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晓理:意大利为西方做了个榜样,而且是好榜样
2019年04月24日  |  来源: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  阅读量:3501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前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4月22日在金砖智库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一带一路’北京合作论坛”上发表演讲,全文如下: 


上个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欧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国与意大利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意大利也因此成为首个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七国集团成员。为此,我要为意大利点赞!

为什么要点赞?

意大利做了个榜样,而且是好榜样。这几年,尤其在我还在具体从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时,接触过许多国家的人士,有发达国家的,也有发展中国家的,其中不乏政府高官。他们都表达出了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高度热情。

这几年,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中来了。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发达国家没有迈出这一步。这次,意大利顶着压力勇敢地迈出去了,成为G7国家中第一个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有朋友说这具有“里程碑”意义,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我认同这一点。

中国有一个很有名的人,叫雷锋,做了许多好事。他死后,中国的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来有音乐家写了一首歌,叫“学习雷锋好榜样”。意大利也勇敢地做了件好事,估计也会有人要向他们学习的。因此,值得为他们点赞。

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意大利的政治家是有眼光、有格局的。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借用了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从表象上看,丝绸之路是贸易之路,但实质上是东西方不同民族、不同人民、不同文化交流的统称,是文明交流之路。它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地区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成为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东西方交流合作的友好象征,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和意大利,一个在欧亚大陆的东端,一个在西端。历史上就是古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中国的西安,也就是习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时说的“我的故乡”,有一个由民间企业组织起来的机构,叫陕西丝路企业发展促进会。他们搞了个论坛,我向他们建议,论坛名称就叫“长安与罗马的对话”。因为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罗马是终点,两者的对话是两个城市的对话,两个国家的对话,更是两种文明的对话。

我们的先人们怀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开拓出了古丝绸之路,为人类的文明交流、繁荣进步做出了贡献。

今天习主席借用丝绸之路这一极具包容性的历史符号,提出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呼吁各国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必将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的贡献。

这一倡议因其平等包容的外在特征和契合当今世界实际的内在特点,体现了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利益,反映了大多数国家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因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和积极支持。

这次,意大利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备忘录,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增添了新力量。我也认为,在这一点上意大利的政治家是务实的、智慧的。

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既有历史的溯源,也有现实的考量。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当今世界经济陷入低增长陷阱。其中,欧洲经济复苏整体乏力,意大利更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持续时间最长也是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10年内曾3次出现负增长)。如何恢复经济的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走出长期的政局动荡,是政治家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几年,“一带一路”建设实践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同为南欧国家的希腊、葡萄牙等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案例,使意大利看到了希望。这也是一种榜样的力量。正像意大利总理孔特在一个外交政策研讨会上表示的“意大利愿意加入共建一带一路,这将为意大利带来新的机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过“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为意大利提供了增加对外经贸往来等多种机遇”。

中国是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意大利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意之间在许多领域高度互补,存在合作的广阔空间。正因为此,意大利做出了理性务实的战略选择。正如意大利《晚邮报》刊文指出的那样,意大利将从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获得重要回报,意大利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将受益。当然,中国也将在与意大利的合作中获益。这是一双赢的结果。

已故意大利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罗·奇波拉在其著作《愚蠢的基本定律》中将人分为四类:废物、智者、強盗和蠢人。废物在对他人的行为中,自己不得到好处,把好处都给了别人(卡罗教授把这类人叫做废物,似有不妥);智者是让自己和别人都得到好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双赢);強盗是自己得到好处,别人付出代价(损人利己、强取豪夺);蠢人是不让别人得好处,自己也没有好处,甚至还有损失(损人不利己,自己害自己)

四类人中,智者最有理性,于社会有益无害。废物虽然理性不足,但于人无害,所以人们一股把它看成“好人”。強盗害人,但不会不顾及自己的利益,所以还算有点理性。蠢人不仅害人,而且无理性,即使害人对他自己没有好处,他也还是会害人。这种人是最危险的一类人。

由此看出,造成双赢的行为是智慧,而造成双输的行为是愚蠢。中意备忘录的签署是智慧的。与过去相比,人类毕竟进步了。当今世界明火执仗的强盗还是少了,但也还有。但损人不利己的蠢人倒是常见。所以我要呼吁,我们都要做智者!

我还想表达的一点是,欧洲是当今世界重要的一极,应该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为什么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呢?应该走自己的路,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们乐意看到一个团结、繁荣的欧洲。一个团结、繁荣的欧洲将会为当今不稳定的世界增加稳定的力量。中欧在深化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方面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在维护多边主义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方面拥有共同立场,在完善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方面拥有共同目标。中欧应该加强战略互信,致力于深化伙伴合作,致力于完善全球治理,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为充满变数的世界注入稳定性、确定性和可预期性。

令人欣慰的是,十天前中欧签署了一份内容丰富、成果丰硕的《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明确了中欧下一阶段共同努力的方向。这是一份双方合作的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明确,中欧将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对接,加强在中欧互联互通平台框架下合作,共同提高亚欧互联互通可持续性和兼容性。这是一份智慧的文件,声明的签署也必将是双赢且意义重大的一步。

一周前,巴黎圣母院突遭烈火呑噬,800多年历史古迹被焚毁,人类文明杰出瑰宝成残骸,全球痛惜。巴黎圣母院大火是法国的损失,是欧洲的损失,也是全人类的损失。动荡的欧洲将是我们共同的命运之殇。

习近平主席说,“不能独善其身,而应该兼济天下,因为幸福不应该是一个独立单元的享受,而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感受”“我们主张包容,反对大小通吃、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自己发展得好、生活得舒适,也应该让别人同样发展得好、生活得舒适”。

最后,我想用英国诗人约䎐·多恩的一首诗《丧钟为谁而鸣》作为结尾。“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如果有一块陆地被海水冲去,欧洲就会失去一角。这如同一个山岬,也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无论谁死了,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 作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司长,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司巡视员,“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本文来自《观中国》,转载仅用于学术研究与人文交流若有异议请及时告知,以便做适当处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