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论坛顺利举行
2015年07月02日  |  来源:  |  阅读量:5700

  6月27日,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国际金融报社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全球投资与贸易研究中心承办的“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教授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国际金融报》社总编辑徐冲、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保加利亚驻沪总领事白爱琳、巴基斯坦驻沪代总领事艾莎夫人、国家创新推进委员会区域发展委员会主任胡正塬、呼和浩特市政协副主席李岳清、渣打银行(中国)副行长张之皓等20余位专家学者、政府企业代表以及外国领事官员也出席了此次论坛,并在活动中深入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和要点,讨论了“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全球共同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积极建言献策。

  

政府搭台


  今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之后,“一带一路”战略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的实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主题,中国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一思路的推动下,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一带一路”战略有何意义?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所倡导的“五通”,就是“一带一路”自身的意义所在。首先,是政策沟通。其次,最核心的是贸易畅通。第三,货币要流通。第四,道路联通。第五,也是最难的——民心相通。他引用土耳其诗人的一句话:“吾之胸怀包容四海。”如果我们能够有“包容四海”的胸襟,“一带一路”的前景就是广阔的。
  中国目前正处于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甚至是经济增速下滑的新常态之中。也有学者认为,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到底对中国今天自身的经济发展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仅是一个国际的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史正富表示,“在中国经济升级的基础上,中国有一部分产能和技术转移到这些沿线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动力会为中国经济升级产生新的产业结构解决新的市场。由此会彻底的改变全球经济格局,或者会形成亚洲、非洲、欧洲三个大陆板块联盟起来的全球最大的经济共同体。”
  从字面上看,“一带一路”首先就是一个空间和地理的概念。“一带一路”战略和区域发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国家创新推进委员会区域发展委员会主任胡正塬用非常形象的描述来解读我们国家的版图:原先是“一唱雄鸡天下白”,现在是“展翅西北飞的和平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两头,一头是东北,一头是欧洲。“一带一路”不仅能推动区域一体化,还能带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还带来对于世界经济版图的新理解。复旦大学全球投资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袁堂军指出,未来的世界经济版图又可能形成两大经济圈。一个是美国大力推动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所覆盖的太平洋地区,而与之对应的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区域,这两个经济圈在东亚进行交汇。因此“一带一路”建设应立足于东亚,推进基于价值链分工的多层次的经贸制度安排和布局,将东亚作为链接TPP和OBOR的纽带,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同时指出“一带一路”重在基础建设,重在互联互通。欧亚之间的这条通路一打通,至少在陆上运输的成本会大幅度降低,那么无疑将使两个区域之间的贸易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也给整个欧亚大陆上的所有国家带来新的希望和机会。保加利亚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就在论坛上热情洋溢地推介保加利亚的投资优势和税收优惠政策,欢迎中国企业到保加利亚投资。
  巴基斯坦是目前中国惟一的“全天候的战略伙伴关系”国家,也是第一个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国家。巴基斯坦驻沪总领事法哈特·艾莎夫人在论坛上特别介绍了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从新疆的喀什出发,经过红其拉甫口岸,贯穿整个巴基斯坦,到达阿拉伯海沿岸的瓜达尔港,全长约2700公里,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中国政府将中巴经济走廊定位为中国同周边互联互通的旗舰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项目计划2030年竣工,预计总工程费将达到450亿美元。其中,丝路基金首次投资16.5亿美元。艾莎夫人介绍,瓜达尔港口现在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在瓜达尔周边,机场、医院等相应的设施建设也带动起来,相信几年以后瓜达尔港可以发展得非常完备。
  韩国驻沪总领馆商务领事郑京录指出,“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的合作。因此,在另一层面,能不能得到周边国家的支持将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订。郑京录认为,韩国有更多的机会跟中国一起把“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发展下去。最近3年间,韩国对中国的投资有停滞、减少的趋向,但是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在不断增加。韩国的三星电子、现代汽车、乐天百货等大型企业正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这也是这些企业看好“一带一路”战略的结果。

 

企业唱戏


  在“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背后,涌动的是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或者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那么,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我们会紧紧跟着国家的政策走。一是要看国家的政策。第二,要看市场。再一个,就是要跟着科技走。国家的战略是我们整个企业运营的一个根本的大纲,所以说,跟着国家战略走是没错的。”上实融资租赁行政总裁曹明说,“国家的政策导向,政府的政策定位,城市未来发展运营的方向,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行业。市场看好的项目,市场未来走势向好的行业,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同时,我们也很关注市场新型的盈利模式、新型的行业。”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拓展规模的时候,如何在“质”的方面有所提升?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指出,在“一带一路”推进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强调的是市场发展配置资源。通过市场化的配置资源,从而提升我们的企业、国家竞争力。
  “‘一带一路’不光是一个走出去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节点城市和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我们目前最关注的。所以说我们很务实,我们会先关注国内的项目建设。”曹明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薛求知认为,相比2003年开始中国企业主动走出去的“单打独斗”,目前走出去战略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可以看作是国家战略和企业战略的一种接轨,而且它有非常好的结合点。因为“一带一路”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规划战略,是要分步实施的。目前第一步,主要是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毫无疑问,在里面牵头的肯定是大企业,而且很多是央企。所以,由大企业牵头,然后很多的配套商、供应商紧跟其后,这里面包含了很多中小企业。另外,还可以复制中国的一些成功经验,在国外搞一些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建立起来以后,自然也会吸引到中国的中小企业投入其中。在“一带一路”大的战略当中,中小企业确实有很多机会,关键的一点是要进行创新,开发出新的创新模式。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几个好处:带动产品的出口,带动技术的出口,还可以带动劳务输出。如今,还要加上带动投资。这样把金融机构以及各种各样的投资机构联系起来,就能形成合力共同投资“一带一路”当中的一些项目。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也要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上的帮忙。“我们会跟着大企业走。我们有很多大企业已经走出去了,他们在境外开展的业务当中,包括到‘一带一路’的所在国投资,这些项目如果是确实可行的,国家政策是支持的,并且风险是可控的,我们也会积极地参与,做好服务。”曹明说。金融机构还会面向公众发行“一带一路”的相关债券,通过这些债券吸纳一部分资金也投入到国外去。
  

规避风险


  由于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制度的差异,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甚至面临突如其来的风险。
  比如,周边国家有的法律法规不太健全,特别是关于外来投资者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殷醒民建议,在未来,这是从国家层面需要跟周边国家通过政治和外交渠道进行解决的。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掉,企业的进展非常难。没有政治和外交上面的突破,中国的经济要与周边融合是非常难的。
  渣打银行(中国)副行长张之皓提醒大家注意汇率风险。如果发生一个区域性、国家性或者全球性的金融崩盘,汇率的大变化,风险不可小觑。比如说,跟非洲做生意,几乎所有的非洲国家只能用本币结算。就算你在非洲贸易利润是20%,但是货币可能会贬值50%。
  除了汇率风险,企业还面临恐怖主义风险。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张维为指出:“我们还要注意到,制度是一个很大的风险,特别是恐怖主义风险。”在一些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的地方,信息流、人流、物流背后都面临这些风险。
  薛求知特别提醒说,我们不可忽略在“一带一路”整个过程当中投资项目的风险性,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问题。政府搭台,企业主导,这样一来就会面临两个层面的风险。一个是这些国家,政治上不够稳定,所以这方面的风险是不可忽略的。因为有的时候政府更迭,法律又不健全,之前政府签的一些协议新政府不认可,所以会造成很大的风险。
  其次,可能面临信任度的问题,当地民众可能会产生排斥、抵制的心理或行为。
  再次,“一带一路”前期投资的很多是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投资周期很长,对于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或者品牌、直接的社会效应不会立竿见影,所以可能也会引起企业在投资方面的一些顾虑,影响其积极性。
  作为跨国企业在华机构的代表,联实集团项目发展中国区总经理乔东华介绍说:“我们选择未来可能去哪些国家,哪些地方有我们的市场,因为市场需求是第一位的。要分析考虑哪里有稳定的市场,哪里是不成熟的市场,或者对于投资项目来说还是欠发达的市场。同时,考虑怎么分散风险,把我们的一些资源带到全球各地。”
  当企业走出去的时候,资源的储备、资金的储备等各方面需要准备充分。此外,人力资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不仅需要有人懂当地的法律,当地的税务,还要寻求跟当地的合作伙伴合作。从投资的角度说,还要考虑资金进出的问题。
  对于如何规避风险,专家也给出了建议。薛求知表示,首先,要尊重商业合同精神。在前期谈判,包括决定做项目之前,要充分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对各种各样的条件有充分的把握,再和对方签订一个非常详细的、有一定的特殊保护条款性质的合同,然后合作双方本着合同的精神来推进项目。其次,企业到海外去投资,不要只关注对方的政府,还要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公众、社区、企业的供应商,对客户各方面的因素要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在做投资的时候,如果能够把这些方面都涉及进去,可以避免很多的问题和风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