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伟:卢拉访华或可激活南南合作
2023年05月06日  |  来源:中美聚焦  |  阅读量:2399

4月中旬,巴西总统卢拉对中国的访问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讨论。一方面,本次访问直接改善了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在经历博索纳罗(Jair Bolsonaro)执政4年后,良好政治对话环境的恢复势必进一步提升本就高效的多维度合作,中巴双边关系较大概率将进入一个加速期;另一方面,在国际地缘政治经济风险加剧的当下,作为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巴两国针对全球性重大议题发出共同声音,既体现了两国相似的国际观,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全球治理观,其意义自然超出双边范畴,很可能在全球南方形成更大反响。总体来看,此次访问传递出以下信号:

第一,做大中巴经贸合作的“蛋糕”。经贸合作是中巴关系中的关键引擎,它在推进两国经济利益高度融合的同时,也提升了巴西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带动两国之间的多维互动。当前,中国在经贸层面对巴西的重要性具有不可取代性。以贸易为例,2022年中巴贸易额是美巴贸易额的1.7倍,其中,巴西对华出口是对美出口的2.4倍,巴西对华贸易顺差286.8亿美元(占巴西总顺差的47%),而巴西在对美贸易中存在较大逆差(138.7亿美元)。中、美分别为巴西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但中巴贸易活力具有更显著优势。因此,此次随卢拉来华出访的经贸代表团规模达到空前的240多人,涵盖了现阶段中巴经贸合作的全部领域。从出访成果来看,既涉及到巴西对华农产品出口多样化问题,谈到了诸如玉米、芝麻对中国的出口,还涉及到了Vale、Odebrecht、Sete Partners等巴西企业的投融资和产业链合作。

由此可见,贸易和投资仍将是中巴两国最具效率的合作领域,考虑到两国之间的高度互补性,卢拉本次访华很可能会进一步激发双边经贸合作的活力,而这对于中巴两国经济增长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新机制、新领域的探索。卢拉政府此次体现出深化与中国合作的强烈意愿,这一点在双边金融合作新机制、科技合作新领域这两个层面体现得尤为明显。金融层面,中巴两国曾在10年前就开展了货币互换,而在卢拉此次访华期间,两国进一步达成了本币贸易结算、人民币清算等合作意愿,这为双边经贸合作降低成本和风险提供了可选择的工具,无疑为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带来更好的效率保障。科技合作同样是亮点。事实上,两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便启动了地球资源卫星的合作,在长达35年的合作中,两国联合研制和成功发射了6颗地球资源卫星,这也是发展中国家探索技术优势互补、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的成功范例,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在卢拉本次访华过程中,两国深入探讨了在6G、半导体、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低碳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考虑到美国对中国不断升级的技术打压,巴西此举充分体现了深化对华技术合作以及提升本国技术自主的双重决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巴西在金融、科技两个层面的国际合作新动向符合当前发展中国家反对发达国家货币霸权、技术霸权的主潮流,因此,两个发展中大国在这两个领域的合作探索将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全球科技治理形成有效推动。

第三,为全球安全治理注入新元素。访华期间,卢拉鲜明地表达了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强调“停火优先”的原则,批评美国、北约国家加剧冲突的做法,指出中国是推进和平谈判的重要力量,明确巴西促和的意愿,反对阵营对抗的冷战思维,等等。这些主张在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并且与中国提出的“和平方案”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巴两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共同立场传递出全球南方的安全观,而这将对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安全治理的传统格局形成巨大冲击,进而也将可能对全球治理体系的系统性改革形成有效推动。

事实上,巴西与中国的积极互动并不是孤立的。在拉美地区,中国被认为是解决当前经济民生困境的有效方案,中拉合作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先后与中国建交,阿根廷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并提出加入金砖国家,厄瓜多尔、乌拉圭、萨尔瓦多与中国启动自贸谈判程序,等等。由此可见,中国较大概率会成为拉美地区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加之中拉双方在经贸层面业已形成高度关联性,中拉经贸合作将具有较强韧性,有助于规避政治因素、国际环境的干扰。正因为如此,就不难理解卢拉为何做出“没有人能够阻止巴西改善与中国关系”的表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