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媒体成立智库既可提高媒体产品的思想性也能增强智库矩阵的丰富性
2022年03月30日  |  来源:全球化智库CCG  |  阅读量:2779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新的时代背景呼唤中国涌现一批真正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智库,建构起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中国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提供智力支撑。我认为,中国智库应基于我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基本国情,在借鉴国际一流智库成功经验的同时,抓住当下的时代脉搏和发展机遇,增强建言咨政、舆论引导、国际传播等方面的能力,走出属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重要的组成部分,媒体智库也需要利用好自身优势,加快升级转型,开创出属于媒体智库自己的独特发展模式,建立起一批高水平、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智库。

新时代呼唤内外兼修的中国智库

一个国家的智库水平可以代表这个国家的一种软实力,并最终影响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国家的发达程度与智库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新的国内外时代背景呼唤中国涌现更多具有建言咨政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国际传播能力等内外兼修的智库,方能更好助力中国实现大国崛起。

建言咨政能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任何政策的出台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中国智库需要加强建言咨政能力的建设,通过站在时代前沿、增强研究的预见性与引领性,更好地为决策需求服务。

舆论引导能力。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内民众对国内外形势等关注度日益提升,国内外舆论互相交织,智库应发挥好国家决策与社会舆论之间的沟通作用,以多种方式对公众进行国家政策和国际事件的解读,引导社会舆论。同时,中国智库还需要增强在国际舆论场的影响力,通过广泛关注与研究全球重要议题,参与国际话题讨论,发出中国声音,抓住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国际舆论。

国际传播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智库,需要深入研究、深刻总结、主动阐述中国的发展实践、发展经验,通过与国际智库、国际组织交流研讨等方式,推动各国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关注、研究,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贡献力量。

新媒体智库在中国的发展

媒体智库的热潮可以说是过去几年中国智库界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之一,这与媒体本身正在经历的发展和变化息息相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整个传统媒体的转型,新媒体的发展更是带动整个信息传播领域的趋势转变,为适应这些变化,传统媒体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同时也亟须拓展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作为依附于媒体成长的机构,媒体智库不仅也要完成上述的改革和转型,更要利用好改革和转型的机会,发挥好媒体的优势。可以说,媒体成立智库这一热潮的出现是媒体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有利于推动媒体产出更具思想性、专业性的产品,也有利于增强新型智库建设矩阵的丰富性和完整度。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智库,媒体智库的发展有很多明显优势。比如,媒体有其相对明确的受众群体,有一定的舆论引导能力,而且媒体有天然的发布渠道和沟通平台,具备专业的对外传播能力,因此,对于依托于媒体的智库而言,可以充分借助这些母体优势,对研究成果进行精准传播,有效覆盖目标受众,大大提升智库的社会影响力。然而,媒体智库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定位不够清晰,许多跟风建立的媒体智库虽然戴上了智库的帽子,但没有智库的实质,实际上还是在做媒体的业务。再比如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等。

媒体智库建设的四个着力点

结合媒体智库的优势和劣势,媒体智库的发展可以从明确自身定位、聚合人才、创新传播、增加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入手。

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方向。媒体智库应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制定中长期的发展方案。对于某些媒体智库来说,尽快实现独立化和专业化是可以考虑的中长期发展道路。这就需要决策者们痛下决心,以胆略和魄力给予媒体智库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和经费支持,同时要做好短期内成效不大的心理准备,以充分的耐心和细致的规划来支持媒体智库的成长。而对于另一部分媒体智库,也许独立化和专业化并不是他们最好的前途,可以将其定位为媒体的智力支撑机构,成为媒体智库化转型的加速器。以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为例,其下辖的经济学人智库在2013年成为经济学人集团旗下独立运营的企业,但“经济学人”的智库与“经济学人”的主营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为《经济学人》的出版提供智力支持。智库每年推出“国别报告”,涵盖了许多行业和领域,为许多政策和企业决策者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无形中加强了《经济学人》杂志的品牌形象。

聚合人才是媒体智库进行深度与专业研究的支撑。缺乏研究人才可以说是当前制约媒体智库发展的关键问题。智库的最终目标是影响政策,所以其安身立命之本还是做研究,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离不开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拥有国际化水平和视野的研究人员对于智库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媒体智库的研究力量主要还是由原来的记者和编辑转型而来,这些人才虽有较高的信息敏锐度和较高的观察力,但其研究的深度尚不足。如果智库研究人才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媒体智库的研究水平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对于媒体智库来说,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其一,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尤其是创造良好的研究人才培养环境,以吸引更多研究人才的加入。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吸引是相互的,如果用人单位无法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成就感和满足感,那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会大大降低。对于新时代中国智库来说,具有良好学术背景、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本就稀缺,而媒体智库在与大量官办智库、高校智库和社会智库的人才争夺战中还存在着不小的劣势,这是制约媒体智库取得人才的重要因素。媒体智库应结合母体机构的优势,确定自身的研究方向,同时推出中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尽可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媒体智库的研究工作中。其二,重视外部合作,尤其是重视与高校、研究院所等机构的合作,置换专家资源,同时借力专家资源建设自身的人才培养环境。比如可以通过主动设置研究选题,与多家智库机构联合进行重大主题研究;在重要节点邀请智库专家学者提供政策分析与研讨等。

结合传统优势,创新传播方式,更好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在全球化、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要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不但要有强大的科研能力,还要有强大的宣传渠道和宣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出去,提高影响力。媒体智库在这方面具有传统优势,媒体智库应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抓住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重视媒体智库传播方式的创新,更好地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在公众政治参与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智库可以通过舆论宣传使研究成果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形成影响力,这也有利于智库实现其影响政府决策的目的。对于媒体智库而言,数据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近年来网络舆情越来越成为影响公共政策形成的重要因素,其具有大规模、突发性、传播迅速等特点。如何在第一时间对社会舆情进行有效监测、研究和引导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工作。而对于舆情数据的搜集、监测和分析是媒体智库最擅长的领域。媒体智库借助其母体机构拥有的各种载体,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即时性地捕捉到散布在各类平台上的网络舆情数据,灵敏地发现问题,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和研判,并运用媒体手段做好宣传引导,将媒体的敏锐力、传播力和智库的前瞻性、理论性进行有机结合。

增强自身的国际化水平。进入全球化时代后,国际化逐步成为当代智库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方向。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智库发展已呈现明显的国际化特征,且国际影响力十分巨大。而中国智库组织因为起步晚、发展环境特殊,尚未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化机构。但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智库的国际化经验,争得“后来者优势”。

比如,媒体智库可以积极走出去,通过参加各种国际论坛、国际会议,组织国际会议等方式,增加在国际舞台发声的机会,提高国内智库的国际知名度,还可以与国际知名智库展开合作,比如将智库的研究人员派到国外智库学习、访问,提高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积极引进来,比如可以邀请国外著名智库的专家学者来华访问交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智库通过在国内国外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可以在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了解、扩大互信、降低官方外交风险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10年至20年,是中国新型特色智库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既需要了解中国、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智库,又需要在国际上可以叫得响的智库。我们希望中国能在这段时期涌现出一批内外兼修的一流智库,即对内可以助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搭建政府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对外可以在国际上拥有广泛影响力、能够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中国智慧,同时承担中国民间外交的重要责任,参与建构中国的新时代国际话语权体系。

(作者为全球化智库(CCG)主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分类: 产业投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