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陈康令:推动数字“一带一路”发展形成新模式
2020年08月14日  |  来源:《世界知识》2020年第15期  |  阅读量:4701

数字技术应用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远程医疗等加速了信息共享与抗疫合作。今年4月14日,东盟与中日韩举行抗击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呼吁各国要加强流行病学科研合作,包括发挥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网络作用,积极分享并利用数字技术和创新,推动科学抗疫。

2017年,数字“一带一路”开始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16个国家签署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与19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与“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比,中国的数字化领军企业具有资金投入能力强、数字技术相对领先、本国发展转型积累经验丰富等显著优势,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多中心+赋能+分享”的企业全球化新模式。

2019年11月,在第二届进博会期间,中国馆展示了未来5G、AI人工智能及智慧家庭愿景。

2019年,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数字“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联合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发布了年度报告,对201家中国数字化领军企业共建数字“一带一路”样本群体进行了研究。分析显示,在最近两年里,样本企业共实施了1334个海外投资和合作项目,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的项目数量占海外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在当今全球合作抗疫的背景下,许多项目对各国管控疫情、复工复产等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更好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

重点地区全覆盖

“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了中亚与中东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从东南亚延伸到非洲。中亚、中东欧、东南亚、非洲这四个地区也是共建数字“一带一路”的重点,普遍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移动互联网消费市场大、电子支付与普惠金融需求多、创业与就业需求迫切、中小企业供应链合作生态需求高。

近年来,东盟各国为促进区域数字经济融合,连续出台并落实了相关重大规划,如《东盟电子商务协议》和《东盟数字一体化框架》。东盟国家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同合作发展数字经济基础扎实、需求强烈。2020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双方将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创新合作。今年9月即将举办的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已确定为“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

2017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十六国实现了全覆盖。2019年希腊加入,该机制正式成为“17+1”。中东欧各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在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和产业方面表现较好,并且因为高等教育入学率较高,使该地区信息化发展有着扎实的人才和应用基础。中东欧国家正希望利用中国先进的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工业产业变革。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各国能源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潜力大,对跨国贸易和资金支持的需求都很大。但中亚地广人稀、年轻人口多,除了哈萨克斯坦表现比较好之外,各国信息化基础和应用整体落后,信息产业出口水平较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中国和中亚各国在跨境电子商务、通信设施等数字合作方面实施项目较少。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平台,超过70%的非洲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大家庭。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智慧非洲”(Smart Africa)组织已有26个成员国、覆盖六亿人口。到2025年,非洲将拥有两亿15~24岁的年轻人,这将成为非洲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由于医疗服务资源极端缺乏,非洲数字化远程治疗有待开发,在新冠疫情暴发后,数字经济巨头阿里巴巴和美国盖茨基金会携手共同支援了非洲的医疗与公共卫生系统。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