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技术制高点实施方案》
2019年12月05日  |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网站  |  阅读量:1772

为落实《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的部署要求,确保技术制高点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推进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合力共建丝绸之路“科技走廊”,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融合互动,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环境全面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质量实现新跨越,创新人才规模与质量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

——到2025年,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区域创新发展功能更加集聚,开放创新合作水平显著提高,建成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形成西部高端引领型产业研发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协同创新核心支撑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

——到2035年,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更加强化,创新优势和区位优势凸显,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创新服务功能和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开放合作体系更加完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布局建设同位素国家实验室。建成从新元素合成基础研究、同位素产生核心技术研发、关键装置集成、核技术新产业示范创新全链条的国际一流实验室。

——布局建设西北生态环境资源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开展高寒干旱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环境变化、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重大基础科学研究。

——推动国产重离子治癌装置产业化。发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国内首台首套紧凑型重离子治疗系统功能,推进碳离子治疗系统检验检测实验室配套建设。

——加快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争取将榆中生态创新城纳入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范围进行扶持,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

——建设张掖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推进西部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在沙漠化防治、绿洲生态系统建设、旱地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及野外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建设文物保护创新研究中心。整合多家博物馆、研究院、高校和企业,建立文物保护创新研究中心,解决文物保护技术难题,服务全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

(牵头部门:省发展改革委、中科院兰州分院、省科技厅;配合部门: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兰州、张掖、酒泉市政府)

(二)加快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强化政策机制落实。落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现有的“6+4”等普适性政策,加快形成“1+N”综合配套政策体系。建立政策延伸区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强化科技、教育、财政、土地、税收、人才、产业、金融等政策协同,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推进技术研发体系改革。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完善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形成“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的政产学研用创新机制。

——率先开展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工作。建立通用性和部分行业性中试基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建立以创新成果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建立园区联动发展机制。鼓励省内高校与东部地区共建大学科技园,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开展新兴产业区域分工协作,打造“众创空间+创新型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推进跨区域开放合作。深化与上海张江的全方位务实合作;探索建立与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产业、人文联系与协同机制;支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科技合作窗口和科技合作基地,吸引境外机构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

(牵头部门:省科技厅;配合部门: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成员单位)

(三)加快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

——依托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知识产权孵化培育中心、运营交易中心、金融中心、保护中心、服务中心为主要内容,借力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和高端智库,建设知识产权数字化产业集聚区和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依托知识产权数字化产业集聚区和产业专利导航试验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组建若干高价值知识产权孵化培育中心,建设知识产权转化基地。

——争取在兰州设立“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培育国家和省级专利运营试点企业,推动以知识产权为主要支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牵头部门: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配合部门: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相关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四)构建十大生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数据信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中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生物育种、农业装备、农产品生产与质量安全等领域产业化集成。

——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和基地。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争取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学平台落地甘肃。围绕优势领域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实验室和国际合作基地。

——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新兴技术与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促进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动小杂粮、高原夏菜、草食畜牧实现特色化和品牌化。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工程。推进区块链、数字创意、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跨界创新和应用,加快培育或引进区块链企业。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装备制造、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领域融合发展和规模化应用。

——构建技术合作网络。开展东西部科技扶贫协作,与天津、厦门、福州、青岛共同开展新品种示范推广和特色产业技术应用;加强与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南向通道沿线地区技术交流合作。

(牵头部门: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配合部门:省商务厅、省教育厅、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五)推进丝绸之路“科技走廊”建设。

——面向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科技合作平台,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落实一批科技外援项目。

——建立健全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合作机制,促进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争取与深圳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绵阳科技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创新主体深入开展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加快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多渠道分析科技创新核心指标、产业发展趋势、合作需求等信息,形成专业化数据库和人才库。

——加强与中科院战略合作,开展固体润滑材料、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等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应用、工程化示范和产业化推广等工作。

——加强丝绸之路沿线重点国家技术需求研究,转移转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装备制造、育种制种、旱作农业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成果。

——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型兽用药物研发、药用植物资源发掘利用与共享平台、动物遗传资源综合利用共同体等项目建设。推进与哈萨克斯坦、波兰、肯尼亚等国家在重要疾病新型疫苗及疾病联防联控方面的合作。

(牵头部门:省科技厅;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省工信厅、省卫生健康委,相关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集政策咨询、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认证认可、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科技金融为一体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

——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和科学数据共享,实现全省创新资源快速整合和各类创新主体有效对接。

——建设甘肃省种质资源库信息化平台,加快极端环境微生物、饲草、粮食作物、果树、农作物、经济林等种质资源库建设,支持生物样本库和遗传资源库建设。

——争取国家数据中心在兰白自创区布局,建成运营兰州新区云计算数据中心,推动大数据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与贵阳在大数据产业领域开展合作,推进云计算中心、西部数据存储中心、遥感图像解译中心、大数据决策服务平台建设。

(牵头部门:省科技厅;配合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七)促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移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建立联合研发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评估认定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健全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对技术转移及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专项扶持,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能力。

——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联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挥各类开发区、科技园、产业园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作用,力争每年促成30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省内转移转化。加快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力争每年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0%以上。

——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支持设立科技成果信息服务与价值评估中心,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型服务平台和专业化服务机构。

——建立中试合作机制,鼓励联合共建通用性或行业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中试参与各方共同开展成果中间放大实验,在重点产业关键开展技术转化上实现工程化推进。

——巩固和发展已有的合作基础,面向中亚、东盟、中东欧、非洲和独联体国家在金属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荒漠治理等领域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开展科技服务活动。

——以国家和省级引才引智基地为平台,实施引智成果示范项目和成果转化,加快优质藜麦、无刺花椒、主粮化马铃薯、油橄榄等引智成果在我省贫困地区示范推广。

(牵头部门:省科技厅、省工信厅;配合部门: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相关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八)强化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

——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政策,创新人才聘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机制,设立用于引进国际人才的流动岗位,推动急需短缺人才高效配置和合理流动。

——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依托我省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行动计划,刚柔并举引进一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建立产业发展专家智库,争取从国家有关部委、科研机构和中央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科技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来甘挂职。

——加大本土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统筹我省各类人才计划和项目,加强重点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做大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体量,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队伍。

(牵头部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配合部门: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省卫生健康委,相关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完善区域协同、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靠实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二)支持开放合作。发挥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引导推动作用,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一带一路”国别研究,发挥我省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各类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发挥政府科技投入资金引导作用,强化创新链各环节的投入保障,深化科技与金融机构合作,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鼓励科技型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开展集团内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四)完善评价机制。健全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制度,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对重点目标、主要任务、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和定期考核,依据考核评估结果调整完善相关政策。

(五)营造创新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容错机制,完善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分类: 全球治理 2019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