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开幕报告会举行
2021年05月22日  |  来源:复旦大学  |  阅读量:4067

5月18日,由复旦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复旦大学2021智库周系列活动暨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开幕报告会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奥斯陆大学校长斯万·斯杜伦(Svein Stølen)在线出席会议并致辞,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主持开幕式。

许宁生指出,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增进复旦大学与奥斯陆大学的友好合作关系。双方都有责任建立面对未来的共识,积极发展富有创造力的研究网络以应对复杂的挑战。坚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相互信任,协同努力,相信双方将共同为人类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丰硕成果。

斯杜伦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标志着奥斯陆大学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的启动,也是两校25年来长期友好合作的硕果。奥斯陆大学一直致力于广泛的国际合作,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这种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他期待看到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的未来发展,也期待双方的专家学者进行更富有成效的学术和科研合作。

开幕式后,以气候变化、大脑健康以及文学与未来想象为主题的三场报告会分别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奥斯陆大学、耶鲁大学、隆德大学等高校的近30位学者和专家针对上述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

哪些能源措施有助于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能源转型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潜在的负面影响?城市在处理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奥斯陆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维比约·巴肯(Vebjørn Bakken),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汤绪,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王琳,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力波等围绕“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专题研讨。

大脑疾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研究中一个关键挑战。在“关注大脑失调”专题报告会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奥斯陆大学挪威精神障碍研究中心主任奥勒·安德烈亚森(Ole Andreassen)、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等分析了大脑成像等方面的技术突破,探索了中挪两国在脑健康研究领域的合作前景,希望提升人们对大脑相关特征和疾病的理解,从而为推进脑部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对未来的共同焦虑,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秩序、颠覆性技术的传播、公共卫生紧急情况等背景下,小说对未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文学与未来想象”专题报告会上,奥斯陆大学文化研究与东方语言系系主任鲁纳·斯瓦维鲁德(Rune Svarverud),奥斯陆大学“共同未来”(co-futures)研究项目主任波迪萨特瓦·查托帕答雅(Bodhisattva Chattopadhyay),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严锋,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等就“小说如何能帮助我们影响和分享未来”“我们如何通过小说来追求更多样的、而非单一线性的未来”等问题进行交流,提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见解。

三场报告会结束后,奥斯陆大学副校长、中心共同理事长贺美德(Mette Halskov Hansen)进行了总结发言。她感谢参与和组织此次开幕报告会的嘉宾和工作人员,她表示,此次会议议题聚焦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充分展现了双方学者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中心未来也将鼓励更多跨学科、跨文化的多元研究与交流合作。

复旦大学与奥斯陆大学于今年2月26日签署共建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中心位于挪威奥斯陆大学,是促进中国与欧洲学术合作与知识分享的重要桥梁和海外平台。未来,双方将通过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这一平台,持续推进两校乃至中国与欧洲在环境、健康、治理、跨国研究等多领域、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分类: 人文交流 202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