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雷:中俄欧在欧亚大陆的互动——兼论“一带一路”对三方关系的影响
2020年10月17日  |  来源:俄罗斯研究  |  阅读量:13765

园、5G合作等大型标志性项目的成效。国际疫情期间,令人振奋的是,几乎上述所有项目在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面前,都有了令世人瞩目的进展。

国际疫情下,全球贸易与交通运输量急剧下降。但“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依然增长了11.7%,贸易额增长了3.2%,其中不少得力于中欧班列的贡献。2020年1-4月,中欧班列开行数与发货量同比上升24%和27%,累计运送了8000吨抗疫物资。

继2019年底中国承建和运营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完成565万标准集装箱(TEU)运输量,从而使得十年前濒临破产的该港口,如今已经跃升为地中海第一大港、欧洲第四大港。面对疫情,该港口坚决配合希腊政府的防疫举措,在严格管理之下,整个公司上千名中外员工无一人被感染。同时,2020年1-4月比雷埃夫斯港三个码头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

至于国际媒体多年关注的匈塞铁路项目,2020年4月24日,在中国国家发改委的推动下,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匈牙利财政部签署了匈塞铁路匈牙利段贷款协议,标志着这条曾经被推迟多年的国际铁路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2019年5月,中匈企业联合体经过关键性的公开招标程序成为该项目的主承包商,并签署了工程总承包(EPC)合同。2020年5月19日,匈牙利国民议会以133票赞成、58票反对和3票弃权通过了匈塞铁路升级改造工程法案。这说明匈塞铁路完成了极其关键的一项法律程序。

中国最大的海外工业园区——中白工业园于2020年2月25日正式宣布成为白俄罗斯首个5G应用技术试验平台,由华为白俄罗斯公司提供5G设备用于园区。该工业园区的5G项目试验,将推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库等一系列项目落地,并由白俄罗斯向周边地区推广。

在国际疫情不见好转的艰难形势下,“一带一路”大型标志性项目的显著推进,标志着中国与当地政府及合作方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的坚定决心,也说明即使在疫情肆虐的非常时期,“一带一路”项目依然显现了巨大的潜能和影响力。

3.“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俄欧长期合作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一带一路”大型标志性项目在国际疫情下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显示了其所蕴含的长时段作用与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成为欧亚大陆贯通南北东西贸易运输通道的重要铺垫。联通欧亚大陆两端的东亚与欧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目前,有三条贸易通道联通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第一条是传统航道,从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地区,经南中国海,进入马六甲海峡,再经印度洋、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横穿地中海,出直布罗陀海峡,北上西欧和北欧各个港口,然后通过陆路交通辐射整个欧洲。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以海运为主的贸易通道。第二条是中国近几年开辟出来的,从重庆、武汉、义乌等城市发出的中欧班列,经中亚、俄罗斯、东欧,然后到德国、奥地利等欧洲中心地区。显然,这一条贸易通道对于欧亚大陆纵深地带的内陆国家,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第三条是中欧海陆快线,从中国港口出发,到达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通过建造中的匈塞铁路,经北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等中东欧国家,辐射整个欧洲大陆。这条海陆快线结合了海洋运输的低成本和铁路运输的时间优势:时间上比传统海运路线缩短7-11天,运营成本不到从中国发出的中欧班列的四分之一。短短几年,横贯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贸易通道从一条增加到三条,这显然是“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俄欧三方互联互通所做的重要铺垫。尤其重要的是,目前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运输通道日益活跃,但相比之下,在欧亚大陆中部地区,贯穿南北,连接波罗的海与地中海、黑海的交通干道,欧盟与俄罗斯虽都有期待,但却难以推进。在此背景下,从比雷埃夫斯港经过匈塞铁路而深入欧亚大陆的线路,不仅着重打通南北,而且能够将欧亚大陆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通道逐步连成一片。这不仅是欧亚大陆上中俄欧三方的共同愿景,而且势将深刻改变欧亚大陆的地缘经济空间态势。

其次,“一带一路”为跨国、跨领域、跨行业的超大型复杂项目提供积累。“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的一个特点,在于促进了多国、多领域、多行业,在前所未有的宽广而复杂范围内的国际合作方面,积累了经验。上述海陆快线通道,包含了比雷埃夫斯港和匈塞铁路两个大型项目。虽然这两个项目涉及许多国家与地区,但是由于对欧盟国家、特别是对经济相对较为后进的南欧、中东欧和东南欧地区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欧盟和项目所在国都对项目立项给予高度重视,同时要求也十分严格。经过长时间的谈判与沟通,其中还包括2016年欧盟对于匈塞铁路项目的专门调查,历经重重考验,欧方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项目。

2018年9月,欧盟提出“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系统地阐述了欧盟对于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构想与实施路径,表示愿意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加强合作。从现有文献看,海陆快线项目不仅关乎东西方十几个大小不等、背景各异的国家,而且涉及海陆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国内法律事务、项目规划管理、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等异常纷繁复杂的跨国、跨行业、跨领域的知识与信息。毫无疑问,这一项目对于加强各国间的沟通与合作,对于优化各领域的复杂知识、信息和技术准备,对于促进这一复杂系统中各方的衔接,都有极大的好处。

再次,“一带一路”在推动欧亚大陆内部合作时,兼顾海外主体的公平参与。欧亚大陆的中俄欧三方合作能否得到推进的一个关键,乃是如何处理欧亚大陆之外的国际主体,特别是美国参与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在起步时就关注到了这一重要环节。例如,中白工业园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主导型工业园区,它是在中国与白俄罗斯两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建立的一个中国在海外最大规模的工业园。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曾亲自下令给予10年免税和99年土地使用权的优惠待遇;习近平主席在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和2015年先后两次到园区进行考察。到2018年7月,已有36家企业和机构入驻该园区。在这36家入驻单位中,除了有来自中国、白俄罗斯的企业,还有来自德国、美国、瑞典、以色列、奥地利、立陶宛等国的企业与机构。德国企业作为园区股东,还拥有0.67%具有象征意义的股份。中白工业园区的这一开放式姿态,为以后的进一步拓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美国智库对于“一带一路”的推进,一直有着不同的反应。其中不无带有疑虑甚至敌视的立场。比如,或是强调以“多边化加以应对”,或是主张“应与中国良性竞争”,“旨在重获基础设施项目上的主动权,并先发制人地保护战略上非常重要地区不受未来中国投资的影响”。同时,也有智库和学者表现出较为积极的合作态度。比如有学者提出,“一带一路”是协调欧亚大陆内部聚合与美国利益之间非常可能的有效途径。还可以包括在欧亚大陆以外的合作。比如,有学者建议,美国与澳、日、新等联手取得了价值17亿美元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电网项目,由于巴新已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所以可以利用这样的空间寻求与中国的合作。美国智库学者甚至开始讨论如何在“一带一路”比较关键的枢纽性区域寻找合作机会的问题。比如,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发表的萨贝娜·西迪基的文章提出,中国和巴基斯坦双边合作开发的瓜达尔港开通,大大缩短了中国与中东、非洲之间贸易距离。因此,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近来也显示出参与瓜达尔港建设的巨大兴趣。如果这一趋势得以推进,那么,有人认为,这不但将大大提升瓜达尔港本身的国际开放度,而且也将撬动与沙特阿拉伯等有着传统伙伴关系的美国等大国的合作。

最后,“一带一路”经验有助于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交织发力和深化改革。自2011年3月“渝新欧”开行以来,中欧班列的系统运行已经有近十年的历史。该项目的目标之一,是打破欧亚地缘政治经济的国家间阻隔,缩短时空距离,推进跨国跨洲陆路运输的常态化和便利化。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已使这一目标显著地得以实现,其中包括,中方在疫情暴发后的2020年2月24日提出“海关-铁路运营商推动中欧班列安全和快速通过伙伴合作计划”等十项举措。目标之二,是通过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