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俄罗斯加紧布局氢能发展
2021年01月15日  |  来源:《世界知识》2021年第1期  |  阅读量:3118

随着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陆续出台,特别是中日韩和欧洲多国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氢——未来的绿色燃料,正在受到各国追捧。进入2020年以来,全球宣布了总额超过1500亿美元的绿氢项目。欧洲氢能组织预测,全球氢工业到2050年的年营业额将达7000亿美元。俄罗斯财政部估算,届时全球氢能年消费量将达1.5亿~1.6亿吨。

为应对脱碳带来的能源转型,各大油气出口国陆续制定发展氢能生产和出口的政策。以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命脉和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俄罗斯,也加紧布局氢能产业发展,试图以此应对能源转型带来的多重挑战、避免重蹈忽视“页岩革命”的覆辙、抓住新一轮能源产业变革的先机,力争在油气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捍卫其全球主要能源出口国的地位。

2020年6月,俄政府发布《2035年能源战略》,提出将氢能作为“资源创新型发展”的重点方向,提出氢能出口到2024年达20万吨、2035年200万吨的目标。7月,俄能源部出台《氢能行业发展规划》,提出俄将主要遵循利用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甲烷制氢的基本思路。天然气制氢成本低廉,仅相当于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而制取绿氢成本的1/4甚至1/5。

2020年9月,俄能源部公布《2020~2024年俄罗斯氢能发展路线图》草案,计划到2024年建成由传统能源企业主导的氢能全产业链。在制造领域,重点倾向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备的蓝氢和通过核电水解得到的黄氢,而非绿氢。除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公司)外,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和诺瓦泰克公司也将启动制氢项目。在应用环节,俄气公司将从2021年开始建造并测试以天然气制氢为动力的涡轮机,2024年开始生产氢气并研究氢气作为燃料的不同应用。俄罗斯原子能集团将负责氢动力载人火车试点项目,最早将于2024年开始进行测试。在运输环节,俄计划采用天然气管网掺氢、改造现有天然气管道等方式建立氢气管网。尤其是要借助“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对欧洲输氢,以提高管道的盈利能力。俄气公司估算,通过该管道输氢,最高可达其设计输气量的70%。在出口环节,欧洲一直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市场,欧盟能源转型使俄对氢能的兴趣增加。俄气公司预计,2050年欧洲氢能市场约为1540亿欧元。近中期看,俄氢能出口的主要方向仍为欧洲国家。12月1日,俄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示,俄德两国正研究在氢能领域合作的各种方式、建立氢能伙伴关系。德俄商会2020年7月初提交至两国相关部门的提案显示,希望利用两国在油气行业多年合作的成功经验,在氢能开发等气候友好型技术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初步计划共同投建一座制氢工厂。在科研方面,俄已经依托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建立起全国第一家制氢技术开发联合体,以开发“氢能全技术链”——从气体的生产到其使用。

尽管展现了积极的姿态,但一系列复杂因素仍将制约俄罗斯氢能产业的长远发展。首先,氢能发展的动力和激励措施不足。俄至今未出台到2050年的减排计划,政府没有动力向氢能领域提供大规模支持。在商业层面,俄国内对氢的需求很低,俄氢气生产在国内缺乏足够的市场规模。其次,由于受到西方的经济金融制裁,而自身融资能力有限,因而俄缺乏向氢能产业进行大规模投资的现实可能。第三,氢气生产和运输技术面临一系列瓶颈。如俄计划通过天然气管网掺氢、改造现有天然气管道以建立氢气管网等方式把氢气出口到欧洲。但氢气对金属的腐蚀作用对于天然气管网掺氢构成挑战。第四,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氢能战略目标是完全改用绿氢,而俄制氢以蓝氢和黄氢为主,绿氢产能有限,俄产蓝氢和黄氢在未来并不能够满足能源伙伴的环保要求,未来俄对欧洲氢能出口可能面临严密的环保壁垒。

总之,俄充分感受到了国际能源变革对其带来的多重挑战,正加紧布局氢能发展。但受多重因素影响,其氢能发展的勃勃雄心最终能否成为现实,还需要时间加以验证。

(冯玉军,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复旦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