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雷:中俄欧在欧亚大陆的互动——兼论“一带一路”对三方关系的影响
2020年10月17日  |  来源:俄罗斯研究  |  阅读量:14476


欧亚大陆具有悠久文明传统的主要政治主体之间是否能够和谐互动,各方并不相同的利益诉求如何才能相互连接、促进福祉,这是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无论是亚历山大远征、十字军东征、蒙元帝国横跨欧亚的进军、当今北约与欧盟东扩,也无论是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体系以及冷战结束时刻的欧亚秩序建构,都不能与新世纪以来的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国内政治条件下欧亚大陆的深刻变迁,以及构建相应秩序的紧迫需求相比拟。一个重大而紧迫、又难得其解的问题在于:当代欧亚大陆各方——居于大陆西侧的欧盟、大陆中间部位的俄罗斯及欧亚经济联盟、位居东亚的中国,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构建和调处,才能够适应当代的挑战与危机。

正当21世纪第三个十年来临之际,在前所未有的国际疫情冲击之下,全球形势出现了罕见的变化,各方都面临着重大的选择。在此时刻,中、俄、欧三大板块间能否避免误解、分歧与冲突,在各不相同的制度、观念、实力、战略取向下,走向互相接近、互相协作、互联互通的新形态?新形势之下,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欧亚大陆中、俄、欧三方的互动?如何判断与这一话题相关联的种种内部和外部复杂动态与深层趋势?在这一复杂又蕴含诸多合作机会的进程中,“一带一路”面临着怎样的发展空间与挑战?显然,这些态势正以前所未见的动能、不断翻新的样式和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迎接着一个国际格局新阶段的到来。

鉴于本文主题“中俄欧在欧亚大陆的互动”是一个如此宏大而复杂的国际进程,很难找到任何单一学科的现成理论框架去加以分析,因此,本文首先尝试从这一进程本身的正向与逆向两个过程展开,从现实经济动力、结构关系要素、思想观念演变这三个方面,展示这一过程的逻辑动因;然后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以及各大国际主体区域构建进程的差异性角度,分析其障碍之所在;最后,以危机条件下“一带一路”构想与实践取得的进展和突破,来论证当今中、俄、欧三大板块互相接近与合作的可能性,并分析“一带一路”在欧亚大陆继续推进中尚需关注的若干问题。

问题的提出:不合时宜,还是有备而来?

2017年3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半之后,也是“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政治声明发表大半年之后,一个颇有政治影响和学术口碑的欧洲老牌独立智库——欧洲改革研究中心,以该中心对外政策研究部主任邦德的名义,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欧盟、欧亚经济联盟、‘一带一路’能否一起工作?”报告认为,当今欧亚大陆上有三种推进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的方式:第一种是欧盟的一体化,第二种是由俄罗斯和原苏联部分成员组成的欧亚经济联盟,第三种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那么,这三者之间能否通过相互交流,逐步走向合作共处呢?抑或,只能是各自为政、不相往来,甚至对抗冲突、兵戈相向呢?

邦德的结论,在谨慎乐观的同时,表现出一定的紧迫感。在他看来,在所有可预见的困难面前,欧盟努力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和中国接触是值得的。但是邦德也提出,第一,欧盟当然应该看看,中国是否对经由俄罗斯向欧盟输出,以及反过来输入欧盟的商品真正感兴趣;欧盟也需要弄清楚,中国是否会真正帮助俄罗斯克服对西方机构及其意图的怀疑;此外,欧盟尤其要关注,中国是否还倾向于让西方自由国际秩序得以继续生存。第二,欧盟也需要看看它是否能与中国达成共同目标。因为,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方面,欧盟已不能再确定自己是否与美国站在同一边,特朗普政府可能破坏国际秩序赖以存在的多边组织和协商方式,特朗普不喜欢像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机构。第三,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的时代之后,欧盟可能会发现自己有兴趣尝试与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谈判共同的标准。虽然,它很可能不会成功。然而,更大的风险在于,如若欧盟自己不做出尝试,那么就是让其他国家来塑造未来的秩序。显然,邦德很期待把有关欧盟、欧亚经济联盟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这三者间建设性互动的问题列入政治议事日程。

无独有偶,又是一年多后的2018年12月,笔者受邀参加了一个更具官方色彩,但是主题类似的国际研讨会。这是经由德国外交部委托,作为准官方机构的德国外交关系理事会所属的中东欧、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与由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领衔的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在莫斯科联合举行的研讨会,题为“欧亚的连接:欧盟-俄罗斯-中国-中亚之间关于相互连接的战略对话”。参会人员不仅来自上述各方智库,而且包括决策部门、企业界等各领域代表。这次会议的宗旨在于,共同确认正在出现的战略合作机会,确定在工作策略和所选领域方面需采取行动的优先次序,提炼政策方向,加强协调,确保欧盟、中国“一带一路”、俄罗斯与欧亚经济联盟,包括中亚主要国家之间持续的相互连接。这次会议显然来自于德国方面的倡议,而且这已经是同一主题之下由德方发起的第二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了。这次会议召开之际,刻赤海峡危机突然爆发。俄罗斯与欧盟之间一度又恶语相向。但是,当时的冲突没能阻止来自上述各方的代表济济一堂,与会者依然是相当热切地讨论着三方寻求合作的当下进展、问题和前景。与之前的会晤比较多地停留于构想和展望相比,这一次多边会议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具体、微观,且事关操作进程。在老练的欧洲战略家提供的平台上所展示的这一问题,看来又一次触动了各方的思绪。虽然新形势下问题愈加复杂,但各方显然有备而来,并不因这样一个棘手的难题而止步不前。

2020年春天,笔者又一次受邀前往欧洲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由于疫情暴发而受阻。然而,有关欧盟、俄罗斯、中国三方互动,探寻“一起工作”机会的进程并没有中止。

三大板块的差异:走向疏离,还是互相接近?

欧盟、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三种不同的区域进程,具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政治和经济背景。

先来看欧盟。二战结束之后,起初是为了防止德国重新崛起,法德之间通过煤钢联营,借助经济上相互依存的方法,来实现战后复兴和欧洲两个最大的世仇法德之间的和平。尔后的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一直到冷战结束不久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宣告了欧盟的成立。此后还包括世纪之交欧元区的诞生、申根协议的确立,欧洲希望通过这一连串体制机制的创建,既避免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无数次欧洲战争的残酷搏杀,也力争确保欧洲各国能够抱团

1 2 3 4 5 6 7 8 9 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