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力:世界多文明竞合呈现新特征
2022年08月12日  |  来源:半月谈  |  阅读量:2842

当前,不同文明体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成为国际格局的新特征,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文明难以继续像过去那样主导世界事务。“东升西降”的态势格局,使世界多文明竞合呈现出新特征、新趋势。

一、多文明竞合的新特征

1945年后,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的领导力量,成为二战后国际体系的主导构建者。美国联合欧洲,吸收其他文明体参与,制定了二战后的世界秩序。冷战结束后,国家间竞争的重点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国家间竞争的特点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越来越强化对自身文明的认同,世界转入不同文明体之间竞争与合作交替的长时期。

2008年,始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也让美国中下层群体深受其害。美国新孤立主义加速回潮,“特朗普主义”就是典型表现:强调美国利益与本土利益第一,不愿承担太多国际义务与责任,选择性参与一些国际事务,并要求盟友与伙伴国承担更大责任与义务。孤立主义在美国抬头,尤其是“特朗普主义”的兴起,标志着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走向文化内卷。

欧盟自2015年后对外来移民的态度日益保守,对自身文化身份的强调越来越明显,这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丹麦、瑞典等国家普遍都有明显表现。

2006年起,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量的贡献一直排名世界第一。以平均购买力平价计算,2013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发达国家。“东升西降”的态势格局,使得世界文明竞合格局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文明间既竞争又合作逐渐成为本世纪国际格局的新特征与基本面。

二、倡导有利于世界的人类共同价值观

在当前文明竞合长周期内,各大文明体形成自己的世界秩序主张,倡导并致力于构建具有自身文明特色的地区与全球秩序。

现有的国际秩序是西方主导下建立的,国际规则主要体现西方的价值观与利益。如今,美欧致力于新建、强化排他性的“小圈子”,安全领域如此,经济领域亦如此,因此才有北约东扩与俄乌冲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印太经济框架等的酝酿。这些虽被包装为“维护和平与稳定”“保护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但显然不是在推进全球的合作与发展,而是在分裂世界、制造对抗。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体系是开放性的,且与现有的国际体系兼容。中国反复表示自己的发展不是要取代谁,而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历史与现实都为此作了注脚和印证。

历史地看,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体系讲究“和而不同”“礼不往教”“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现实地看,中国长期坚持“不结盟外交”,新时代中国外交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总目标,其内涵兼容于现有的国际体系。“一带一路”建设、“伙伴外交”等外交实践是开放性的,亚投行、金砖机制等也是开放性的,中国倡行“开放的地区主义”,致力于构建开放性的地区秩序,获得周边和地区国家的呼应与支持,也逐渐构建起具有自身文明特征的地区秩序。

放眼世界,只有倡导有利于世界的人类共同价值观,才能在全球形成吸引力、号召力。在不同文明体竞合的当下,树立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秉承互利共赢、团结合作理念,才是真正顺应时代潮流。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人类共同价值观,包含着“厚德载物”“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和“兼相爱,交相利”“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人文追求,是其产生引领力的重要基础。

(作者薛力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文章来源于《半月谈》2022年第13期)

分类: 全球治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