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鹏:美西方供应链危机,不只是疫情惹的祸
2021年11月22日  |  来源:新华网  |  阅读量:3514

世界经济正在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下艰难复苏,却又面临着供应链持续紧张的冲击。尤其是伴随年终“购物季”将至,美西方供应链乱象正在加剧。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供应链紧张的局面,不仅已持续数月时间,而且波及范围正在扩大。美西方供应链从原材料获取、产品制造、物流运输、分销零售等各个环节均出现了问题。

受全球供应链和市场影响,在美国最繁忙的两个集装箱港口——洛杉矶港和长滩港,货船持续积压。10月10日的卫星影像显示,港口外的万吨乃至10万吨级巨轮已经“排成长龙”。这两个港口附近有87艘集装箱船,其中27艘船停泊在泊位上,60艘船在近海等待。

这并不是一个短期现象,通过卫星时序影像,我们会发现自2020年7月开始,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外停留船只逐渐增多,到2021年8月发生严重拥堵排队现象。8月中旬,平均每艘船的等待时间是6天左右;而随着拥堵恶化,如今等待卸载时间平均长达10至12天。

港口的船舶积压不仅限于洛杉矶。据美国媒体报道,在美国其他地方,纽约、新泽西州、乔治亚州和得克萨斯州的港口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此外,美国许多大型商场货架空空如也,部分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主要港口货物堆积如山。美、英、德等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陆运输遇阻、卡车司机短缺、货运仓储接近极限的窘境。

为什么会出现供应链危机?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表示,随着美国实施无限量的量化宽松政策,很多人拿到补贴就去消费,甚至辞职不工作,因此造成消费者需求大爆发。另一方面美国的供给端又大量依赖从海外进口,这就导致供需在短时期之内的严重不匹配,供应链出现严重问题。

与此同时,消费者预期也在推波助澜。“物以稀为贵”,如果你觉得某件商品明天就买不到了,今天你就会多囤一些,这也导致需求增加,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供应链危机扩大为什么值得警惕?

供应链危机的影响犹如“蝴蝶的翅膀”,牵一发而动全身。它对全球经济可能带来哪些影响?会否拖累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孙立鹏认为,美西方的供应链危机可能带来三方面影响。

一是加剧全球通胀压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得不承认:“当前供应方面的限制正在变得越来越糟糕,持续的供应链瓶颈将推高美国通胀。”鉴于通胀的传导性,美西方持续上涨的通胀压力,将在全球更广领域蔓延。IMF警告称,如果供应链具有破坏性和长期性,全球的通胀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二是影响部分企业盈利表现。因为供应链中断,零售、建筑、汽车等利润率相对较低的企业不得不面对劳动力和原材料短缺、运输成本上升等困境,导致企业经营和盈利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三是拖累全球经济复苏。除美西方供应链危机对全球需求和投资直接冲击外,由其引发的通胀持续走高,将导致许多发达国家不得不被动紧缩货币政策,这将对经济造成进一步紧缩效果。因疫情和供应链中断因素,IMF下调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预期,将美、德、日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1%、0.5%、0.4%。因此,潜在的经济风险仍不容小觑。

孙立鹏判断,尽管美西方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政策,优化基础设施、缓解运输“阻点”、应对供应“断点”,但长期布局难解现实困境,供应链危机还会在第四季度恶化,预计要到2022年春季之后才有所好转。

都是疫情惹的祸?

诚然,疫情是导致当前供应链困局的最直接原因,它带来的全球经济活动“大封锁”扰乱了国际分工合作步伐。在疫情逐步可控的经济复苏阶段,消费者的商品消费需求集中释放,而长期停工后企业产能恢复速度和物流运输的可承载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经济新现实,遭遇疫情严重打击的制造业需要更长的时间自我修复。但这绝不是西方供应链乱象的全部,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思考。

一是美西方经济结构性弊端凸显。自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以来,美西方为获取高额利润,纷纷将制造业的中低端环节外包,不断削减企业库存等环节成本支出,打造所谓“更全球、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牢牢掌控价值链顶端的美西方看似可以高枕无忧,它却严重依赖外部代工,也高度依赖将产品运到国内的物流运输体系。他们长期关注“效率”,赚得盆满钵满,却忽视供应链布局过长、经济缺乏弹性的安全风险。当疫情突然降临,严重冲击制造业、中断物流运输的时候,美西方出现当前的危机也就不足为奇,这是资本疯狂逐利的必然代价。

二是基础设施短板暴露无遗。从交通基础设施看,美西方将大量的资金投资于社会高福利,却在基础设施投入长期欠账。例如,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报告称,未来十年美国面临2.59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当前基建水平仅为“平庸状态”。集装箱、航运、港口、卡车、公路、铁路、航空等各个领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物流量短期激增的现实需要。从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看,美西方蓝领工人稀缺性日益凸显。8月,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仅仓储业、卡车运输业职位空缺数分别高达4.9万个和8万个。背后暴露了政府对上述行业的职业教育培训的长期关注不多和投入不足。用工短板阻滞了全球产品流向美西方市场,是造成当前供应链危机的重要原因。

三是资本主义市场失灵再现。市场的力量根本无法独自应对全面的供应中断和短缺,相反却加剧了市场的悲观预期。美国民意调查机构“拉斯穆森报告”的最新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已注意到商店供应短缺的现象,85%的美国人担心供应链问题可能会导致基本物品短缺。为应对供应危机,美西方小型零售商纷纷加大商品订购和囤积力度,造成形势的进一步混乱。

四是“特朗普”式经济民粹主义从未走远。美国虽声称要重回多边主义,但却不再是以往的全球性、包容性的多边主义,而是排他性的伪多边主义,“美国获益”“美国优先”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尤其在供应链问题上,美国联合欧、日等经贸盟友,重塑自身主导下的具有“共同利益、共同安全、共同人权”的凸显美国利益的供应链“小圈子”,对包括半导体在内的全球产业分工合作造成深远影响。全球企业不得不积极求变,重新布局供应链,造成了全球半导体等产品的生产困局和供求波动,反噬着美西方供应链安全。这种全球供应链的波动不是天灾,更像是人祸。

如何应对?

解决供应链危机要靠全球多边经济机构发挥重要作用。鉴于供应链危机的复杂性、严峻性和非暂时性,难以通过一国之力或几个国家的合作解决,需要G20等全球重要多边平台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主要经济体持续合作加以应对。

主要发达国家需要改弦易辙。一是承担更多责任。发达国家应当积极与主要新兴经济体沟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提供更多公共物品。二是重回真正多边主义。美西方应放弃将经济“脱钩”、产业“断流”、科技与资本限制作为遏制他国的砝码,避免引发全球产业链“人为灾难”。三是重塑更平衡经济模式。金融部门过度繁荣、货币霸权盛行是美西方产业部门“空心化”症结。实现更加平衡的经济模式才是解决供应链危机的根本途径。

解决供应链危机,中美合作很重要。当前供应链中断危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是问题的集中暴发地,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仍具有强大产能和制造业能力,也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中美作为世界第一、二经济大国,只有在应对供应链危机中加强多边合作、发挥全球表率和引领作用,才能尽快缓解当前供应链困局,助力世界经济持续复苏。这样,也可以为中美双边经贸互动注入积极因素,增进理解和互信。

(作者孙立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