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心伯:中方为下阶段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提出“路线图”
2022年07月13日  |  来源:深海游  |  阅读量:2383

当地时间7月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后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晤。据新华社报道,中美双方都认为,此次对话是实质性的,也具有建设性,有助于增进彼此相互了解,减少误解误判,并为两国未来高层交往积累了条件。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会晤,中方进一步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症结所在,并为下一阶段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提出了一份“路线图”。

中方四份清单值得关注‍

这是中美外长今年的首次面对面会晤。会晤中,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坦诚和长时间沟通。

王毅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晤。图源:外交部网站

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看来,本次会晤有这几个细节值得关注:一是会晤前两人对双边关系的表态较为正面,双方都期待通过这次对话来改善双边关系;二是两人在会晤时不仅握手,还摘下了口罩,给人一种坦诚相见的感觉;三是本次会晤双方谈得充分、到位,议题广泛,这表明这是一次实质性的对话。

“要求美纠正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中方重点关切的涉华法案清单、中美8个领域合作清单,希望美方切实认真对待。”吴心伯认为,中方的主要关切点是中方向美方提出的四份清单。

“前两份清单是去年7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访问天津时中方向美方提出。但对于这些中方关切的问题,美方采取行动解决的并不多,这次中方有必要把清单再提一遍。”吴心伯说,“后两份清单则是此次会晤新增的。就涉华法案清单而言,眼下美国国会反华法案越来越多,一些落实到政策层面,对中国国家利益造成了很大损害,也冲击了中美关系。过去美国往往根据自身需要来设定与中方合作的议程。这次,中国则根据中方需要对美提出了中美8个领域合作清单。这是一个新的关注点。”

吴心伯表示,总体而言,四份清单都反映了当下中方在处理对美关系中的重要利益和关切,其中既有斗争又有合作。

抓住美对华政策核心问题

会晤中,王毅强调,美国正患上越来越严重的“中国恐惧症”。如果任由这种“威胁膨胀”发展下去,美国对华政策将是一条走不出去的死胡同。

“美国总统拜登执政以来,中方一直在向美方发出这样的警告。但事实上,到现在为止,美国对华政策中的问题依然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更加强化,所以中方要不断提醒美方。”吴心伯认为,拜登上台一年多来,由于美国对中国,以及对中美关系的基本认知和判断存在严重问题,美国对华政策也因此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这次会晤,中方抓住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问题。

会晤现场。图源:外交部网站

会晤中,“护栏”成为关键词之一。王毅强调,美方要给中美关系加装“护栏”,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才是两国最可靠的“防护”。

吴心伯表示,正如王毅所说,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基石,若履行好,就是中美关系最好的“护栏”。但中美对“护栏”的理解却不在一个层次上。美方所指的“护栏”是战术层面的,而中方所指的“护栏”则是政治和战略层面的,即双方需要关注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平等对待对方,遵守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

为关系改善提出“路线图”

会晤中,布林肯介绍了美方的对华政策。双方还就对等互惠推动中美联合工作组磋商取得更多成果达成共识,并同意相互为双方外交领事人员履职创造更好条件,重启人文议题交流磋商。

在吴心伯看来,美方的主要关切还是以乌克兰问题、朝鲜半岛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等多边问题为主。美国目前对改善中美双边关系兴趣不大。就双边层面而言,美国还是会在新疆、香港和台湾问题上对中国施压。但会晤中,双方就经贸、人文领域的交流磋商达成共识,对中美关系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

王毅同布林肯交谈。图源:外交部网站

吴心伯认为,本次会晤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中方进一步指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症结所在,即对于美国的世界观、中国观、对华政策观存在的问题,还要继续提醒。

其次,拜登执政一年多,在对华政策上只说不做,中方通过向美提出四份清单的方式推着美国往前走,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改善双边关系。接下来,要看美方会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回应中方提议,以此来测试美方诚意。可以说,本次会晤,为下一阶段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提出了一份“路线图”。

吴心伯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中美高层互动明显增加,表明双方意识到加强沟通的重要性。前段时间,拜登接连访问亚欧,美国优先布局其与盟友的关系,试图对中国形成外部压力,以达到其所谓的“塑造中国外部环境”的目的,而后考虑与中国打交道。

“总体而言,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其对华战略重点在于多边、而非双边。”吴心伯认为,“接下来,中美互动或会加快,但美国对华的基本认知与思路没有变化,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分类: 全球治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