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区域治理与融合发展政策国际研讨会在上外召开
2019年03月13日  |  来源: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  阅读量:3843


3月8日-9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上海欧洲学会协办的“中欧区域治理与融合发展政策”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加强中国与欧盟在推进区域治理和融合发展领域的政策研究,总结中欧区域治理和融合发展的经验启示,共商促进中欧区域融合发展的治理模式和有效路径。在一天半的会议中,来自中国和欧盟的官员与学者积极开展对话,中欧双方在区域合作领域的交流意愿强烈,双方高度肯定了中欧在区域治理与融合发展领域取得的杰出成绩,并对中欧携手推动区域治理与融合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在致辞中强调,区域治理与融合的探讨对于欧盟和中国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上外正致力于建成在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也肩负着为国别区域全球知识做出贡献的使命,上外正计划为欧盟研究提供更广阔平台,期待和欧盟各国的以及国内相关学者保持密切的合作。

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主任(Stefan Pantekoek)介绍了欧盟长期关注加强区域凝聚力的融合政策,以消除欧盟区域间的不平衡和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提升欧盟的整体竞争力。欧洲对于当前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研究非常关注。他表示,中欧双方可以通过区域合作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好解决各自区域方面不平衡的问题。

上海欧洲学会会长徐明棋介绍了中国经济凝聚力当前的机遇和挑战,他提到,得益于政府管理和统一的财政、货币政策,大规模的区域转移以及比较有效的产业结构的政策,中国在过去40多年的整体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区域不平衡和人均GDP差距实际上是不断缩小的。目前中国GDP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往中高速转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整体经济出现了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等结构性的变化。虽然存在一定阻力和挑战,但如果从进一步扩大开放、精准扶贫等政策保障来看,未来中国经济的韧性将持续维持,区域经济也会更加平衡发展。

原欧盟委员会地区和城市发展政策司司长(Walter Deffaa)回顾了欧盟凝聚政策的历史背景、制定过程和法律基础。他指出,欧洲凝聚政策的目的是希望缩小地区差距,促进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已形成欧盟和成员国以及各地区共同管理和运作、欧盟委员会负责监督的多层级治理体制。他认为,欧盟凝聚政策在三个方面表现突出:凝聚基金投入1欧元就可以产出2.7欧元的GDP;东欧国家最受益;欧盟所有国家都从凝聚政策中收益,欠发达国家购买力的提升推动了富裕国家的经济增长,但目前也遇到了英国脱欧、欧盟设置新的优先事项等措施带来的预算压力,政策的灵活性及其整体效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英国研究中心郭小雨博士的主题是“欧洲对世界秩序形成的贡献及其造成的危机——从卡尔·施密特的《大地之法》说起”。她从中国当下掀起的卡尔·施密特热这一现象出发,来重新理解政治概念以及概念下的世界秩序,进一步追问起点正义和程序正义,点明法律与秩序之间的沟壑。她认为,随着欧洲中心秩序解体、美国转向单边主义外交方向,从空间秩序的角度来看,中欧大陆形成共同实践主体,共同应对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可为中欧合作创造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先生报告的主题是德国创新政策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他用大量详实的数据说明,德国已进入“一致对外”、“创新为王”“吸引人才”的新时代,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共建共享大科学装置、鼓励创新联盟产业集群、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等方式,来支撑德国经济的高位运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韩传峰做了题为中国区域治理的政策演进与战略走向的报告。他指出,中国的区域政策经历了“建国初期公平发展”、“改革开放向东部倾斜”、“区域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现已形成国家治理、区域治理、城市治理的全面发展协调格局。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学术研究部主任忻华副教授,讨论了欧盟区域治理对东亚地区一体化合作的启示。他指出,欧盟在经历了多边协作的治理机制、常设型的共同治理机制、相对集权中央化的常设的管理制度、政治上的整合和类似联邦机构的中央政府五个时期之后已成为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对东亚一体化进程有一定启示意义。他认为,目前东亚尽管有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架构,但尚未实现地区内一体化架构安排,东亚一体化可以从欧盟逐层递进的一体化进程中吸取经验,逐步实现自由贸易到货币金融甚至政治一体化的东亚命运共同体。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于宏源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中欧资源合作和一带一路。他指出,中国的能源产生GDP的效率和欧洲还有问题大差距,中国在能源定价、数据建设、知识能力储备、全球枢纽建设以及竞争型市场方面需要向欧洲学习合作,才能让中国从资源大国变成资源强国。同时,他认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地区面临地缘政治和可持续发展的风险,欧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中欧加强合作将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刘宏松教授就中欧协调与亚投行治理规则的形成与与会学者进行了交流。他指出,亚投行创建过程中中欧规则制定协调进程确保亚投行成为真正的国际多边机构,遵守现行多边开发银行和社会政策,同时避免亚投行成为中国输出过剩产能的工具,帮助亚投行避免了与周边开发银行采购政策的国际标准的直接对抗。他表示,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创建过程中,中国和欧洲共同发挥作用,亚投行的治理规则是在中欧协调基础上制定的,而且欧洲国家的加入使亚投行有了更多金融资源,也使其他国家对亚投行的治理能力有了更强的信心,从而吸引了更多国家的加入。

此外,与会学者还探讨了欧盟凝聚和融合政策制定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与挑战。学者们从两德统一到欧盟东扩进程中的区域治理和融合发展、欧盟地区政策的经济、社会与地域效应研究、中国区域治理理念和实践、中欧在区域融合发展方面的合作潜力与挑战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