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中俄经济关系:现状、特点及平衡发展
2021年06月07日  |  来源: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  阅读量:9476

400 年中俄关系史表明,中俄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坏; 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在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和大国关系面临深刻复杂调整的当下,维护和推动中俄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方向。

与此同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需要更缜密的细节谋划和更周全的利弊权衡。任何国家间关系的发展都存在成本和收益的问题,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是国家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的重要原则。尽管中俄经济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做到平衡发展,中俄关系才能行稳致远。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中俄建交 70 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说: “新时代的中俄关系,要着力深化利益交融,拉紧共同利益纽带”,“要携手并肩实现同步振兴”,“本着开拓创新、互利共赢精神”,“不断提升两国合作自身价值和内生动力,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中俄互利合作新格局,实现更紧密的利益融合,让两国人民共享中俄合作成果”。

2014 年克里米亚危机后,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制裁。2018 年,特朗普政府以不公正贸易等理由为借口,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战就此打响。在各自面临美国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近年来中俄两国政治关系进一步提升,经济合作逆势上扬。双方都试图以此减轻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改善两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向各自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中俄两国的共同努力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双边关系中长期存在的 “政热经冷”问题,与此同时,两国在经济合作中收益的不平衡性有所显现。因此,促进中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均衡发展、保持双边经济利益的相对平衡,成为确保中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本文结合国际格局与世界经济的宏观演变,对中俄在贸易、能源、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成效进行实证分析和客观总结,并试图为推动中俄经济关系平衡发展提供相关对策思路。

一、制裁与贸易战促中俄经济关系升温

美欧因克里米亚危机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之后,中国给予了俄罗斯极大同情。 2014 年 12 月 20 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中俄合作不受国际形势左右,两国的平等互利合作在当前形势下更为重要,中方会与俄方保持接触,看下一步能做哪些事情。“如果俄方需要的话,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提供必要协助。”时任中国商务部长高虎城也表示,西方的制裁使中俄扩大货币互换机制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需要更多使用人民币进行中俄贸易结算,在卢布大幅波动的情况下保证贸易结算的安全可靠。他强调,中俄能源、制造业等大项目的推进,要更多从两国产业互补性、经济结构等基础性角度去看待,不会因为眼前俄罗斯的金融和经济形势而发生显著改变。西方媒体认为,这是中国向俄罗斯发出的善意信号。彭博社援引中国专家评论称: “如果俄罗斯政府决定向中国政府求助,中国高层领导不大可能拒绝。这将是绝佳的机会,既能展现中国自身的大国地位,也能表明中国是患难与共的朋友。”

针对中国国内的 “援俄论”,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表示: “俄罗斯经济确实经历困难时期,但我认为俄罗斯不需要任何紧急援助,俄罗斯需要的是支持。俄罗斯处于危机状态,但与中国等伙伴讨论的不是援助,而是互惠互利,如贸易交易时以本币结算的规模,这些不是援助。这样做对中方有利、对俄方有利,对双方都有利。”他同时强调: “俄罗斯是世界大国,不是 ‘二流国家’。在应对西方制裁和施压方面,俄罗斯是一个硬度和强度都很好的国家……无论怎么看,俄罗斯都是世界面积最大、欧洲人口最多、市场前景很好的国家。”

俄罗斯卫星网在总结 2014 年俄中关系时将中国拒绝参与对俄制裁列为当年俄中关系大事之首,称在政治领域双边关系的重要事件是中国对西方制裁俄的反应。俄国家杜马俄中议员友好小组秘书尤里·纳格尔尼亚克认为: “中国外交部的声明,即使不是史无前例的,也明确反映了俄中关系的深化。”有中国学者评论认为,中国国内关于 “援俄论”的争论显示出了一些深层次问题: 俄罗斯拥有 300 多年大国外交传统,与此同时,俄罗斯民族拥有强烈的自尊心,即便处境艰难需要寻求帮助,也是以委婉的方式表达,并且会找到令施援者心动的理由。对此,中方应该意识到两国之间的这种跨文化差异,以及该差异对相互认知产生的重要影响。

2018 年 6 月 15 日,美国政府以美中贸易严重失衡等理由为借口,发布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清单,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约 500 亿美元商品加征 25%关税。6 月 16 日凌晨,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自美国进口的659 项约500 亿美元商品加征 25%关税。中美贸易战就此正式打响。贸易战的爆发,是中美建交 40 年来发生的重大历史性事件。原本日益紧密、被视为中美关系 “压舱石”的经贸合作,成为导致双边关系急剧下行的导火索,这是中国不希望看到、也不曾想到的。

在中美贸易战黑云压城之际,中国将深化对俄合作视为抵御美国压力的重要支撑,而俄罗斯也看到了中美关系恶化可能带来的重要战略机遇。两国之间的政治互动、经济合作以及国际战略协作进一步升温。2018 年 6 月 8—10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俄两国发表 《联合声明》,认为“当今世界冲突高发,地缘政治矛盾激化,建设性协作空间压缩,经济保护主义抬头”,强调 “中俄伙伴关系是当今国与国关系的典范,中俄协作是维持世界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关键因素”,特别表示 “反对绕开联合国安理会采取单边经济制裁,反对破坏公平诚信竞争原则和损害世界经济的讹诈、施压”,主张 “共同采取措施,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确保全球金融体系稳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单边主义和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和巩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2019 年 6 月 5 日,中俄在莫斯科签署 《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宣布将致力于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确定 “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的新目标。在国际经济领域,两国特别提出 “反对包括单边贸易制裁在内的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并巩固以世界贸易组织核心作用和规则为基础的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 反对国际经贸合作中的政治垄断和货币讹诈,谴责个别国家企图掌控别国开展正当合作的必要性和尺度,以及操纵全球不扩散制度,向不合其心意的国家施压”。

二、双边贸易逆势上扬

在西方对俄制裁和中美贸易战背景下,2014—2020 年的中俄双边贸易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进而逆势上扬并实现历史性突破的过程。2014 年,双边贸易额达到 952. 7 亿美元。2015 年和 2016 年,受国际油价下跌和西方对俄制裁等因素影响,双边贸易下滑严重。但从 2017 年开始,两国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贸易额实现了较快反弹。2017 年中俄贸易额达到 840. 9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 8%。中国连续八年保持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18 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 1082. 8 亿美元,首次超过 1000 亿美元,增幅达 27. 1%,增速在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一。2019 年,中俄双边贸易同比增长 2. 5%,达到 1107. 57 亿美元,中俄贸易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比重增至 16. 6%,同比上升 0. 9 个百分点。2020 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但中俄贸易仍保持千亿美元以上高位 ( 见图 1) 。

图 1 中俄双边贸易额 ( 单位: 亿美元)

资料来源: 中国商务部: 《俄罗斯贸易简讯》,商务部网站,https: / /countryreport. mofcom. gov. cn /indexType. asp? p_coun = %B6%ED%C2%DE%CB%B9 [2021-04-25]。 

在新冠疫情大幅蔓延之前的 2020 年 1—2 月,中俄贸易额同比增长 5. 6%,达到 171 亿美元。其中,俄对华出口增加 21. 7%,达到 111 亿美元,而中国对俄出口则减少了 15. 4%。与此同时,中国首现 71 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同期,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 20. 9%,为 605 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 27. 7%,为 429亿美元。通过这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中俄、中美贸易之间强烈的反差: 中美贸易特别是中国对美国出口在迅速下滑,而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却在迅速增长、贸易顺差扩大明显。俄罗斯媒体评论称: “对美贸易战、抗击新冠疫情显然对中国外贸产生了不利影响,但目前的局面却给俄罗斯带来明显益处。”

在中美贸易战中,大豆等农产品成为中国对美实施反制裁的焦点,这给俄罗斯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大好时机。2014—2020 年,俄罗斯农产品对中国出口连年增长,从 10. 95 亿美元猛增至 40. 9 亿美元,年均增速达 39% ( 见图 2) 。


图 2 俄罗斯农产品对华出口数据 ( 单位: 亿美元)

资料来源: https: / /www. trademap. org / [2021-04-25]。

2018 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 86. 2 万吨大豆,同比增长 91%,占俄大豆出口总量的 89%。② 2019 年 6 月,中俄签署 《关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两国企业将在大豆等农作物生产、加工和贸易等领域实现全产业链合作。随后,中国宣布在俄境内所有产区种植的大豆,经检验检疫合格后都可以进入中国市场。根据俄罗斯政府制定的农产品出口发展战略,俄方希望到 2024 年把对华农产品出口额提高到 95 亿美元。

除大豆及其制品外,俄罗斯对进入中国肉类制品市场也雄心勃勃。2018 年 11 月,中俄两国相关部门签署禽肉和乳制品相互供应协议。第一批有 23 家俄罗斯生产商获得向中国出口鸡肉的资格。2019 年 2 月,俄罗斯时隔 13 年首次对中国出口家禽产品。2019 年俄共出口约 20 万吨禽肉,其中约 6 万吨销往中国。截至 2020 年年初,俄罗斯共有 40 家家禽加工公司和 15 家仓储公司获得对中国出口家禽产品的资格。俄罗斯对中国的肉类市场更是寄予厚望,俄罗斯养猪专家估计中国市场的潜力为 5 亿美元。俄罗斯联邦兽医和植物检疫监督局表示,2019 年 8 月在工作组会议上与中国同事讨论俄罗斯牛肉和猪肉进入中国的问题。俄方呼吁中国对口蹄疫和非洲猪瘟采取区域化原则,允许从没有危险动物疾病的地区供应。俄方希望能够尽早允许俄罗斯牛肉和猪肉进入中国市场。俄罗斯驻华贸易代表 2019 年 3 月表示,俄中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牛肉输华准入问题。2020 年 1 月 17 日,中国海关总署批准 《中俄关于俄罗斯牛肉输华检验、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并颁发相关许可证,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对俄罗斯产牛肉打开了大门。同年 4 月 7 日,俄对华出口的首批牛肉抵达中国。俄罗斯副总理阿布拉姆琴科表示: “对华出口将为俄畜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我们从零开始发展该领域,取得现在的突破难能可贵。”⑤ 2020 年,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肉类的最大出口市场,占其出口总量的 37%,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将 2014—2020 年中国对俄贸易的进出口平衡进行一个比较,会很清楚地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中国从原来的顺差在短短几年之内变成了逆差。2014— 2017 年,中国对俄贸易顺差分别为 120. 80 亿、15. 69 亿、40. 69 亿和 17 亿美元,而从 2018 年到 2020 年逆差则分别为 38. 48 亿、113. 47 亿和 65. 96 亿美元。

三、能源合作: 资源换资金、技术、市场

能源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自美对俄实施制裁以来,俄能源领域始终是美国的重点打击方向,禁止美元交易、限制美元融资、限制技术转让、压制管道建设、对俄主要能源企业及其负责人进行 “精准”制裁。美国的制裁措施,极大限制了俄能源行业从西方获得资金、技术的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俄的能源出口空间。因此,加速从中国获得资金、技术和出口市场,成为俄能源行业渡过难关的重要选择,也成为俄对外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方向。而实际上,近年来俄罗斯能源行业从中国也是获益颇丰。在国际油气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俄罗斯获取了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油气销售市场,实现了对外能源战略的重大调整,极大减轻了美国制裁带来的压力。

( 一) 俄罗斯对中国油气出口迅速增长

2014—2020 年,俄对华石油出口量连续上升,从 2014 年的 3310. 82 万吨增至2020 年的 8357 万吨,六年间增长 129%,年均增速达 21. 8% ( 见图 3) 。2016— 2018 年,俄罗斯连续三年超过沙特成为中国第一大石油供应商 ( 2018 年,俄对中国出口石油比沙特多 1500 万吨) ,中国成为俄罗斯石油出口前景最好的市场。 


图 3 俄罗斯对华出口石油数据 ( 单位: 万吨)

资料来源: https: / /ru-stat. com/ [2021-04-19]。

得益于新启动的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和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俄罗斯迅速提高了对中国的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出口规模。在管道天然气领域, 2014 年 5 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为期 30 年、交易总额达 4000 亿美元的天然气购销合同。2019 年 12 月 2 日,总长度为 8000 多公里的世界最长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运营,俄罗斯开始通过管道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将达到每年 380亿立方米,这分别相当于中国 2018 年天然气消费量的 14%和进口量的 28%。随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运营,俄终于在欧洲之外获得了庞大而稳定的天然气销售市场。这对于面临 “页岩革命”巨大挑战、遭遇美国能源制裁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天大喜讯,无怪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称 “这将有助于加强俄罗斯企业的市场地位并在总体上增加经济弹性”。

此外,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还覆盖俄罗斯其他产业领域,为其带来额外好处。例如,正在建设的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将用于处理通过管道输送的 “原始气体混合物”,每年除生产 380 亿立方米甲烷标准气外,还可生产 6000 万立方米氦气、200 万吨乙烷、100 万吨丙烷和约 50 万吨丁烷。而俄罗斯西布尔公司建设的 “阿穆尔天然气化学综合体”可将乙烷加工成乙烯和聚乙烯,并利用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的原料生产合成聚丙烯。这将进一步提升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的深加工能力并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俄罗斯还在多方运作,游说中国同意修建年输气量达可达 500 亿立方米的中俄蒙天然气管道。

除管道天然气外,液化天然气也正在成为俄罗斯开拓中国能源市场的一个新工具。2018 年 7 月 19 日,俄罗斯亚马尔项目向中国供应的首船液化天然气通过北极航道运抵南通港,开启了俄罗斯液化天然气打入中国市场的新纪元。根据签署的长期购销协议,在亚马尔项目第二条和第三条液化天然气生产线投产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将从 2019 年起每年自亚马尔项目进口 300 万吨液化天然气。而由于中美贸易战,中国宣布自 2019 年 6 月 1 日起对自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加征 25%的关税 ( 2018 年 9 月关税为 10%) 。由此,原计划出口中国的美国液化天然气不得不转口欧洲市场,这无疑大大减轻了俄罗斯争夺中国液化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压力。

( 二) 俄罗斯从中方获得了宝贵的能源融资,为渡过难关和实现战略性调整创造了必要条件

2003 年以来,来自中国的投资、贷款、基金、预付款,成为俄罗斯能源行业完成战略性任务、应对重大危机、建设关键性能源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2003 年,俄罗斯利用中国的 60 多亿美元贷款收购了 “尤科斯”公司核心资产,助推了石油工业的重新国有化。2009 年,中国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了总额为250 亿美元的贷款,帮助俄罗斯两大国企渡过了金融危机并修建了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 ( ESPO) 管道,完成了重大能源基础设施战略布局。

根据美国 “中国全球投资跟踪系统”( CGIT) 的数据,2014—2019 年中国对俄罗斯能源行业投资额达到 209. 3 亿美元。其中,中方参与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为俄罗斯挺进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提供了强大助力。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全球纬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为该项目最大股东,持有 50. 1%股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各持股 20%,中国丝路基金持股 9. 9%。除了中方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入股外,诺瓦泰克公司总裁米赫尔松透露,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获得了中资银行等值 120 亿美元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 60%。 2019 年 6 月 7 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宜林与米赫尔松,在圣彼得堡签署 《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与诺瓦泰克股份公司关于入股北极液化天然气 2 号有限责任公司的购股协议》,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收购北极液化天然气 2 号项目10%的股份。北极液化天然气 2 号项目位于俄罗斯格丹半岛北部的萨尔马诺夫凝析气田,项目包括资源勘探开发、工程设计、液化天然气生产和销售以及模块建造等。该项目计划建设三条液化天然气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年产能为 660万吨,预计在 2023—2025 年期间分三期建成投产。该项目的投产将使俄罗斯在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020 年 12 月,西布尔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创建阿穆尔州天然气化学综合体项目合资企业,双方分别持股60%和 40%,中方出资 2. 477 亿美元。

( 三) 俄罗斯从中国获得相关能源技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西方技术禁运带来的困难

俄罗斯油气行业在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14 年制裁开始前, 俄 80%—100%的油气开发软件、70%的涡轮机和锅炉、50%—60%的压缩机、20%的管材、80%的大陆架开发技术依赖进口。由于美欧对俄能源行业实施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出口禁令,俄罗斯面临暂缓部分油气开发项目或寻找进口替代的两难选择。虽然中国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整体上与西方最先进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但在物探、测井、油气装备制造、提高油田采收率等领域较俄具有一定优势。在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过程中,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海洋工程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七家中国企业,承担制造了 142 个液化天然气模块中的 120 个;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的广船国际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 (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中集来福士公司参与了船舶建造;在运输承接方面,中远海运公司、招商轮船公司等也参与进来。

国际能源产业链由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四大要素共同组成,中国在这四个方面都拥有足够优势。21 世纪 1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能源革命特别是国际油气市场由 “卖方市场”向 “买方市场”转变,俄罗斯、沙特等传统油气生产与出口国在国际能源地缘政治中的地位相应下降,而中国庞大的能源消费市场正在成为重要的 “结构性权力”,可以成为在对外能源合作中至关重要的议价工具和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从近年中俄能源合作的实践看到的是,在国际油气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中国获得了资源,俄罗斯获得了资金、技术和市场。中国的能源 “结构性权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四、投资合作风生水起

克里米亚危机以来,最大限度地吸引中国资金成为俄罗斯突破美欧制裁、缓解资金压力、保障国计民生乃至政治稳定的重要选择。2014 年,在西方对俄实施制裁后不久,中俄两国设立投资合作委员会。该委员会是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框架下,负责协调推进中俄投资合作的副总理级政府间合作机制。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中方主席张高丽指出,委员会旨在 “营造更加规范便利的投资环境,挖掘潜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重点推动落实能源、高铁、通讯、采矿、保障房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大项目合作,同时扩大金融领域的合作,更好地促进两国经济发展,使合作成果惠及两国人民”③。俄方主席舒瓦洛夫强调: “加强俄中投资合作对扩大和深化两国全面务实合作至关重要,是双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俄方愿积极发挥俄中投资合作委员会的推动、指导、协调作用,为中方投资者开放更多投资领域,提供更有利的投资条件和更便利的金融服务,促进双方投资合作迈向新水平。”

在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框架中,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分别是双方的秘书长单位。2016 年 10 月 14 日,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沃斯克列辛斯基共同主持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秘书长视频会议。双方就中俄投资合作 66 个重点项目进展、建设项目管理网上平台、筹办中俄重点省州产能与投资合作论坛、举行中俄企业建材领域圆桌会、推动商签两国重点项目合作协议、促进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方合作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重要共识。由此,可以看到,该委员会 2016 年就确定了投资合作领域的 66 个项目,而且在推动两国重点项目合作、地区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 2019 年 9 月 17 日签署的 《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俄两国在投资领域的重点在于: “扩大两国投资合作,推动双方投资项目落地; 加强两国经济发展各领域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拓展投资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积极拓展在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投资合作; 保护两国企业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更多重点项目落地; 进一步明确区域间、产业间、产业链上下游间的协同开发方案,推进战略性大项目落地实施; 推动企业间合资合作,推广海外合作园区、项目联合体、合资公司等多样合作模式;加强对双边合作基金的统筹引导。”同年 11 月 26 日,参加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代表表示,中俄政府间投资合作委员会和中俄企业咨询委员会正在研究 70 个项目,总投资额将高达 1120 亿美元。在投资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已有总值超过 100 亿美元的跨境合作项目落地。

为了加强两国的投资合作,中俄双方建立了一系列合作基金。2012 年 6 月,中俄两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共同出资设立中俄投资基金。中俄投资基金是一家私募股权基金,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和中国投资公司获得 20 亿美元,由双方平均负担,并有望从国际机构投资者再募集 20 亿美元。中俄投资基金的项目侧重于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其 70%资本用于投资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项目,30%用于投资中国项目。

2015 年 5 月,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中俄投资基金和黑龙江省政府三方签署了关于设立总额 20 亿美元专门投资基金实施中俄两国境内农业项目的协议。该基金将用于加强两国在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办理海关手续、物流、食品销售等领域的合作。俄直接投资基金主席德米特里耶夫表示,俄方在新设的这一基金中所占份额较小,不拥有控股权,资金主要来自中国工业领域的投资者,包括拥有农业领域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人。当时,基金已开始对近十个项目进行调研,主要是现有运作公司的项目,也有数个新项目,包括发展远东地区农业项目。

2016 年 4 月,中国亚太粮食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公司与俄远东和贝加尔地区发展基金签署中俄远东农业开发基金股东协议。协议规定,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和董事会主席由俄方提议任命,基金资本金不超过 100 亿美元,初始资本金为 130 亿卢布,中俄双方各出资 90%和 10%,但俄方持股达到 51%。对所支持的开发项目基金至少提供 10%的资金,另外 10%由项目发起人提供,80%依靠银行贷款。如果从中方银行获得贷款,则年利率不应超过 6%。时任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长加卢什卡曾表示,中俄远东农业开发基金计划在第一阶段实施 20 多个农业投资项目,以提高地区 GDP 和增加税收。

2016 年 9 月,中国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与俄罗斯风险投资公司合作设立中俄产业投资基金。基金首期规模设定为 1 亿美元,侧重于投资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消费升级等俄产业优势较为突出、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新驱动力的行业领域,通过中俄优势互补实现投资项目在两地差异化上市。 

2018 年 8 月 21 日,首期 100 亿元、总规模 1000 亿元人民币的中俄地区合作发展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其核心任务是同俄方一道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将其打造成为中俄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该基金由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牵头发起,实行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核能发电、清洁能源、民生、“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农林牧副渔、高新技术及装备制造、包括金融在内的第三产业等为重点投资领域,并将重点投资于中俄两国政府战略重点合作项目、中俄两国市场化的优质项目、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和地区合作项目等。

2019 年 6 月 5 日,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和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奥列什金签署 《关于推动设立中俄联合科技创新基金的谅解备忘录》。据此,双方将共同推动总规模为 10 亿美元的中俄联合科技创新基金,用于支持中俄重点经济领域以及交叉领域新技术发展,促进中俄联合科技解决方案与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与推广应用,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2019 年 9 月 19 日,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中俄投资基金,共同发起设立 10 亿美元的中俄大湾区基金,旨在充分发挥投资带动和引领作用,助推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与俄罗斯有关地区和重点企业双向投资合作,打造中俄地方合作 “广东样板”。

如果把上述基金能够募集的资金加在一起,总额可达 195. 3 亿—324 亿美元。

由于数据来源和统计方式不同,中俄双方关于近年来中国对俄投资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别。俄罗斯莫斯科斯科尔科沃管理学院的数据显示,2011—2017 年中国对俄投资额达360 亿美元。该学院的中国方向负责人列梅加在第三届中俄创新投资论坛上表示: “根据俄联邦中央银行的官方统计数据,六年多来,中国对俄投资额达 163 亿美元,但中央银行的统计数据没有考虑到经离岸区的投资。我们得到的数字几乎是央行数据的两倍: 中国投资于现有俄罗斯项目的资金为 360 亿美元。62%的中国投资投向能源和冶金业。大部分能源投资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其中 19%的投资在液化天然气领域。对高技术行业的中国投资额占 1. 5%。”

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 《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2014—2019 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年度直接投资分别为 6. 3 亿、29. 6 亿、12. 9 亿、15. 5 亿、7. 2 亿和-3. 8亿美元,投资存量分别为 86. 9 亿、140. 26 亿、129. 8 亿、138. 7 亿、142. 1亿和 128. 0 亿美元。根据俄罗斯中央银行数据,2014—2018 年俄罗斯对中国的投资分别为 0. 54 亿、0. 11 亿、0. 06 亿、0. 33 亿和 0. 247 亿美元,投资存量分别为 1. 89 亿、1. 59 亿、2. 18 亿、2. 55 亿和 2. 64 亿美元。如此规模庞大的投资毫无疑问将对中俄经济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五、推进中俄经济关系平衡发展

在西方对俄制裁和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俄两国在安全、经济、国际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中俄经济关系深化过程中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不同。俄罗斯从中国获得了资金、技术、市场,不仅在经济上相对轻松地渡过了西方制裁的难关,而且避免了国际环境整体恶化的风险,迎来了 “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局面。而中国在经济方面所获,主要是能源和农产品,目前都是买方市场。

例如,在中美贸易战中,有人认为,作为对美反制措施,中国完全可以不从美国进口大豆,而把从俄罗斯进口大豆作为替代。在中国对美首批加税商品清单中,中方也确实将大豆列入其中并加大从俄进口大豆的力度。但俄罗斯的大豆生产无法满足中国的市场需求。2017 年,中国大豆消费量超过 1. 1 亿吨,本国产量仅为 1500 万吨左右,进口量高达 9600 万吨,大豆消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 85%左右。2017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 3285. 4 万吨,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 34. 39%。同年,俄罗斯大豆总产量仅为 360 万吨。尽管俄罗斯为了抢占中国市场而努力提高大豆产量,但 2019 年全年的大豆总产量也不过 450 万吨。俄罗斯出口中心总裁安德烈·斯列普尼奥夫称,俄罗斯拟将对华大豆供应增至每年 370 万吨。这与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相比明显是杯水车薪。虽然近年来俄罗斯农业逆势增长,但受产业结构、资金投入、科技水平、气候条件等多种条件所限,其农产品并不足以弥补中国的进口缺口,其本身经济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需要看到,在经历苏联解体 30 年的转型后,俄罗斯经济尚未完全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 1) 2009 年之后,俄罗斯经济增长乏力。2019 年,俄罗斯 GDP 在世界经济中占比只有 1. 94%。 ( 2) 俄罗斯经济尚未摆脱 “资源依赖”的结构。 2020 年,在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中,矿产品占 51. 19%、金属和金属制品占10. 37%、贵金属和宝石占 9. 03%、食品和农产品占 8. 80%、木材和纸浆及纸制品占 3. 68%、化工产品占 7. 11%,机械设备和车辆占 5. 73%,俄罗斯在全球产业链中很大程度上扮演着 “原材料供应者”的角色。而随着 “页岩革命”和碳中和的到来,俄罗斯能源出口也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 3) 苏联解体后的“去工业化”进程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俄罗斯不仅未能赶上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苏联时期形成的工业体系也在衰落。( 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并未充分融入全球化大潮,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基本处于边缘位置,而随着克里米亚危机后遭受的西方制裁,俄罗斯在世界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下滑。

鉴于以上实际情况,中国在发展对俄经济关系时,一定要考虑到现实的增长空间、发展的平衡性和可能的利益边界。

平衡发展理论由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发展而来,其核心观点主张,各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依赖,如果偏重于向某一部门或地区进行投资且由此造成相关部门和地区的发展滞后,那么,所有的部门和地区的发展都将受到落后部门和地区的拖累。因此,平衡发展理论主张国家应实施平衡发展战略,所有的经济部门和地区应该协调发展,改善供给状况,形成相互支持的格局,并不断扩大需求。 如果将主要针对一国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理论引申至国家间经济关系领域,我们也可以认为,只有当国家间经济关系部类发展平衡、各自收益相对均衡的时候,这种关系才能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而如果国家间经济关系的结构、收益长期失衡,必将导致这些经济关系的波动乃至破裂。

在推动中俄经济关系平衡发展方面,有以下思路值得考虑:

第一,全面、准确评估中俄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发展前景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全球价值链、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全局与大势下处理中俄经济关系,防止就中俄谈中俄,避免顾此失彼。

第二,理性、客观认识中俄经济的互补性,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切实发挥中俄总理定期合作委员会及其他中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在为两国企业提供合作制度安排和营商环境保障方面的作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世贸规则推进两国经济合作。

第四,将相对收益概念引入中俄经济合作范畴,既要考虑协作给双方带来的绝对收益,也要顾及两国之间相对收益的落差,以实现中俄经济合作的平衡发展。

第五,在发展对俄经济合作时,切实把握俄罗斯的内外政经环境、民族心理特征、战略与企业文化、谈判策略与技巧,做到知己知彼。 

六、结 语

毫无疑问,确保中俄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中俄国际协作为世界贡献了宝贵的稳定性和正能量,双边务实合作为两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两国在双边贸易、能源、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在此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和推进中俄经济关系更加地平衡发展。要将维护和拓展中国国家利益作为发展中俄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长期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作为中俄关系的核心定位,将运筹中俄关系更好地服务于为中国的安全与发展营造稳定的周边与国际环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