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被冻结的冲突”为何再度出现溃疡
2020年11月05日  |  来源:世界知识  |  阅读量:4151

9月27日以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争端再次兵戎相见,大打出手,后苏联空间这一“被冻结的冲突”再度出现大面积溃疡。自9月27日至10月8日,冲突已造成至少400人死亡,包括纳卡地区的350名军人和19名平民,以及31名阿塞拜疆平民。尽管在俄罗斯的斡旋下,阿、亚两国于10日凌晨在莫斯科达成临时停火协议,但协议并未得到严格遵守。在新的国际与地区环境和技术装备条件的影响下,这场地区冲突的烈度强、涉及范围广,可能造成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冲击波不可小觑。

纳卡冲突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在1750年的时候,这里就建立了臣服于波斯帝国的卡拉巴赫汗国。波斯帝国统治时期,当地的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相对处于比较平等的地位。从18世纪开始,俄罗斯、波斯、奥斯曼土耳其三大帝国在高加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俄罗斯帝国将卡拉巴赫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后,倾向于扶持亚美尼亚人。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俄罗斯从波斯和土耳其吸引了大量亚美尼亚人移居到卡拉巴赫。罗曼诺夫王朝末年,这个地区两个民族之间的冲突就非常严重。

十月革命后,斯大林决定把卡拉巴赫划归阿塞拜疆,这种治理方式使当地犬牙交错的民族分布更加复杂,相互敌视的宗教信仰更难相容,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的族际冲突长期难以弥合。在苏联统治的70年时间里,围绕着卡拉巴赫的归属和当地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之间的利益分配,都发生了非常激烈的斗争。

苏联末期,随着中央对于地方管控力的下降,当地的冲突再度激化。苏联正式解体前,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就宣布了独立。之后,阿塞拜疆取消了卡拉巴赫自治州的地位,由此引发纳卡地区宣布独立并得到了亚美尼亚的绝对支持。1992年,亚美尼亚军队全面进攻阿塞拜疆,不仅占据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同时也占据了其周边属于阿塞拜疆的七个区。从1988年冲突开始到1994年签署“全面停火协议”,持续六年的纳卡冲突导致3万多人死亡,近100万人沦为难民。

 

纳卡冲突涉及的现实利益纠葛十分复杂。

地区格局方面,苏联解体30年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国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果说在苏联时期,双方国力不相上下、甚至亚美尼亚在军事上还保持着对阿塞拜疆的相对优势的话,现在阿塞拜疆则拥有了对亚美尼亚的明显优势。因此,阿塞拜疆目前“一洗前耻”的意愿十分强烈。

地缘政治方面,纳卡位于高加索地区中心地带,可以说是连接里海、黑海、地中海三海的重要战略枢纽,始终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苏联解体之后,其战略意义进一步凸显,引来了诸多大国和地区强国的关注与角逐,使本已复杂的地区安全环境进一步紧张。近年来,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等国在大中东地区的合纵连横愈演愈烈。此次纳卡冲突升级的重要原因就是土耳其力挺阿塞拜疆“收复失地”。在国际社会多方呼吁阿亚双方停火之际,土耳其还在力促阿塞拜疆不要收手、继续强化军事行动。结合土耳其和俄罗斯近年来在叙利亚、利比亚以及东地中海等问题上的多重复合博弈,似乎可以隐约看到,历史上延续了几百年的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较量正在以新的方式回归,类似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大博弈”似乎又在里海—黑海—地中海三海交界之地上演。可以肯定,在未来一个时期俄土双方甚至其他地区力量之间的缠斗不会平息。

能源地缘政治方面,里海能源开发与外运在苏联解体之后曾是国际能源地缘政治角逐的一个重要“角力场”。而今,随着东地中海天然气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参与里海—黑海—东地中海能源开发与外运的斗争就更加激烈。而其中的主角——俄罗斯和土耳其都在积极地构筑自己的盟友体系并充分利用于己有利的地区矛盾。

总之,纳卡冲突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现实利益纠葛,在阿亚两国国力对比失衡、俄土双方地缘政治角逐多点开花的大背景下,纳卡冲突得以顺利和平解决的希望渺茫,不排除冲突再起甚至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冯玉军,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复旦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回到顶部