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宁:为什么反智的阴谋论总能大行其道?
2020年09月15日  |  来源:明清书话  |  阅读量:5574

关于阴谋论,还可以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加以认识。如果说,大众认知心理的状况为阴谋论提供了认识论的可能性,大众的社会心理则为阴谋论提供了动力和需求。

阴谋论是满足社会情绪宣泄的一种社会需求。人们在生活中总会碰到不如意,特别是普罗大众、社会下层群众。当他们有不如意、不满的时候,就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他们要找到导致不如意的原因。

寻找的方向有两个:一是自我归因,一是社会归因。不如意越多、越经常化的人群,易于归因于他人和社会。也就是说,它们需要找到自己以外的原因,干脆说要找到一个“敌人”。迁怒他人,正好可以把自己从内心里解脱出来。阴谋论,是满足这种大众心理需求的好材料。

从历史上看,当社会问题增多、社会不满情绪增长的时候,往往也是阴谋论盛行的时候。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大萧条就曾为反犹主义提供了动力。而当社会稳定发展的时候,经济状况良好、人群关系融洽、社会情绪乐观的时候,阴谋论则会处于相对的低潮,甚至暂时销声匿迹。

阴谋论是精英人士的阴谋?

阴谋论的流行看似是大众的问题,与大众的认知能力、社会意识有关,但制造或者说阐述阴谋论的人恐怕多数是社会的精英人士,即具有制造思想能力的人和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人。

阴谋论对于社会的精英和大众都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认知能力超过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精英阶层来说,阴谋论可以说是一种嘲弄。作为专业人士及其阶层其立足点之一是其专业与职业,而现代科学知识又是其专业与职业的基础。阴谋论超越专业与科学知识,普罗大众一听就懂,专业与科学知识被束之高阁,专业人士尴尬失语。 

但在尴尬之余,我们常常会发现,精英阶层往往对阴谋论保持缄默,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宽容”。难道说这是精英阶层应有的风度和气质吗?未必。

这里恐怕也要陷入另外一个“阴谋论”:尽管精英阶层会因为无法提供正确合理的解释以破解阴谋论而感到尴尬,但无须讳言,阴谋论也是影响和控制大众的一种手段,而且比那些十分费劲的科学理论、合理解释更廉价、更有效。如果能够利用阴谋论影响和操纵舆论,精英阶层又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大众阶层而言,阴谋论一方面适合其认知能力和水平,又能宣泄情绪,自然可以从中获得满足乃至狂欢。另一方面,阴谋论当然也是对大众的愚弄。不用科学和教育满足大众的认知和心理的需求,而用阴谋论的方式为其提供娱乐,不仅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终究还是一种愚弄。

阴谋论抑或成为社会思潮

现在人们在议论2008年以来遍及世界的金融危机是西方某些“金融大鳄”的阴谋所致。虽不能冠之“阴谋论”,但还是有些偏颇。当今世界金融体系,无论是汇市、股市乃至期货、期权市场,其规模之庞大、运行之复杂,都不是任何一个政府、资本集团乃至国际组织所能控制的。

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肯定有各种各样的阴谋,但这并构不成“阴谋论”,即单一集团、单个的阴谋掌控整体进程。相反小集团倒会为大进程所左右。小集团在制造“阴谋”的同时,更要顺应“大势”,即要通过利用综合因素达到自身目的。这样一来,“阴谋”也就成了“阳谋”。

阴谋可以成为某种社会思潮的推动力量,但不是全部。如果一种思潮是靠阴谋推动的,恐怕很难算得上“思潮”,至少算不上大的社会思潮。观察历史上的社会运动,法西斯主义思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反犹主义阴谋论的基础上,但并不是全部,法西斯主义有更广阔和深厚的社会基础。

现在西方也有不少人在制造关于中国的“阴谋论”, 如中国的贸易、产品、技术、投资等等都有阴谋,也许这会推动某些反华的社会思潮。但这些阴谋论,更多地是在煽动社会舆论,而真正与中国打交道的是那些企业与政府,它们可不能拿阴谋论及其舆论自欺欺人了,跟中国该怎办还得怎办。阴谋论也许需要代入到一定的社会情境之中,才能助长某些社会思潮的进程。

(房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研究所所长。)

1 2
分类: 全球治理 202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