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要创新体制机制,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要更好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公共外交大发展时代,全方位、多层次、生动立体化展现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不仅是国家相关部门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职责所在,也是民间社会各界各领域组织机构及杰出人士应当有所作为的方向。今年是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中美体育外交下“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佳话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今天我们正确把握和发展中美关系也有积极而丰富的启示。
随着各界各领域社会组织及个人等非国家主体力量发展,以及国际交流能够更加便捷频繁进行,除体育外交外,在智库外交、媒体外交、企业外交、旅游外交、留学生外交、慈善外交、城市外交、科技外交、环境外交、经济外交等领域,民间社会都大有可为。
从基本信息交流、友好互访、项目合作、联合研究等,到通过在中国举办国际化研讨会、论坛、辩论等,与国际友人进行公开交流并邀请其实地参观走访,一次次具体入微的亲身体验或许是破除诸多污名化中国迷思的不二法门。通过和平理性的对话交流和真实友好的现实接触,交流各方可秉持求同存异基本原则增进相互理解和互信,并适机开展合作互助。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智库发挥独特优势,在国际交流和国际对话中不断创新模式,探索中国叙事新方式和新的中外沟通方式。2020年以来,全球化智库(CCG)打造了“CCG Dialogue”(CCG名家对话)这一与美欧在国际关系、全球治理等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意见领袖和前政要等国际大咖深度对话的直播品牌。
2021年3月至5月,为在国际增添有影响力的理性声音,全球化智库(CCG)与美欧意见领袖开展了八场“CCG名家对话”系列视频对话直播,先后与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中心院长克里·布朗,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哈佛大学教授、“软实力”提出者约瑟夫·奈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就全球化新趋势及全球治理、中美及中欧关系走向等国际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坦诚、富有建设性的对话,为中国民间外交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
其间,CCG主动设置议题并引导对话方向,积极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且保持谦逊风格、尊重对方理性表达和沟通、坚持求同存异,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且希望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中国形象。对话在中英文多平台同步直播,国际上包括政策制定者和民众在内诸多人士可实时收看。据统计,每场直播观看量均达百万级别,而且多位美欧极具影响力意见领袖相继发声产生了连锁反应,其观点不断被中外媒体引用和转述,体现了中国社会智库所发挥的独特积极作用。
民间外交天然具有亲和优势,是我国发展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璀璨绵延的历史文化传统、艰苦奋斗下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以及新时代蓬勃开放的发展势头,赋予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坚实底气和深度自信。我们有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丰富的国际化人才,新媒体时代也有越来越多个人能够通过网络被世界各地朋友所认识,并成为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软实力的增强及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或许不像经济、科技等硬实力那样便于直观地看到效果,但软实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化对外开放发展及发挥中国对于完善全球治理的积极作用,都有利于塑造一个真实可亲又可信可敬、并得到世界更多人民认可和支持的“中国形象”。通过大力发展民间外交,具体真实又互亲互信的国际友人会越来越多,国际上那些漠视中国发展、诋毁污蔑中国形象的声音,必将越来越没有市场。
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政策支持、体制机制改革激励及各界各领域人士共同努力下,中国公共外交,包括民间外交必将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本文为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应邀为《北京青年报》撰写的专栏文章,刊发于2021年6月13日。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