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关系》2024年第1期
2024年03月26日  |  来源:  |  阅读量:790

乌克兰危机下欧盟力量格局变化趋向及其影响_张健

[内容提要]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加速了欧盟力量格局的调整变化:德国榜样影响不再,做贡献的意愿和能力下降,在危机应对上从过去 的领导者沦为跟随者;“大西洋派”占居主导地位,“欧洲派”失势,德国 对美全方位依赖加大;法国对欧盟牵引力下降,德法轴心缺位,中东欧 和北欧国家声势上扬;欧盟委员会相对于其他欧盟机构及成员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主导对俄制裁,突破禁忌更多参与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助推欧盟经济政策“地缘政治化”。这些变化将增大欧盟内部纷扰,弱化欧盟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降低欧盟对华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关键词] 乌克兰危机 欧盟 力量格局 中欧关系

[作者介绍] 张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欧洲问题。


日本政府“印太战略”下的小多边外交评析_于海龙

[内容提要] 受国内政治影响,日本外交加速转型,在“印太战略”下积极开展小多边外交。该外交具有对内互助性、对外对抗性、日美中 心性、议题安全化、合作网络化等特征,意在弥补自身实力不足,联合制衡中国崛起,降低对美安全依存度。日本政府小多边外交是冷战思维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具体体现,其行为激化了中国周边地区矛盾与分歧,阻碍了互利性经贸合作,为日本摆脱战后体制提供外部环境。从根本上看,日本政府小多边外交面临着各机制合作差异化、内生不确定性、日美地位不对称、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等制约因素,其意图与成效存在割裂。

[关键词] 小多边外交 日本外交 “印太战略” 中日关系 

[作者介绍] 于海龙,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 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日本外交与大国关系。


莫迪政府加强对亚太安全事务的介入_宋伟

[内容提要] 2014年莫迪上台执政以来,印度实施从“东向政策” 到“东进政策”的战略调整,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进一步融入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印度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当前莫迪政府对亚太安全事务的介入主要依靠: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安全机制加强海上安全合作;联合东南亚国家积极干预南海问题;与美日澳合作加强军事能力和军事存在;向南太平洋地区扩展影响力。印度加强对亚太安全事务的介入,一是因为印度拥有制衡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二是因为亚太地区是 印度将影响力超越南亚次大陆、推进世界大国梦的优先方向。亚太地区 之所以能成为其优先方向,主要是基于印度周边大国博弈的格局以及印度在亚太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基础。由于印度北部陆地安全形势的牵制、印度与主要合作伙伴在对抗中国立场上的不一致,以及印度海军军备本土制造能力难以支撑远洋战略等因素,印度对亚太安全事务的介入仍然面临诸多制约。

 [关键词] “东进政策” 亚太安全 印度 对外政策

[作者介绍] 宋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国际关系理论与亚太地区问题;张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南亚地区问题。


拜登政府对华科技战略的梯次化特点_刘锦

[内容提要] 拜登政府对华科技战略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脱钩指 向,但在目标、范畴、路径、工具和手段上呈现出梯次化特点。这既是对技术进步的回应,也是在国内政治、经济议程驱动下作出的综合调整,是“技术—政治—经济”多因“共振”的结果。拜登政府对华科技战略的这种调整更具迷惑性和危险性,但实施不会顺利,因为其内在缺陷日益显现,包括美国现有实力难以支撑其科技战略理想、战略收益与成本投入日益失衡、霸权思维的障碍等。可以预期的是,由于上述因素的掣肘,拜登政府的对华科技战略不可能完全实现预期目标。

[关键词] 美国 拜登政府 科技战略 中美关系 

[作者介绍] 刘锦,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美国对外政策、科技与国际关系。


“土耳其世纪”国家战略愿景探析_梁钦

[内容提要] 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区域大国土耳其在百年诞辰之际提出“土耳其世纪”这一新的国家战略愿景。“土耳其世纪”国家战略既涉及土耳其国内政治、经济、安全、外交,也是土耳其在总结百年治国经验基础上对于第二个百年的战略规划,更是土耳其对于未来国际秩序的理解和筹划。土耳其此时出台这一新的国家战略源于埃尔多安及其政党的选举需求,更源自新地缘政治现实的对策预案及由此产生的“土耳其世纪”大国政治想象,同时基于土耳其国家的独立自主理想。“土耳其世纪”愿景能否顺利实现不仅仅取决于土耳其的主观努力,还有赖于区域和国际大环境的助力,严峻的外部形势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新兴经济体 土耳其世纪 国家战略 黑海区域安全 埃尔多安 

[作者介绍] 梁钦,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跨大西洋关系、中东问题;李毓博,英国杜伦大学政府和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国际关系理论。


RCEP成员国的认知差异及其影响_张励

[内容提要] 2023年6月RCEP的全面生效为逆全球化时代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但是目前成员国对RCEP存在多元认知差 异,而关键性认知偏差的弥合抑或扩大将在很大程度上关乎RCEP的未来发展走向。当前,各成员国对RCEP的认知总体趋于积极,正面认知与评价是主流观点。与此同时,各国在有关RCEP对东盟中心地位的影响、市场开放对竞争能力的作用、特定行业部门的发展态势、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四个方面存在分歧。各成员国对于RCEP的认知差异,是由各方国家利益及群体身份、开放形势下的“恐惧诉求”、文化差异的“排异反应”、历史与期望间的“认知失调”等原因所造成。可以预见,成员国认知差异将对未来RCEP的提质升级、作用发挥与发展走向造成直接影响。作为RCEP中体量最大的成员国,中国宜积极参与维护协定,妥善处理认知差异,为密切亚太经贸合作关系,寻求合作强劲长效发展, 促进地区繁荣,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的智慧。

[关键词] RCEP 亚太区域合作 世界经济 

[作者介绍] 张励,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RCEP合 作、东南亚国际关系和水外交理论;黎亚洲,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东南亚地区一体化和亚太国际关系。


拜登经济学与中美未来经济竞争_赵菩

[内容提要] 拜登经济学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理论支撑、理念构想和行动方式,其影响不仅局限于美国国内,更是塑造了国际经济秩序,并将重塑中美经济竞争关系。拜登经济学的核心构想,即三大支柱—重建美国、重塑盟伴、重构制度均指向中国,着眼于中美未来经济竞争。实力是美国操纵盟伴的基础,盟伴是美国践行制度的支撑,而制度则是美国确立秩序的工具。这三方面预示着中美将在经济实力、经济魅力与经济潜力三个维度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

[关键词] 拜登经济学 产业政策 产业外交 战略框架 

[作者介绍] 赵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美国的亚太战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

分类: 国际安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