一种克“难”制胜的战斗力;我们也有在“彼强我弱”态势下能够“熬得过”的“持久战”传统,由此而形成的“忍耐力”是又一种克“难”制胜的战斗力。“吸引力”和“忍耐力”相结合,带来的就是中国持久发展最大的机遇。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国家开发银行行务委员郭濂,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金鑫,非洲发展银行前行长Donald Kaberuka,匈牙利中央银行前执行董事Csizmadia Norbert,哈萨克斯坦总统图书馆战略研究与预测局局长Maigeldinov Kazbek也分别作了主旨演讲,从不同角度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并从中国发展大局与世界发展大局两个维度上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前景。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副校长陈志敏分别主持开幕式与主旨演讲。 

        论坛上,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发布了《“一带一路”年度发展报告》。 

        该报告包括一个总报告与十个分报告,具体涵盖综括、领域与地区三大板块,在高度总结“一带一路”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一带一路”进一步发展的各种条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的转变路径。据介绍,该报告将以年度报告的形式逐年发布,跟踪研究“一带一路”的最新进展,在大量采用国内外统计数据、总结一线报道以及调研组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形成扎实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学术理论体系与“一带一路”案例分析相结合,开创“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范式。 

“通过举办论坛,我们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以来的成就以及未来发展道路进行学术上的总结与探讨。”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表示,“希望论坛能为高度关注‘一带一路’的国际各个方面解疑答惑,也由此检验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成立一周年的成果。” 

        本届论坛由复旦大学与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联合主办,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与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并由瑞安集团上海管理公司提供支持。除了专家学者,此次论坛还有来自25个国家的40余位国际友人参与研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