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欧亚新秩序(三卷本,2018年12月第1版)
2018年12月24日  |  来源:中国社科出版社  |  阅读量:7997

冯玉军

作者简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中俄友协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俄罗斯欧亚问题、上海合作组织、大国关系、国际能源安全与外交、中国周边安全以及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撰写有大量有关上述问题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多次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项目研究。主要著作有:《俄罗斯外交决策机制》、《俄罗斯国家安全决策机制》、《俄罗斯发展前景与中俄关系走向》、《俄罗斯外交思想库》、《俄罗斯中亚油气政治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新安全观与新机制》、《百年中俄关系》等;主要译作有:《俄罗斯战略:总统的议事日程》、《当代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等。

内容简介:《欧亚新秩序》是一部由《俄罗斯转型: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俄罗斯转型:对外政策与中俄关系》《欧亚转型:地缘政治与能源安全》组成,系统研究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欧亚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对外关系与安全战略转型的三卷本学术著作。是迄今为止国内由单一作者对俄罗斯——欧亚国家转型进行全方位深入研究的唯一专著。其突出特点在于:

一是系统性。一方面,该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苏联的主要继承国俄罗斯,也包括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等其他原苏联国家,囊括了“后苏联空间”或者说“大欧亚”地区的主要国际关系主体,弥补了国内欧亚学界俄罗斯、中亚、高加索研究相互割裂、关联性不强的弱点,体现了俄罗斯——欧亚问题研究的整体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该书的研究领域涉及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反恐、对外政策、安全战略、地缘政治、能源安全等多个议题,是一部以跨学科方法研究俄罗斯——欧亚国家转型的系统性、原创性著作。

二是连续性。国内的俄罗斯——欧亚问题研究著作多为时限为三、五年至多十几年的断代作品,大多只关注俄罗斯——欧亚国家较短时期的变化,时效性有余、连续性不足。而本书从苏联末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直写到特朗普上台后的俄美关系走向和普京2018年竞选连任后的俄罗斯发展走向,可以说是对俄罗斯——欧亚国家近30年历史发展的全面跟踪、回顾与总结,从中可以清晰地把握俄罗斯——欧亚国家发展兴衰起伏、相互关系及对外政策曲折变化的历史主线。

三是学术性。本书没有采用国内俄罗斯——欧亚问题研究传统的叙事性描述和文本解读方法,而是将研究客体放在由历史发展、国际比较、中国国家利益三维坐标构成的立体空间中加以审视,在现实中回顾历史、从历史中展望未来,力求以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国别地区研究,充分体现国际问题研究的战略高度、理论深度、视野广度和历史厚度,力避就事论事、力避思维僵化、力避鼠目寸光。

四是权威性。作者以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结合的战略视野、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相融会的科学方法、近 30 年对俄苏问题跟踪研究的体验和感悟,对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欧亚国家的社会转型及对外政策变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俄罗斯与西方的文明差异,俄罗斯转型过程中的身份认同,普京的治国理念、政策与手法,乌克兰问题的国际战略效应,世界新能源革命对俄罗斯及欧亚国家能源政策的影响,中俄关系中的中国国家利益等进行了深入解读,观点理性客观、论证扎实有力。

五是实用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的社会发展就与苏俄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曾经何时,中国几乎全盘接受了苏联的体制,“苏联老大哥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40 年前,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进程。而邓小平曾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去苏联化”。近30年来,俄罗斯——欧亚国家的社会转型经历了曲折变化的进程,时至今日,这一进程仍未终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对俄罗斯——欧亚国家转型的深入剖析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对中国实现两个“百年梦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六是通俗性。本书文风朴实简约,不虚张声势、不哗众取宠、不伪造概念、不套话连篇,力求由表及里、娓娓道来,用平实、准确、易懂而又具有吸引力的语言,为读者呈现出俄罗斯——欧亚国家近30年国家转型和社会变迁波澜壮阔的画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